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及地下室防水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1493200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及地下室防水结构,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制备的地下室防水结构成本高、工期长等问题而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包括砌筑防水墙,向防水墙外侧与基坑的内壁之间填充填料,再向防水墙内侧注入浇筑材料形成基础筏板;或,所述方法包括预留砌筑防水墙的砌筑区域,在砌筑区域与基坑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内设置填料后再砌筑防水墙,然后向防水墙内侧注入浇筑材料形成基础筏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及地下室防水结构可以节约施工成本、缩短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以及由该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制备的地下室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中地下室结构越来越多,人们通常将地下室作为车库、地下车间、甚至居住房等,地下室的防水尤为重要。目前,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为先砌筑永久性防水墙,然后在防水墙的外侧与基坑内壁之间设置木方、钢管等作为防水墙的支撑,再向永久性防水墙的内侧浇入浇筑材料(例如混凝土)形成基础筏板,最后向防水墙的外侧面与基坑的内壁之间填充回填土等。但是上述地下室的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及其制备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会对防水墙产生较大的侧压力,所以为了保证防水墙有足够的强度、不会坍塌,防水墙的厚度较大,一般至少为二四墙,且防水墙背侧还要预先利用钢管、木方作为临时支撑,造成了砖块、木材等材料的浪费,增加了施工成本、工期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节约施工成本的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成本低、工期短的地下室防水结构。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砌筑防水墙,向防水墙外侧与基坑的内壁之间填充填料,再向防水墙内侧注入浇筑材料形成基础筏板;或,所述方法包括预留砌筑防水墙的砌筑区域,在砌筑区域与基坑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内设置填料后再砌筑防水墙,然后向防水墙内侧注入浇筑材料形成基础筏板。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墙的下部宽度为240mm,上部宽度为120mm;或所述防水墙整体宽度为120mm。进一步地,当所述防水墙的下部宽度为240mm,上部宽度为120mm时,所述防水墙的上部的内侧面与所述防水墙的下部的内侧面共面。进一步地,在所述防水墙上端设置多个240mm×240mm的墙垛。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墙垛间的距离为2-4米。进一步地,所述填料为填土。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由上述任一所述的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制备的地下室防水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室防水结构的所述防水墙的下部宽度为240mm,上部宽度为120mm;或所述防水墙整体宽度为120mm。进一步地,当所述防水墙的下部宽度为240mm,上部宽度为120mm时,所述防水墙的上部的内侧面与所述防水墙的下部的内侧面共面。进一步地,在所述防水墙上端设置多个240mm×240mm的墙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中由于先在防水墙与基坑的内壁之间填充填料,而通常填料对防水墙施加的压力会远远小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防水墙施加的压力,所以降低了对防水墙强度的要求,从而可以减小墙体厚度、省去预先支撑防水墙所需的钢管和木方等材料、节约施工成本、缩短施工时间,提前完成工期。在建筑需求广泛的今天,该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能节约大量社会成本、适于大范围推广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下室防水结构耗材少、成本低、工期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制备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二提供的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制备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图中:1、防水墙;2、基坑;3、填料;11、下部;12、上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优选实施例一: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砌筑防水墙1,向防水墙1外侧与基坑2的内壁之间填充填料3,再向防水墙1内侧注入浇筑材料形成基础筏板。在注入浇筑材料前,在防水墙1的内侧面上设置防水层;填料3优选为填土;浇筑材料优选为混凝土。本实施例中由于先在防水墙1与基坑2的内壁之间填充填料3,而通常填料3对防水墙1施加的压力会远远小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于防水墙1施加的压力,所以降低了对防水墙1强度的要求,从而可以减小墙体厚度、省去预先支撑防水墙所需的钢管和木方等材料、节约施工成本、缩短施工时间,提前完成工期。在建筑需求广泛的今天,该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能节约大量社会成本、适于大范围推广使用。防水墙1的具体厚度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但优选地,防水墙1下部11宽度为240mm,上部12宽度为120mm。防水墙1为下宽上窄的结构,在砌筑防水墙完成后,先对防水墙1与基坑2之间进行填料并夯实,填料夯实后可作为保护墙的支撑,再向防水墙内侧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筏板。这样的话,防水墙1在节约材料的同时可以有足够的强度承受外力。下部11的高度与上部12的高度可以根据防水墙具体使用场合的受力情况等进行设置。更优选地,防水墙1的上部12的内侧面与防水墙1的下部11的内侧面共面。本实施例中防水墙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例如,防水墙1的整体宽度为120mm。为了进一步加强防水墙1的稳定性,在防水墙1上端设置多个240mm×240mm的墙垛。墙垛的数量以及相邻墙垛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但优选地,相邻墙垛间的距离为2-4米,更优选地,相邻墙垛间的距离为3米。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制备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其中防水墙1为下部11宽度为240mm、上部12宽度为120mm这种下宽上窄的结构。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令防水墙1的整体宽度为120mm。填料3的高度优选为与防水墙的高度相等,在设置有墙垛的情况下,填料3的高度优选为与防水墙和墙垛的总高相等。本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防水结构耗材少、成本低、工期短。优选实施例二: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预留砌筑防水墙1的砌筑区域,在砌筑区域与基坑2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内设置填料3后再砌筑防水墙1,然后向防水墙1内侧注入浇筑材料形成基础筏板。本实施例与优选实施例一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在浇筑混凝土形成基础筏板之前,设置防水墙1与填料3,所以降低了对防水墙1强度的要求,从而可以减小墙体厚度、节约施工成本、缩短施工时间,提前完成工期。但本实施例更适用于采用CFG桩的地基中,在CFG桩施工完成后,在利用小型挖掘机配合人工清理桩间土之前,将防水墙1外皮提前定位放线,防水墙1外侧工作面范围内土方(防水墙1与基坑2之间的范围)预留不进行开挖,土方作为保护墙的支撑,即相当于在砌筑区域与基坑2内壁之间的区域内预先设有填料3,可以有效抵抗混凝土浇筑过程的侧压力,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对墙体厚度的要求,优选地,防水墙1的整体宽度为120mm。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防水墙1设置成下宽上窄的结构,以保证防水墙1在节约材料的同时可以有足够的强度承受外力。另外,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参照优选实施例一在防水墙1上端设置墙垛以及墙垛的布置。例如,相邻墙垛间的距离为2-4米。请参阅图2,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制备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其中防水墙1的整体宽度为120mm。本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防水结构耗材少、成本低、工期短。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0/201611062185.html" title="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及地下室防水结构原文来自X技术">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及地下室防水结构</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砌筑防水墙(1),向防水墙(1)外侧与基坑(2)的内壁之间填充填料(3),再向防水墙(1)内侧注入浇筑材料形成基础筏板;或,所述方法包括预留砌筑防水墙(1)的砌筑区域,在砌筑区域与基坑(2)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内设置填料(3)后再砌筑防水墙(1),然后向防水墙(1)内侧注入浇筑材料形成基础筏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砌筑防水墙(1),向防水墙(1)外侧与基坑(2)的内壁之间填充填料(3),再向防水墙(1)内侧注入浇筑材料形成基础筏板;或,所述方法包括预留砌筑防水墙(1)的砌筑区域,在砌筑区域与基坑(2)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内设置填料(3)后再砌筑防水墙(1),然后向防水墙(1)内侧注入浇筑材料形成基础筏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墙(1)的下部(11)宽度为240mm,上部(12)宽度为120mm;或所述防水墙(1)整体宽度为12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防水墙(1)的下部(11)宽度为240mm、上部(12)宽度为120mm时,所述防水墙(1)的上部(12)的内侧面与所述防水墙(1)的下部(11)的内侧面共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水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坤李玉春崔玉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崇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