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宗超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微生物肥料微生态适宜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2676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提高微生物肥料微生态适宜度方法。该方法是将一种“超快速高吸水性树脂”,即SSAP,俗称保水剂,加入微生物肥料颗粒中,利用它的高膨胀率使微生物颗粒肥在施肥后迅速膨胀松散溶解,迅速发挥肥力;利用它的高吸水率保持肥料中微生物的小生境湿度,使微生物保持活性,通过提高土壤微生态适宜度的方法达到增强肥效的目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微生物肥料微生态适宜度方法。该方法是将一种“超快速高吸水性树脂”(即SSAP,保称保水剂)加入微生物肥料颗粒中,利用它的高膨胀率使微生物颗粒肥在施肥后迅速膨胀松散溶解,迅速发挥肥力;利用它的高吸水率保持肥料中微生物的小生境温度,使微生物保持活性,通过提高肥料微生物微生态适宜度的方法增强微生物肥料的肥效。化肥的使用,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世界粮农组织对1850年至1950年间粮食作物的增产因素进行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肥料(主要是化肥)的贡献最大,占50%左右。在中国现农业的发展中,化肥对粮食增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贡献率在40%以上。1997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创绿录的4.95亿吨,化肥产量也达到2853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由于化肥较之我国历史上惯用的有机(粪)肥有省力、省事、清洁、见效快等特点,因而70年代以来广受农民欢迎,施用量越来越大。80年代初,我国每公顷耕地平均施用75公斤化肥(纯量),1987年增至210公斤,1995年则已达375公斤。而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污染而制定的安全上限是每公顷225公斤。这使化肥在成为植物营养的同时,也导致了农产品内在品质下降,使“果不香、瓜不甜”,对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近10年来,我国农用化肥的投入量增加了90%,而粮食总产却只增加了9%左右。长期及过量施用化肥致使土壤板结、土壤酸碱失衡,多年施用后作物开始减产及品质下降,而且易对地下水大气造成污染。更为现实的问题是,由于连年大量施用化肥,农作物增加单位产量所需的化肥量越来越高,高额的物质投入已使农民不得不开始部分地录找替代品。微生物肥料则是农民正在寻求的主要替代品。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作物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产生中,制品中的活微生物起关键作用。”微生物肥料(以下简称微肥)并不是新生事物,我国的微肥研究、生产和应用已有近50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三次大的反复,有不少经验和教训其关键原因在于微生物进入土壤环境后大量死亡,增产功能不稳定。7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科研单位和个人在从事微生物肥料、根际微生物的研究,增产菌主要有蜡质芽孢秆菌、短芽孢秆菌、坚强芽孢秆菌等组成。它与以往应用的许多生物制剂的重大区别在于,增产菌是菌株组合或菌群,是植物体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员,增产菌的活动主要受植物个体微生物环境的影响,因此从1979年进入田间试验以来,已在全国3.9亿亩土地,50余种作物上得到应用,但增产菌是改善植物个体生存环境而行以增产的,加之施用方法主要为拌种和喷叶面,广大农民一时还难以适应。一度进入低谷。由于用化肥所产瓜果蔬粮品质较差,降低了农民的经济效益。80年代中期以来,人民的生态意识不断地提高,对绿色食品有强烈需求,微肥又开始升温,尤其是90年代以来兴起的微肥热潮比以往都更具冲击力,受到比以往更多的重视。据了解,全国生产各类微肥的厂家在300家左右,大部分的生产规模较小,年总产量约50万吨。目前,通过农业部微生物肥料产品登记的企业仅有7家。从微生态适宜度来看,有一些生物肥料虽然含有有益微生物,但缺乏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的过程。由于缺乏微生态工程技术,有益微生物一旦进入土壤环境,便大量死亡,活性降低,其固氮、解磷、解钾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主要原因在于微生物肥料一旦施入土壤,就要有良好的微生态适宜度来保持微生物的活性,除了温度等因素外,决定微生态适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湿度。就一般微生物颗粒肥粒而言,由于其成份中含有草炭、塘泥等物质,无论是经过平磨粒造粒还是环磨造粒、肥料的各种成份被机械高压挤压成颗粒,往往施肥后几个月,即使在潮湿土壤中颗粒仍未膨胀分散。细菌无法进入土壤导致菌肥失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微生物肥料现存缺陷,使颗粒肥料迅速膨胀分散,缩短微生物进入土壤的时间,提高微生物进入土壤的成活率,及其活性的新方法。“超快速高吸水性树脂”(即SSAP,俗称“保水剂”)。它能在1分钟内吸收自重几十到千倍的水,并在一般压力下不会脱水。它含大量水时具有相当的凝胶强度,而在干燥空气中水分能缓慢地释出。形象地说,SSAP能够为微生物建立一个微型水库,吸纳降雨、降雪和灌溉水并在土壤缺水时保持肥料微生物的长期湿润,尤其是在干旱季节仍能保障微生物水份有效供给。SSAP的另一特征是吸水后体积膨胀100倍以上,可在6分钟内分散颗粒。掺入SSAP,提高了微生物肥料的肥力和微生态适宜度,能为肥料中有有益微生物营造营养均衡、温度适宜的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在作物根际形成主导菌群,保持稳定的生物活性,增加固氮、解磷、解钾功效,大大提高了作物、土壤、肥料及水、光、气、热等要素的系统生态功能。本专利技术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已在北京生态源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微生物颗粒肥料生产工艺中使用,其肥料在北京市昌平县小汤山龙脉农业集团的农场和北京市大兴县团河农场的试用表明,作物长势好,增产效果显著。若能应用于300多家。各类微生物肥料厂的生产工艺中,必将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在尚未造粒的微生物肥料中加入3%-10%的SSAP(超快速高吸水性树脂,俗称保水剂),充分搅均匀。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水剂为SSAP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菌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4年5月13日发布的标准NY227-94名称为“微生物肥料”中规定的微生物。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含水量不得高于18%。5.根据权利要求1-4中,微生菌的载体和所掺有机物必须粉碎过筛,粒度为0.20-3毫米。微生物肥料在掺入SSAP并搅匀后,可造粒后施肥,也可粉状施肥。对于施入土壤中的颗粒肥,SSAP起到膨松和保持湿度两种作用;对于施入土壤中的粉肥,SSAP起到保持湿度的作用。全文摘要一种提高微生物肥料微生态适宜度方法。该方法是将一种“超快速高吸水性树脂”,即SSAP,俗称保水剂,加入微生物肥料颗粒中,利用它的高膨胀率使微生物颗粒肥在施肥后迅速膨胀松散溶解,迅速发挥肥力;利用它的高吸水率保持肥料中微生物的小生境湿度,使微生物保持活性,通过提高土壤微生态适宜度的方法达到增强肥效的目的。文档编号C05F11/08GK1253929SQ98124740公开日2000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16日专利技术者刘宗超 申请人:刘宗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微生物肥料微生态适宜度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尚未造粒的微生物肥料中加入3%-10%的SSAP(超快速高吸水性树脂,俗称保水剂),充分搅均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超
申请(专利权)人:刘宗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