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不同身高运动员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2505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不同身高运动员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在高度方向上可调,支架的顶部设有一个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上固定有一个框架,框架上固定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固定于第一电机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直拳动作;第二电机和固定于第二电机前端的第二拳手,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平拳动作;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电机连接控制第一电机动作带动第一拳手前进或后退;控制系统与第二电机连接控制第二电机动作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张开收回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加符合人与人对打训练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体育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适合不同身高运动员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拳击、散打或自由搏击中,运动员通常需要与人对打才能提高训练水平,提升实战能力,这样的话,需要有帮助训练的陪练员,而陪练员毕竟是人,有一定的体力限度,且经常进行陪练的人员,身体容易受伤,而且运动员多数情况下较难找到与自身水平实力相当的陪练员,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提高运动员的专业技能,针对这一情况,虽然也有对拳击、散打或自由搏击的训练装置,但通常结构较为单一,对运动员的训练不够到位,自动化程度不高,对运动员训练强度受限;且针对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大部分高度不可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特设置一种可方便出拳的、能模拟陪练员出拳动作的,可与运动员进行对打的较为智能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且该装置高度可调,可以实现不同身高的运动员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个方案是:一种高度可调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在高度方向上可调,支架的顶部设有一个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上固定有一个框架,所述的框架上固定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固定于第一电机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直拳动作;第二电机和固定于第二电机前端的第二拳手,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平拳动作;所述传动机构为带传送机构,所述框架的顶部通过四个伸缩气缸与带传送机构固定以实现框架的整体位移;在所述的支架上还设有定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电机连接控制第一电机动作带动第一拳手前进或后退;控制系统与第二电机连接控制第二电机动作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张开收回动作;控制系统与带传送机构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连接,拳杆的端部与第二电机垂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拳手穿过框架与第一旋转凸轮接触,第一旋转凸轮与电机I连接带动第一拳手以实现直拳出拳;第一拳手上套有弹性件与框架相抵以实现第一拳手收回;所述的第二拳手的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第二旋转凸轮与电机II连接带动第二拳手实现摆拳出拳,第二拳手与框架之间设置弹性件实现第二拳手收回;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一端连接,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接触,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上。进一步的,在所述框架的侧面设有第三旋转凸轮,第三旋转凸轮与一倾斜设置的拳杆接触,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拳杆的另一端部与脚踢件固定实现斜向踢腿动作,第三旋转凸轮与电机III相连。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为带传送机构,所述框架的顶部通过撑杆与传送机构固定以实现框架的整体位移。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呈门字型,包括竖直杆和横梁,所述的竖直杆为丝杠,所述的丝杠由电机IV驱动,其横梁固定在丝杠滑块上,所述的传动机构固定在横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电机带动第一拳手、第二拳手以及脚踢件进行动作,实现与运动员的对打,由控制系统统一进行控制,能较好地实现与人对打训练的实战模拟,实用性高。2、通过传动机构的设置,可带动整体框架在对打中的后移或是前进,更加符合人与人对打训练过程中的实际情况。3、整个训练用装置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陪练员,动作标准且多样化,训练效果好,而且使用寿命长。4.整个装置在高度方向上可调,可以实现不同身高的运动员的训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训练用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带有第二拳手出拳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支架竖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传送机构,2.第一拳手,3.第二拳手,4.脚踢件,5.第一旋转凸轮,6.第三拳杆,7.弹簧,8.框架,9.支架,11.第二旋转凸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包括:框架,框架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拳手2,第一拳手2穿过框架与第一旋转凸轮5接触,第一旋转凸轮5与第三电机连接带动第一拳手2以实现直拳出拳;第一拳手2上套有弹性件(弹簧7)与框架8相抵以实现第一拳手2收回,第一拳手2水平设置有多处,每处高度不同,以适应不同身高高度的运动员,如图1所示,出拳机构还包括第二拳手3,第二拳手3的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11接触,第二旋转凸轮11与第四电机连接带动第二拳手3实现摆拳出拳,第二拳手3与框架8之间设置弹簧实现第二拳手3收回,如图3所示;为了训练的安全性,框架8的外侧最好包覆有安全防护罩。框架8包括与连接件连接的主架和与主架垂直设置的副架,第一拳手通过一根长直拳杆与第一电机连接,长直拳杆穿过框架8的副架,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8竖直中心弯折的第二拳杆一端连接,第二拳杆可以是圆弧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第二拳杆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旋转凸轮11接触,第二拳杆的中部套于框架8上,在第二旋转凸轮11的运动下,带动第二旋转凸轮11的旋转,第二拳杆以及相应的第二拳手3设置不同高度的多个,满足不同身高需求的训练员使用;本技术中第一拳手2和第二拳手3均相对于框架8的竖直中心线在于运动员对打面处各自对称设置,左右各一处,相当于人的左右手、左右脚,此外,在横梁的顶部每间隔设定距离设置阻挡块,因框架8整体在位移一段距离后,速度减慢,通过阻挡块实现对框架8的快速减速。在所述框架8的侧面设有第三旋转凸轮,第三旋转凸轮与一倾斜设置的第三拳杆6接触,第三拳杆6倾斜角度可以是45°或60°;第三拳杆6的中部套于框架8,第三拳杆6的另一端部与脚踢件4固定实现斜向踢腿动作,第三旋转凸轮与第六电机连接,第六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脚踢件4的形状与人踢腿时,脚伸长的状态相同,同样最好是橡胶材质;其中,以上的几个电机最好都是驱动电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三电机、第四电机分别单独连接;支架9,框架8的顶部悬挂固定于支架9,为了保证安全性,在框架8外侧设置防护罩对出拳机构进行保护。第一拳手2和第二拳手3,均是模拟人手型所造的,最好是橡胶材质,在拳手击中运动员时,不易给训练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在所述支架9的顶部设有带或链传送机构1,所述框架8的顶部通过撑杆与传送机构1固定以实现框架8的整体位移,进一步模拟实际两人对打中,一方在受到攻击后,主动向后回退的动作。所述传送机构1由第五电机带动移动,第五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传送机构1包括主动轴、传动轴和链条或传送带,由第五电机带动设置于支架9顶部的主动轴旋转,进而带动链条或传送带移动,为训练用,通常情况下,传送机构的移动是在设定范围内移动,因此不会过大或过小,在传送带前进一段距离后,再后退一段距离,保证框架8不与传动轴或主动轴之间产生干涉。支架9呈门字型,包括竖直杆和横梁,所述的竖直杆为丝杠,丝杠由电机III驱动,其横梁固定在丝杠滑块上,传动机构固定在横梁上;所述横梁中部设有空间,框架8的顶部通过竖直设置的连接件与撑杆连接,连接件穿过空间设置,在横梁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撑杆,上下设置的撑杆与连接件固定为一体,横梁两端上下表面均设有滑槽,撑杆的两端均设有滑轮,滑轮设于滑槽内进行滑动,有效避免传送机构在带动框架移动时,造成的磨损。或者,为了实现多个运动员的同时训练,所述支架9的顶部呈环形,在支架9上可固定多个框架实现多个点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此时,每个点顶部可不设置传送机构,若设置的话,每个点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合不同身高运动员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在高度方向上可调,支架的顶部设有一个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上固定有一个框架,所述的框架上固定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固定于第一电机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直拳动作;第二电机和固定于第二电机前端的第二拳手,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平拳动作;所述传动机构为带传送机构,所述框架的顶部通过四个伸缩气缸与带传送机构固定以实现框架的整体位移;在所述的支架上还设有定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电机连接控制第一电机动作带动第一拳手前进或后退;控制系统与第二电机连接控制第二电机动作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张开收回动作;控制系统与带传送机构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不同身高运动员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在高度方向上可调,支架的顶部设有一个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上固定有一个框架,所述的框架上固定有出拳机构,出拳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固定于第一电机前端的第一拳手实现直拳动作;第二电机和固定于第二电机前端的第二拳手,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拳手运动实现平拳动作;所述传动机构为带传送机构,所述框架的顶部通过四个伸缩气缸与带传送机构固定以实现框架的整体位移;在所述的支架上还设有定时装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第一电机连接控制第一电机动作带动第一拳手前进或后退;控制系统与第二电机连接控制第二电机动作带动第二拳手实现张开收回动作;控制系统与带传送机构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拳手与一个向框架竖直中心弯折的拳杆连接,拳杆的端部与第二电机垂直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搏击散打训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拳手穿过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刚杨玉凤马学强张红兵仲伟波朱冬勇刘晓屹刘瑞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