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1211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2:05
一种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包括笔身、出料管以及尾盖,所述出料管和尾盖分别装设于笔身的两端。所述笔身内设置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腔体,每个腔体于靠近出料管的一端均设有出料口,每个腔体于靠近尾盖的另一端均配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活塞、螺杆和螺母,所述活塞与螺杆径向卡合且轴向定位,所述螺杆与对应的螺母之间通过螺纹配合,尾盖与每个螺母之间通过齿轮啮合。出料管以内且笔身的出料口以外配置有搅拌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两种不同的内料在灌装时不混合,而是在使用时才混合,这样就能够有效保证各个内料尽量保持其自身的特性不发生变化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出料笔,尤其是一种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
技术介绍
常见的出料笔通常只设有一个腔体,料体灌装于腔体内,通过出料笔上的顶盖按压料体出料以供消费者使用。但是,不同料体在灌装前混合,会导致发生化学变化。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上会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差,会造成消费者不能按照其原来预想的期望值使用出料笔。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所述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具有两个独立的腔体,两种不同的内料在灌装时不混合,而是在使用时才混合,这样就能够有效保证各个内料尽量保持其自身的特性不发生变化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包括笔身、出料管以及尾盖,所述出料管和尾盖分别装设于笔身的两端,所述笔身内设置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腔体,每个腔体于靠近出料管的一端均设有出料口,每个腔体于靠近尾盖的另一端均配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活塞、螺杆和螺母,所述活塞与螺杆径向卡合且轴向定位,所述螺杆与对应的螺母之间通过螺纹配合,尾盖与每个螺母之间通过齿轮啮合,出料管以内且笔身的出料口以外配置有搅拌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杆至少包括内外套设的第一层螺杆和第二层螺杆,所述活塞与对应的第一层螺杆径向卡合且轴向定位,所述第一层螺杆与对应的第二层螺杆之间通过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层螺杆与对应的螺母之间通过螺纹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朝向尾盖的一端设有横切面为多边形的凹槽,所述第一层螺杆朝向出料管的一端设有横切面为多边形的凸轮,所述凸轮与凹槽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套设于所有驱动件外的联接,所述尾盖与联接径向卡合且尾盖能够相对于联接绕轴单向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盖内侧设有单向齿,所述联接外侧设有沿外周缘同向凸伸的一对弹性扣,所述一对弹性扣与单向齿之间干涉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和尾盖位于螺杆和螺母轴向的两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芯设有若干叶片,所述叶片沿轴向螺旋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罩设于出料管上的外盖,所述外盖能够从出料管分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具有两个独立的腔体,两种不同的内料在灌装时不混合,而是在使用时通过一个旋转旋转尾盖的动作,使两个料管内的料体同时出料,经过搅拌混合后可供消费者使用,这样就能够有效保证各个内料尽量保持其自身的特性不发生变化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的笔身的立体图。图5为图4的左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的尾盖的立体图。图7为图6中A-A线的剖视图。图8为图6中B-B线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的螺母的立体图。图10为图9中D部分的放大图。图11为图9中B-B线的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第二层螺杆的立体图。图13为图12中E部分的放大图。图14为图12中F部分的放大图。图15为本技术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的第一层螺杆的立体图。图16为图15中C-C部分的放大图。图17为图15中G部分的放大图。图18为本技术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的活塞的立体图。图19为本技术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的活塞的右侧视图。图20为本技术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的联接的立体图。图21为图20的右侧视图。图22为本技术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的搅拌芯的立体图。图23为本技术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的搅拌芯的左侧视图。图24为本技术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的活塞上行顶出料体的示意图。图25为本技术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的活塞上行至顶部料体用尽的示意图。(其中,图1中的A-A和图6中的A-A表示同一位置;图1中的B-B、图6中的B-B和图9中的B-B表示同一位置)对照以上附图,作如下补充说明:1---笔身10---腔体11---出料口2---出料管3---尾盖31---单向齿4---驱动件41---活塞410---凹槽42---第一层螺杆420---凸轮43---第二层螺杆44--螺母5---螺纹6---齿轮7---搅拌芯71---叶片8---联接81---弹性扣9---外盖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包括笔身1、出料管2以及尾盖3,所述出料管2和尾盖3分别装设于笔身1的两端。所述笔身1内设置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腔体10,每个腔体10于靠近出料管2的一端均设有出料口11,每个腔体10于靠近尾盖3的另一端均配置有驱动件4。所述驱动件4包括活塞41、螺杆和螺母44,所述活塞41与螺杆径向卡合且轴向定位,所述螺杆与对应的螺母44之间通过螺纹5配合,尾盖3与每个螺母44之间通过齿轮6啮合。出料管2以内且笔身1的出料口11以外配置有搅拌芯7。所述螺杆至少包括内外套设的第一层螺杆42和第二层螺杆43。所述活塞41与对应的第一层螺杆42径向卡合且轴向定位,所述第一层螺杆42与对应的第二层螺杆43之间通过螺纹5配合,所述第二层螺杆43与对应的螺母44之间通过螺纹5配合。本技术通过选取至少两层螺杆相对滑移展开以与笔身1长度相匹配,从而即使每层螺杆具有较小的长度也能够推动活塞41上行至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杆是两层管;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螺杆还可以是三层管、四层管等。所述活塞41朝向尾盖3的一端设有横切面为多边形的凹槽410,所述第一层螺杆42朝向出料管2的一端设有横切面为多边形的凸轮420,所述凸轮420与凹槽410配合。本技术还包括套设于所有驱动件4外的联接8,所述尾盖3与联接8径向卡合且尾盖3能够相对于联接8绕轴单向转动。所述尾盖3内侧设有单向齿31,所述联接8外侧设有沿外周缘同向凸伸的一对弹性扣81,所述一对弹性扣81与单向齿31之间干涉配合,从而实现尾盖3相对于联接8的单向转动。所述活塞41和尾盖3位于螺杆和螺母44轴向的两端。所述搅拌芯7设有若干叶片71,所述叶片71沿轴向螺旋设置。叶片71的作用是将流经搅拌芯7的料体混合搅拌。本技术还设有罩设于出料管2上的外盖9,所述外盖9能够从出料管2分离。使用时将外盖9从出料管2上分离;不使用时,外盖9盖合于出料管2。本技术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使用时,只需顺时针旋转尾盖3,依靠齿轮6啮合带动两个螺母44轴向旋转,带动螺杆上行,推动活塞41顶出料体,从而出料。本技术通过一个旋转尾盖3的动作,使两个腔体10内的料体同时出料,经过搅拌混合后可供消费者使用。本技术两种不同的内料在灌装时不混合,而是在使用时才混合,这样就能够有效保证各个内料尽量保持其自身的特性不发生变化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包括笔身、出料管以及尾盖,所述出料管和尾盖分别装设于笔身的两端,其特征是:所述笔身内设置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腔体,每个腔体于靠近出料管的一端均设有出料口,每个腔体于靠近尾盖的另一端均配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活塞、螺杆和螺母,所述活塞与螺杆径向卡合且轴向定位,所述螺杆与对应的螺母之间通过螺纹配合,尾盖与每个螺母之间通过齿轮啮合,出料管以内且笔身的出料口以外配置有搅拌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包括笔身、出料管以及尾盖,所述出料管和尾盖分别装设于笔身的两端,其特征是:所述笔身内设置至少两个相互独立的腔体,每个腔体于靠近出料管的一端均设有出料口,每个腔体于靠近尾盖的另一端均配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活塞、螺杆和螺母,所述活塞与螺杆径向卡合且轴向定位,所述螺杆与对应的螺母之间通过螺纹配合,尾盖与每个螺母之间通过齿轮啮合,出料管以内且笔身的出料口以外配置有搅拌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其特征是:所述螺杆至少包括内外套设的第一层螺杆和第二层螺杆,所述活塞与对应的第一层螺杆径向卡合且轴向定位,所述第一层螺杆与对应的第二层螺杆之间通过螺纹配合,所述第二层螺杆与对应的螺母之间通过螺纹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管混合搅拌出料笔,其特征是:所述活塞朝向尾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华詹玲郎
申请(专利权)人:洽兴包装工业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