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中行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复合肥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0657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复合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将动植物残体和动物排泄物进行堆沤,即将动植物残体和动物排泄物进行发酵处理;2)破碎除杂,即将步骤1)得到的堆沤物打碎和分层得到细小粉状堆沤物且送至下一工序;3)计量配集,即将上一工序送来细小粉状的堆沤物料和尿素、钙镁磷肥按生产配方比例在混料盘中进行混和;4)将上一工序称量后的各原料粉碎;5)利用大转盘将上一工序得到的原料充分混和,在原料投放旋转的同时,又雾喷菌种室生产的菌液,使菌液均匀地附着在固体原料中;6)产品包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生产有机质含量高、有效改良土壤,土壤团聚体大量增加,速效和缓效相结合的生物复合肥,投资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生产资料。但是在农 业生产中使用有机肥料有传统习惯和经验,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运输 农家肥常常费工耗时,劳动强度大,因此有机肥的使用不断减少。在我国化 肥的生产和使用经历了三个阶段60年代以前为单质低浓度阶段,如氨水、 硫酸铵、硫酸氢铵、过磷酸铵等,第二阶段60年代以后为高浓度和复合肥阶段,如尿素、磷酸铵等优质化肥,第三阶段80年代以后为复混肥阶段。其中 化肥的应用以其快速显效和省工省时而广泛得以推广使用,以至达到了盲目 过量,偏用的状态,即使现阶段复合肥生产也存在着不少缺陷,如投资量大, 而技术含量低,再加上添加大量的粘土类粘接剂(30%— 50%)使肥料成本提 高,破坏了土壤结构。总之,施肥现状是;传统的有机肥用量极度偏少,化肥用量过大,偏施 氮肥,作物增产的同时,增发病虫害、污染水源、破坏土壤、投产比下降、 成本增加、品质下降,农产品健康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生产有机质含量高、有效改良土壤,土壤团 聚体大量增加,速效和缓效相结合,投资量小的生物复合肥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 将动植物残体和动物排泄物进行堆沤,即将动植物残体和动物排泄物 进行发酵处理;2) 破碎除杂,即将步骤l)得到的堆沤物打碎和分层得到细小粉状堆沤物且送至下一工序;3) 计量配集,即将上一工序送来细小粉状的堆沤物料和化肥按生产配方 比例在混料盘中进行混和;4) 将上一工序称量后的各原料粉碎;5) 利用大转盘将上一工序得到的原料充分混和,在原料投放旋转的同时, 又雾喷菌种室生产的菌液,使菌液均匀地附着在固体原*4中;6) 产品包装,根据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称量,按包装标准进行包装。 所述步骤1)中动植物残体和动物排泄物包括鸡冀、泥炭土、糖木粉,三种主要原料在整个原料中各占30%,其中糖木粉中木粉是板厂、家具厂木 制品打磨的下脚木粉,糖粉是糖厂制糖的吉水浓縮液。所述步骤1)中发酵处理的方法是建造发酵房,实施封闭式的堆肥,控 制发酵的水份、PH值、通气量、C/N和温度,且堆沤后加薄膜复盖,以加速 升温发酵。所述步骤2)中通过粉碎机打碎和经电动振荡筛分层,杂物分离后将可 用部分再回收重新加入堆沤物中再沤制利用。所述步骤3)中化肥在整个原料中占10%,包括尿素、转镁磷肥和用作 PH调节剂的粉煤灰,其中尿素占3 4%,钙镁磷肥占4 5%。所述步骤5)中大转盘呈45度角,盘中设置多角度料括,原料在盘中受 自重下降,受转动旋转,又受多角度不同深浅的料括阻括,原料混和充分。所述步骤5)中菌液由菌种室以独立的工序进行即生产一级菌液生产原液(种菌经精培养)+培养液(扩大十倍);二级菌液生产 一级菌液+培养 液(扩大四倍);三级菌液生产二级菌液+培养液(扩大四倍)制得液体成 品,总菌数10-20亿个/克。所述步骤5)中每吨由该工序得到的充分混和的原料配用25Kg菌液。在生产的菌液定量喷入转盘混料中和菌种室生产中,均应注意观察其颜 色,气味状况,测量ra和温度,在其生长量最高峰时及时转入下一级扩大生 产,且做好生长期间温度、PH等因素的调控。所述菌液包括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光合菌和酵素菌。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本专利技术可实现施肥的科学化,通过肥料把技术传送给农民。 1.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含量约40%,因此具有施用有机肥的全部优点①养分全面,长期施用确保作物不会缺乏中微量元素,尤其是Si、 Mg、 Ca。②改良土壤,土 壤团聚体大量增加。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 通过化验分析结果-鸡粪中有机质31.2%; N: 1.38%; P205: 2.05%; K20 : 7 3 00PPM; 泥炭土中有机质58%; N: 0.66%; P205: 650PPM; K20: 1262PPM; 腐殖酸25%;糖木粉中有机质54%; N: 3. 88%; P205: 0.42%; K20 : 2 . 38%; 腐殖酸28%。2. 养分长短结合,速效缓效结合产品增配了适量化肥,增加了速效养分,是速效和缓效相结合的复合肥 料。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促进了有机肥的矿化速度,加快有机肥的速效作 用;无机肥与有机肥产生鳌合作用,吸附作用,可以减少氮、磷等化肥的损 失,有效率大大提高。化肥中1)尿素含氮量高的中性肥料,不含有害成分,长期使用对土 地性质无不良的影响。尿素中所含的有害的副成分縮二脲,也能分解为氨和 碳酸。2)钙镁磷肥选用钙镁磷肥主要是因为a.在南方酸性(ra《6.5) 土 壤中,其肥效高于或相当于过磷酸钙且其肥效较过磷酸钙长。b.其中含有较 多的可溶性氧化镁、氧化钙和二氧化硅等物质(CaO: 30%, MgO: 12%, Si02: 26%)。 c.碱性肥料,PH8. 1,是本项目制肥的PH调节剂。3. 产品还加进了精心培育的有益微生物菌,包括有固氮菌、磷细菌和钾 细菌,这些有益微生物凭借有机物载体的丰富养分条件,生命活动特别旺盛, 尤其使作物根际中生命活动更加旺盛,发挥了固氮、解磷、溶磷和解钾的功 效,增加了对作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微生物生命活动产生了对植物生长刺 激素,对植物产生刺激作用,促进了植物对营养的吸收,而且抵抗了某些有 害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了作物病害,而使产量增加。 一4.产品调节PH中性至微碱性,特别适用于南方酸性土壤 土壤的养分有效性和土壤ra密切相关, 一般说在PH中性范围内,养分有效性最高。因此施用本产品可调节PH,特别在根际中,PH调节至中性,多数养分有效性得到提高。通过本专利技术制造出的生物复合肥是集有机、无机和有益微生物于一体,是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结合产品。本生物复合肥是具有物化技术 的肥料,即既有复混肥专用肥料能实施平衡施肥,实施配方施肥的技术,又 克服了复混肥添加了大量粘结剂破坏土壤结构的缺陷。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生物复合肥的制造方法作进一步描述1. 原料① 有机基料所有动植物残体和动物排泄物,都可用作原料,本专利 产品选用的是大型鸡场的鸡冀、泥炭土、糖木粉(糖木粉,木粉是板厂、家 具厂木制品打磨的下脚木粉,糖是糖厂制糖的吉水浓缩液)为主要原料,三种主要原料在整个原料中各占30% (其余10%为化肥尿素、钙镁磷肥和用作ra调节剂的粉煤灰)。② 化肥尿素和钙镁磷肥和用作PH调节剂的粉煤灰,其中尿素占整个原料的3 4%,钓镁磷肥占整个原料的4 5%,具体来说,尿素占3 4%, 决定于当批次基质原料的养分含量,如基质中含氮含量高,则配用3%,较低 则配用4%,钙镁磷肥4 5%决定于钙镁磷肥当次的养分,如钙镁磷肥含磷15%, 则配用4.5%,如含磷18%,则配用4%。 PH调节剂的用量为:10%—尿素用量 一钙镁磷肥的用量,例如配用3%尿素,4.5%钙镁磷,则调节剂用量为 10%-3%-4. 5%二2. 5%即2. 5%的粉煤灰量。例如生产l吨肥料配方是30%鸡粪,30%糖木粉,30%坭炭土, 3%尿素, 4.5%钙镁磷肥,2.5%粉煤灰。③ 有益微生物菌(每吨配用25Kg菌液)。2. 工艺流程及生产工序①堆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复合肥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动植物残体和动物排泄物进行堆沤,即将动植物残体和动物排泄物进行发酵处理; 2)破碎除杂,即将步骤1)得到的堆沤物打碎和分层得到细小粉状堆沤物且送至下一工序; 3)计量配集,即将上一工序送来细小粉状的堆沤物料和化肥按生产配方比例在混料盘中进行混和; 4)将上一工序称量后的各原料粉碎; 5)利用大转盘将上一工序得到的原料充分混和,在原料投放旋转的同时,又雾喷菌种室生产的菌液,使菌液均匀地附着在固体原料中; 6)产品包装 根据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称量,按包装标准进行包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中行
申请(专利权)人:杨中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