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物残渣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0589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食物残渣处理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上端的盖体、安装于壳体内的容置腔和控制电路模块,食物残渣处理器还包括顺次连接的感应装置、鼓风装置、发热装置、抽风装置、臭氧发生器以及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与壳体上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容置腔设于发热装置与抽风装置之间,使食物残渣处理器排出大气的气体无菌无臭,而且经处理后的食物残渣可以制作为土壤的肥料,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物残渣处理器,具体而言,涉及当家庭或者餐馆所产生 的食物残渣通过所述装置处理时,能有效处理从食物残渣所产生的污水和气味 的食物残渣处理器。
技术介绍
家庭生活的垃圾有很多,以食物垃圾为主,为进行处理,目前巿场上已经 出现食物残渣处理器,其结构一般为与水池落水口密封连接的粉碎机,粉碎机 上设有废弃物出料口,粉碎机的下方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转轴向上伸入粉碎机 内,并在转轴的上端部安装有粉碎叶轮,使用时将废弃物和水一起排入粉碎机 内,经粉碎后由粉碎机内的导向叶片泵入下水管道内。这种处理器虽然可以做 到有机废弃物的处理,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种带有多样化性质(即软的、 硬的、纤维性的、多筋的、多叶的、柔軔的河有弹性的)的食物残渣可能停留 于处理器内,这些残渣容易堵塞水池落水口导致清理麻烦,影响下水管道的正常运作;被处理后的食物残渣在处理器内的发酵时间过长,腐败变质产生臭味, 污染家庭环境。这种结构的食物残渣处理器安装于水池落水口处并与下水管道 连接,使用条件受到限制,通常情况下只能处理体积较少的食物,如鱼骨、肉 渣等,对于体积较大的食物残渣或腐烂的食物,如猪头骨、烂冬瓜等,不能从 水池落水口进入食物残渣处理器内被处理,只能用垃圾袋包装后丟弃。这些残 渣一般在室内室外存放数个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有机食物残渣极易腐烂发馊发 臭,污染空间、招引蚊虫、蟑螂、老鼠等,极不卫生。据统计城巿居民用户垃 圾曰出二至五公斤的数值算, 一'般小区垃圾量则曰出数吨,大量食物残渣的长 时间集中堆放,既增加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又很容易污染居住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快速有效 的分解食物残渣且无异味产生的食物残渣处理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后的食物残 渣可转换为有机肥料的食物残渣处理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食物残渣处理器,包括壳体、设于 壳体上端的盖体、安装于壳体内的容置腔和控制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 食物残渣处理器还包括顺次连接的感应装置、鼓风装置、发热装置、抽风装置、 臭氧发生器以及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与壳体上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容置腔设于 发热装置与抽风装置之间。所述感应装置、鼓风装置、发热装置、抽风装置和臭氧发生器分别与控制 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感应装置设于壳体上端,并与盖体连接。所述壳体内开有连通发热装置和容置腔的气体通道。所述抽风装置、臭氧发生器和过滤装置顺次安装于与出风口连接的导风内。所述过滤装置为活性炭过滤器。 所述感应装置为电磁感应开关。本专利技术对现有技术的食物残渣处理器进行改进,把原有的与水池和下水管 道配合使用的形式改为独立操作。在壳体内设置容置腔,通过鼓风装置和发热 装置的配合,把热气传递到容置腔内并对容置腔内的食物残渣进行高温干燥处 理,食物残渣产生的气体和多余的热气被抽风装置抽出容置腔外,臭氧发生器 对抽出的气体进行杀菌消毒,最后经活性炭过滤器除异味后排出食物残渣处理 器外。本专利技术的食物残渣处理器,通过结构和元器件的变换,有电源的环境就可以使用,大大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根据使用者产生的食物残渣的量,改变食物残渣处理器的体积,加大容置腔的容量,对于体积较大的食物残渣同样可 以得到妥善处理,避免了室内和室外的环境质量因食物残渣产生的异味而降 低。因容置腔为圆滑而且方便拆卸的腔体,经处理后的食物残渣可轻易全部取出,对于容置腔的清理方便,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食物残渣通过热处理后转 为有机肥料,可以作用于土壤,提高花卉、蔬菜、瓜果等的养分,使资源得 到充分利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根据附图l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食物残渣处理器,包括壳体l、盖体2、容置 腔3和控制电路模块,其中盖体2安装于壳体1上端与壳体1配合连接,容置 腔3和控制电路模块安装于壳体1内。本专利技术的食物残渣处理器还包括顺次连 接的感应装置4、鼓风装置5、发热装置6、抽风装置7、臭氧发生器8以及过 滤装置9,感应装置4、鼓风装置5、发热装置6、抽风装置7和臭氧发生器8 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电连接。其中感应装置4为电磁感应开关,该感应装置4 设于壳体1上端,并与盖体2连接;容置腔3设于发热装置6与抽风装置7 之间,使壳体l内的热气和食物残渣产生的气体流通更快;食物残渣在热处理 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通过抽风装置7输送到臭氧发生器8内,臭氧发生器8 对抽出的气体进行杀菌消毒;过滤装置9与壳体1上的出风口 ll连接,该过 滤装置9为活性炭过滤器,对臭氧发生器8处理后的气体作进一步的气味吸附和过滤处理,使经出风口排出的气体无臭无菌,保证了室内和室外的环境质量。 当使用者把食物残渣放入容置腔3内,合上盖体2,使盖体2与壳体1紧 密连接并触动感应装置4,感应装置4导通控制电路模块,使鼓风装置5和发 热装置6的配合工作,把热气传递到容置腔3内并对容置腔3内的食物残渣进 行高温干燥处理,食物残渣产生的气体和多余的热气被抽风装置7抽出容置腔3外,臭氧发生器8对抽出的气体进行杀菌消毒,最后经过滤装置9除异味后 排出,保证了本专利技术的食物残渣处理器排出大气的气体无菌无臭,而且经处理 后的食物残渣可以制作为土壤的肥料,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本专利技术的食物残渣处理器内的过滤装置9,可设于壳体l外部,过滤装置 9的进气口同样与食物残渣处理器的出风口 11连接,但处理后的气体不是在 出风口ll直接排出,而是通过过滤装置9的出气口最后排出,在保证对气体 的气味吸附和过滤处理的质量的基础上,方便使用者更换过滤装置9内的滤 芯,进一步保证食物残渣处理器的工作质量的稳定,如附图2所示。在壳体1内可开有连通发热装置6和容置腔3的气体通道10,该气体通 道10—端与发热装置6连接,另一端与容置腔3的端部连接,发热装置6的 热气通过鼓风装置5的鼓风作用,把热气输送到气体通道10直接进入容置腔 3内,加大了热气对食物残渣的作用,充分利用了能源,降底干燥时间达到节 能环保的作用,而且抽风装置7设于壳体1底部,加快容置腔3内食物残渣气 味的排出。抽风装置7、臭氧发生器8和过滤装置9顺次安装于与出风口 11 连接的导风管12内,使壳体l内的剩余热气和食物残渣的气味通过抽风装置 7的作用,集中于导风管12内,提高了壳体1内气体的处理速度,而且进一 步防止未经处理的气体或气味泄漏,影响环境质量,如附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食物残渣处理器,还可以把以上各种结构集中,即在壳体l内可 开有连通发热装置6和容置腔3的气体通道10,过滤装置9,可设于壳体1 外部,过滤装置9的进气口同样与食物残渣处理器的出风口 ll连接,抽风装 置7、臭氧发生器8和过滤装置9顺次安装于与出风口 ll连接的导风管12内。 当食物残渣处理器处于工作状态时,发热装置6的热气通过鼓风装置5的鼓风 作用,把热气输送到气体通道IO直接进入容置腔3内,导风管12的一端与抽 风装置7的进风口连接,将壳体1内的气体收集与导风管12内,通过臭氧发 生器8杀菌消毒处理,气体流经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物残渣处理器,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上端的盖体(2)、安装于壳体(1)内的容置腔(3)和控制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残渣处理器还包括顺次连接的感应装置(4)、鼓风装置(5)、发热装置(6)、抽风装置(7)、臭氧发生器(8)以及过滤装置(9),过滤装置(9)与壳体(1)上的出风口(11)连接,所述容置腔(3)设于发热装置(6)与抽风装置(7)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振祥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康业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