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组合协同除臭装置,除臭装置包括除臭箱、臭气管路和加湿模块;臭气管路一端与臭气来源连通,另一端连接至除臭箱的进气口,臭气管路上设有风机;加湿模块对进入除臭箱的臭气进行加湿处理;除臭箱内分为串联的布气层、一级除臭层和二级除臭层,布气层与进气口连通,一级除臭层为微生物填料除臭系统,二级除臭层为土壤除臭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调整生物除臭装置的结构,结合生物除臭工艺特点,利用多级除臭系统协同除臭,保障除臭系统的处理效率,使其达到集成化程度高,处理效果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臭气治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组合协同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恶臭气体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大流量、中低浓度的恶臭气体,存在投资大、操作复杂、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生物除臭技术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有孔的、潮湿的介质上聚集的活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代谢降解恶臭物质,使其转变为简单的无机物或组成自身细胞,达到去除臭味的目的。生物法以自身的显著的优势,设备少、操作简单、投资运行费用低、彻底消除恶臭污染物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阔。目前采用的生物法处理臭气的装置主要有生物过滤塔、生物滴滤塔、生物洗涤塔等。这些生物处理工艺均需要对气体进行加湿处理,然后通过上述生物除臭装置,达到生物除臭的目的。这其中,生物滴滤塔的加湿区面积较大,导致除臭装置占地面积大;生物过滤塔间歇性喷淋液体导致气体加湿不均匀,处理效果不理想;生物洗涤塔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常用生物除臭工艺在末端一般会设置等离子除臭、光催化氧化等应急措施,预防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进气量、进气浓度波动幅度大时引起的系统崩溃,以保证气体的达标排放,因此当前的生物除臭系统装置集成程度不高,导致各单元协同作用效率过低,增加了占地面积,并且除臭工艺的工作效率较低。如公告号为CN1935329A以及公告号为CN205323533U的中国专利,其都公开了一种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通过单一的土壤滤体对尾气进行过滤除臭,但是该种过滤除臭的效率低,并且除臭的效果并不明显,排放的气体仍然具有一定含量的臭气成分,不能够适应大规模的工程除臭。技术内容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生物除臭技术存在的占用空间大、除臭效率低的技术瓶颈,提供一种除臭效果好,经济适用性高的生物组合协同除臭装置,利用生物除臭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生物除臭的工艺组合,强化除臭效果。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生物组合协同除臭装置,包括除臭箱、臭气管路及加湿模块;所述臭气管路一端与臭气来源连通,另一端连接至除臭箱的进气口,所述臭气管路上设有风机;所述除臭箱内分为串联的布气层、一级除臭层和二级除臭层,所述布气层与进气口连通,一级除臭层和二级除臭层之间设有间隙层,所述一级除臭层为采用透气板设置的微生物填料层,所述二级除臭层为采用透气板设置的土壤除臭层,所述微生物填料层及土壤除臭层中均培养有吸附、吸收、降解恶臭物质的微生物,臭气从土壤除臭层顶部自由逸散。所述加湿模块对进入除臭箱的臭气进行加湿处理。进一步的,所述布气层、一级除臭层和二级除臭层在除臭箱内竖向布置,所述除臭箱的底部设有排水管口,所述排水管口设有pH检测仪,所述臭气管路上设有流量计和湿度监测仪。进一步的,所述布气层内设有布气管,所述布气管的主管与进气口连通,若干支管上设有布气口。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微生物填料层包含腐熟污泥、生物炭、水泥和高炉矿渣,所述加湿模块为并联在除臭箱外侧臭气管路上的加湿管路,所述加湿管路与外部加湿设备连接,对臭气管路中的臭气进行加湿。所述外部加湿设备为超声波加湿器。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微生物填料层包含树皮、火山岩、陶粒、聚乙烯小球或压制成型的规则填料,所述加湿模块为设置在除臭箱内部的布水管路,所述布水管路在除臭箱内部设置喷头,外部与泵送部件连接。本技术采用土壤除臭系统作为应急保护单元,臭气穿过土壤除臭层并排放,可防止系统崩溃,增大缓冲能力,无需增设传感器,无需启动时间,在零能耗的条件下,实现了应急保护功能。采用微生物除臭与土壤除臭相结合的组合工艺,在污染气体穿过填料被微生物降解后,通过自由逸散,进入到土壤除臭层,进一步除臭,再无组织排放。本技术实现了两级生物除臭系统的组合,利用生物除臭与土壤除臭的协同作用,强化微生物处理臭气的能力,提高系统的除臭效果及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同时,本技术可采用超声波加湿器来加湿气体,经过流体力学核算,合理的将加湿器设置在进气管路上,使水汽与臭气在进气管路内充分混合完成加湿过程,加湿效果能够达到90%以上,气体加湿均匀,能耗低,在进气管路内实现气体湿化,节约了空间,结合采用腐熟污泥及生物炭的微生物填料,填料自身的营养元素可满足微生物的要求,无需对填料进行营养液喷淋。由上所述,本技术创造性地调整传统生物除臭装置的结构,突破一级处理模式,结合生物除臭工艺特点,利用多级除臭系统协同除臭,保障除臭系统的处理效率,使其达到集成化程度高,处理效果好的目的。两级除臭系统的设计可以适应较大的恶臭负荷变动,经本技术除臭后的气体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一级排放标准。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的生物组合协同除臭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实施例中的除臭箱的正视图。图3为实施例中的除臭箱的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中的除臭箱的布气管示意图。图中标号:1-臭气来源,101-臭气管路,102-流量计,2-工艺水来源,201-加湿管路,202-超声波加湿器,3-风机,4-湿度检测仪,5-除臭箱,501-布气层,502-一级除臭层,503-二级除臭层,504-进气口,505-布气管,506-微生物填料,507-过滤土壤,508-排水管口,509-布水管路,510-人孔,511-pH检测仪。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图示中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优选方式,除臭装置整体包括臭气管路101、加湿管路201、超声波加湿器202、风机3、除臭箱5。臭气来源1在经过加湿管路201过来的超声水雾加湿后,进入除臭箱5,然后依次通过微生物填料层和土壤除臭层两级除臭,并最终通过土壤除臭层自由逸散。在生物除臭系统中为对污染气体饱和性加湿,通常是采用不间断的循环喷淋设计,同时增加喷淋液中的溶氧量,为喷淋液中丰富的好氧菌群提供了保持活性和生存的前提条件,本实施例通过超声波加湿器将工艺水雾化成100%的水汽,水汽直接在加湿管路中流动逸散,并与臭气在管路内充分混合,再通过风机将加湿后的混合气体带入除臭装置内,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达到除臭目的。臭气管路101一端与臭气来源1连通,另一端连接至除臭箱5的进气口504,臭气管路101上设有风机3;加湿管路201并联连接在风机3前的除臭管路101上,与超声波加湿器202连接,在臭气进入除臭箱前,对臭气管路中的臭气进行加湿。在臭气管路101上设有流量计102和湿度监测仪4,以检测臭气的进气流量及控制臭气湿度。结合参见图2至图4,除臭箱5内分为串联的布气层501、一级除臭层502和二级除臭层503,布气层501与进气口504连通,一级除臭层502和二级除臭层503之间设置间隙,在一级除臭层中,通过透气板设置微生物填料506,二级除臭层通过透气板设置过滤土壤507,微生物填料及过滤土壤中均培养有吸收恶臭物质的微生物,臭气从过滤土壤散发排放,在过滤土壤上种植草皮等低矮植物。本实施例中,布气层501、一级除臭层502和二级除臭层503在除臭箱5内竖向布置,二级除臭层503的过滤土壤铺设在箱体的顶部,除臭后的气体从这里向外排放,除臭箱的底部设有排水管口508,对渗落到箱体底部的多余水分进行收集排放,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组合协同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臭箱、臭气管路及加湿模块;所述臭气管路一端与臭气来源连通,另一端连接至除臭箱的进气口,所述臭气管路上设有风机;所述除臭箱内分为串联的布气层、一级除臭层和二级除臭层,所述布气层与进气口连通,一级除臭层和二级除臭层之间设有间隙层,所述一级除臭层为采用透气板设置的微生物填料层,所述二级除臭层为采用透气板设置的土壤除臭层,所述微生物填料层及土壤除臭层中均培养有吸附、吸收、降解恶臭物质的微生物,臭气从土壤除臭层顶部自由逸散;所述加湿模块对进入除臭箱的臭气进行加湿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组合协同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臭箱、臭气管路及加湿模块;所述臭气管路一端与臭气来源连通,另一端连接至除臭箱的进气口,所述臭气管路上设有风机;所述除臭箱内分为串联的布气层、一级除臭层和二级除臭层,所述布气层与进气口连通,一级除臭层和二级除臭层之间设有间隙层,所述一级除臭层为采用透气板设置的微生物填料层,所述二级除臭层为采用透气板设置的土壤除臭层,所述微生物填料层及土壤除臭层中均培养有吸附、吸收、降解恶臭物质的微生物,臭气从土壤除臭层顶部自由逸散;所述加湿模块对进入除臭箱的臭气进行加湿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组合协同除臭装置,所述布气层、一级除臭层和二级除臭层在除臭箱内竖向布置,所述除臭箱的底部设有排水管口,所述排水管口设有pH检测仪,所述臭气管路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晶,徐丽,罗文连,贺治国,邹先军,文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