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内贴标产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9741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机壳、平板机壳等需3D造型的外观产品的模内贴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模内贴标产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金属合金板与Film薄膜贴合到一起,最后将贴好Film薄膜的金属合金板进行第二次注塑成型,当注塑完成后,通过注塑原料的料温及粘合胶作用使Film和塑胶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由于Film薄膜本身正表面覆耐磨保护膜的PET在最外层,有耐磨和耐刮伤的作用,其表面硬度可达到3H,而且会越摸越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机壳、平板机壳等需3D造型的外观产品的模内贴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模内贴标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模内贴标技术即模内镶件注塑技术,其工艺非常显著的特点是:表面是一层硬化的透明薄膜,中间是印刷图案层,背面是塑胶层,由于油墨夹在中间,可使产品防止表面被刮花和耐摩擦,并可长期保持颜色的鲜明不易退色。现有的模内贴标技术是把Film薄膜印刷好,经过成型机Forming成型,再经过剪切后放置到注塑模具内生产出来的,即称之为IML(在模具内贴膜注塑)。但现有模内贴标注塑平均肉厚一般不小于1.2mm,不含film为1.0mm,如果注塑平均肉厚低于1.0mm,现有模内贴标技术注塑平均肉厚小于1.0mm,将会出现注塑肉厚太薄而导致注塑无法饱模,以至于无法实现。中国专利(CN201210212554.9)公开了一种模内镶件注塑工艺,实现薄膜FILM与注塑料的直接结合,简化了印刷工艺工序,节约了印刷的人力、工时和油墨原料,但未解决注塑平均肉厚小于1.0mm时注塑肉厚太薄而导致注塑无法饱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模内贴标技术无法做到注塑平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模内贴标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内贴标技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制作金属合金板;将步骤(1)的金属合金板放入第一次注塑模具中制作第一次注塑成型品;在步骤(2)得到的第一次注塑成型品的金属表面上贴合双面胶;制作Film薄膜,并将Film薄膜通过双面胶与金属合金板进行贴合;将贴好Film薄膜的铝合金板进行第二次注塑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内贴标技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制作金属合金板;将步骤(1)的金属合金板放入第一次注塑模具中制作第一次注塑成型品;在步骤(2)得到的第一次注塑成型品的金属表面上贴合双面胶;制作Film薄膜,并将Film薄膜通过双面胶与金属合金板进行贴合;将贴好Film薄膜的铝合金板进行第二次注塑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内贴标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金属合金板为铝合金板或镁合金板,其厚度为0.4-0.6mm,将合金板卷材通过冲压模具,常温下8-12秒/片的速度制作成所需结构的金属合金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内贴标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注塑工艺条件包括合模、填充、保压、冷却、脱模五个步骤;注塑压力为1500-2500MPa,注塑时间为0.3-0.5秒,保压压力为1500-2000MPa,保压时间为2-3秒,冷却温度为70-80℃,冷却时间为15-25秒,脱模方式为顶杆顶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内贴标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双面胶的厚度为0.05-0.15mm,将双面胶卷材通过模切制作成所需结构的双面胶,贴合在金属表面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内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耀青谭炳元龙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格林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