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抹墙机,该抹墙机包括底座、对称设在底座上的两个定位杆、安装在两个定位杆上并能沿着定位杆上下移动的抹灰机构,所述抹灰机构包括机架、位于机架外侧的抹灰板和用于将砂浆传送至抹灰板与墙面之间的输送带,所述抹灰板的下部通过转片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其上部连有用于推动抹灰板绕着转片作靠近或远离墙面运动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固定在抹灰板的下表面上,具有减少涂抹差异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修
,特别涉及一种抹墙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室内墙壁的粉抹工作量加大且粉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通过传统的手工抹灰工作显然已不切实际。抹墙机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抹墙机又名抹灰机或粉墙机,其是一种自动给墙面抹灰的设备。随着自动化作业的发展,抹墙机已成为建筑装修
中的重要工具之一。授权公告号为CN204531317U、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8月5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双料斗抹墙机,其包括底座、对称设在底座上的两个定位杆、安装在两个定位杆上并能沿着定位杆上下移动的抹灰主机;抹墙时,砂浆经设在抹灰主机上的上料斗被输送至设在抹灰主机一侧的上抹灰器上,在上下运动的上抹灰器的挤压下,砂浆涂抹至墙面上,从而完成抹墙工作。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抹灰主机与天花板接触后直接向下运动,所以在侧墙面的顶部涂抹砂浆时,上抹灰器对砂浆的挤压只有一次,这与侧墙面上其他部分受到的两次挤压力存在一定的区别,造成凹凸不平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抹墙机,其解决了墙面涂抹存在差异性的问题,具有减少涂抹差异性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抹墙机,包括底座、对称设在底座上的两个定位杆、安装在两个定位杆上并能沿着定位杆上下移动的抹灰机构,所述抹灰机构包括机架、位于机架外侧的抹灰板和用于将砂浆传送至抹灰板与墙面之间的输送带,所述抹灰板的下部通过转片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其上部连有用于推动抹灰板绕着转片作靠近或远离墙面运动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固定在抹灰板的下表面上。采用上述结构,抹灰机构沿着定位杆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砂浆经输送带运输至抹灰板与墙面之间,抹灰板对砂浆及墙面施加作用力,从而将砂浆涂抹在墙面上;而在涂抹墙面的顶部时,推动件推动抹灰板使得抹灰板呈竖直状态,从而加大抹灰板施加在墙面顶部上的作用力,以使得一次挤压的墙面顶部受到的作用力和二次挤压的墙面其他部分受到的作用力接近,减少不同墙面之间受到的挤压力之间的区别,减少墙面受力不均造成凹凸不平的情况,以减少涂抹差异性,进一步提高涂抹均匀性和质量;其次,涂抹板上下运动一次即可完成涂抹工作,提高作业效率;另外,推动件位于抹灰板的下表面上,在抹灰机构上升过程中推动件不影响涂抹板与墙面接触的位置,使其无死角涂抹砂浆。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推动件选用推动气缸。采用上述结构,推动气缸的推动程度控制相对精确,减少作业误差;同时,推动气缸对抹灰板及置于抹灰板上的砂浆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加强涂抹工作的安稳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推动气缸上的活塞杆固定在抹灰板上,且所述活塞杆与抹灰板之间设有弹性垫。采用上述结构,在抹灰板转动时,抹灰板和活塞杆之间的倾斜角发生变化,两者的连接处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空隙,这可能会引起两者发生偏移,而弹性垫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推动件包括用于与动力装置直接作用的调节件、设在调节件与抹灰板之间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调节件、抹灰板铰接设置:当转动调节件时,所述抹灰板作靠近或远离定位杆的运动。采用上述结构,将电机、气缸等与抹灰板隔离,减少砂浆对这些动力设备的污染。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动力装置选用动力气缸。采用上述结构,动力气缸的推动程度控制相对精确,减少作业误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调节件包括转动杆和位于转动杆上方的调节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和传动杆铰接,其另一端通过铰轴和调节杆连接;当所述调节杆与作业环境中的天花板接触时,所述动力装置为天花板对调节杆的挤压力。采用上述结构,当调节杆与作业环境中的天花板接触时,调节杆通过设在其顶部的调节轮沿着推动轨道运动且此时动力装置为天花板对调节杆的挤压力,且天花板对调节杆挤压时抹灰板的上端作靠近墙面的运动;其他情况下,动力装置为人工操作;用机械结构替代推动气缸完成推动工作,经济节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调节杆上远离转动杆的一端设有调节轮。采用上述结构,调节轮在天花板上运动,采用滑动摩擦,其对天花板的磨损销。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输送带低于抹灰板的最高点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加大砂浆的承载量,减少重复加砂浆的工作;还能减少过高的砂浆在未抹灰时期自抹灰板处掉落的可能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抹灰板的下表面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推动件与抹灰板的连接处的上方;当推动件推动抹灰板至其呈竖直状态时,所述挡板上远离抹灰板的一端位于输送带正下方。采用上述结构,减少砂浆自输送带上掉落的可能性,减少掉落的砂浆对抹灰板的转动工作的影响。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抹灰板的一端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远离定位杆的一侧与所述呈竖直状态下的抹灰板上远离定位杆的一侧在同一平面上。采用上述结构,定位块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均竖直设置,所以定位块和墙面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可利用定位块对不同次抹灰过程的连接处进行挤压,进一步提高涂抹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涂抹差异性销,涂抹均匀,涂抹效果好:在涂抹墙面的顶部时,推动件推动抹灰板使得抹灰板呈竖直状态,从而加大抹灰板施加在墙面顶部上的作用力,以使得一次挤压的墙面顶部受到的作用力和二次挤压的墙面其他部分受到的作用力接近,减少不同墙面之间受到的挤压力之间的区别,减少墙面受力不均造成凹凸不平的情况;利用固定的定位块对不同次抹灰过程的连接处挤压,提高涂抹效果;2、用机械结构替代推动气缸完成推动工作,经济节能:采用上述结构,当调节杆与作业环境中的天花板接触时,调节杆通过设在其顶部的调节轮沿着推动轨道运动且此时动力装置为天花板对调节杆的挤压力,且天花板对调节杆挤压时抹灰板的上端作靠近墙面的运动;其他情况下,动力装置为人工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底座、定位杆、定位安装座、连接座和顶板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图3是实施例1的局部爆炸图,示出了定位杆和定位安装座的结构;图4是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抹灰板、输送带和推动件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图5是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抹灰板和推动件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图6是实施例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抹灰板和推动件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图中,1、底座;2、定位杆;3、活动轮;4、脚刹;5、定位安装座;6、连接凸块;7、定位螺栓;8、齿条;9、顶板;10、推动轨道;11、连接座;12、定位电机;13、定位齿轮;14、机架;15、保护罩;16、输送带;17、输送辊;18、输送电机;19、同步皮带;20、定位块;21、转片;22、压辊;23、抹灰板;24、挡板;25、调节安装座;26、铰轴;27、转动杆;28、调节杆;29、调节轮;30、传动杆;31、放置块;32、放置槽;33、动力气缸;34、推动气缸;35、弹性垫;36、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抹墙机,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对称设在底座1上的两个定位杆2和安装在两个定位杆2上并能沿着定位杆2上下移动的抹灰机构。结合图2和图3,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抹墙机,包括底座(1)、对称设在底座(1)上的两个定位杆(2)、安装在两个定位杆(2)上并能沿着定位杆(2)上下移动的抹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抹灰机构包括机架(14)、位于机架(14)外侧的抹灰板(23)和用于将砂浆传送至抹灰板(23)与墙面之间的输送带(16),所述抹灰板(23)的下部通过转片(21)转动连接在机架(14)上,其上部连有用于推动抹灰板(23)绕着转片(21)作靠近或远离墙面运动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固定在抹灰板(23)的下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抹墙机,包括底座(1)、对称设在底座(1)上的两个定位杆(2)、安装在两个定位杆(2)上并能沿着定位杆(2)上下移动的抹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抹灰机构包括机架(14)、位于机架(14)外侧的抹灰板(23)和用于将砂浆传送至抹灰板(23)与墙面之间的输送带(16),所述抹灰板(23)的下部通过转片(21)转动连接在机架(14)上,其上部连有用于推动抹灰板(23)绕着转片(21)作靠近或远离墙面运动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固定在抹灰板(23)的下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抹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选用推动气缸(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抹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气缸(34)上的活塞杆固定在抹灰板(23)上,且所述活塞杆与抹灰板(23)之间设有弹性垫(3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抹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包括用于与动力装置直接作用的调节件、设在调节件与抹灰板(23)之间的传动杆(30),所述传动杆(30)的两端分别与调节件、抹灰板(23)铰接设置:当转动调节件时,所述抹灰板(23)作靠近或远离定位杆(2)的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抹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利强,周炳焕,徐新平,吴伟法,张永红,徐小花,张建鑫,冯华樑,徐海祥,高鲁达,倪国军,钱小明,马预京,施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宇达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