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原料药材制备而成:枳壳、苦参、马齿苋、络石藤、党参、黄芪、赤芍、川芎、干姜、车前子、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升麻、透骨草、柴胡、川乌、芥子、黄柏、穿山甲、刘寄奴、金银花、木通、延胡索、三七、当归、鸡血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组份中的各种原料药物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且具有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临床常表现为静脉迂曲或成团、皮肤瘙痒、脱屑、色素沉着,甚至局部疼痛,多发生于持久站立工作或重体力劳动者,如售货员、教师及搬运工、军人等,女性生育多胎者及明显肥胖的人也较多见。中医学认为,风寒湿之邪为本病的主要原因,主要病机为血瘀。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寒湿之邪侵入经脉气血,以致经脉气血凝聚而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枳壳10—15份、苦参8--14份、马齿苋6--10份、络石藤6--10份、党参8--14份、黄芪8--14份、赤芍8--14份、川芎6--10份、干姜6--10份、车前子5--8份、桃仁5--8份、红花5--8份、乳香4--6份、没药4--6份、升麻4--6份、透骨草6--10份、柴胡6--10份、川乌6--10份、芥子5--8份、黄柏5--8份、穿山甲2--4份、刘寄奴6--10份、金银花6--10份、木通5--8份、延胡索5--8份、三七5--8份、当归5--8份、鸡血藤5--8份。作为优选,一种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枳壳12份、苦参12份、马齿苋8份、络石藤8份、党参10份、黄芪10份、赤芍10份、川芎8份、干姜8份、车前子6份、桃仁6份、红花6份、乳香5份、没药5份、升麻5份、透骨草8份、柴胡8份、川乌8份、芥子6份、黄柏6份、穿山甲3份、刘寄奴8份、金银花8份、木通6份、延胡索6份、三七6份、当归6份、鸡血藤6份。枳壳:味苦、酸,性微寒;归给、脾、大肠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积之功效。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肺、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马齿苋:味酸,性寒;归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络石藤: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肺经;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之功效。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之功效。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益脾肺,固表止汗,利尿消肿,托毒敛疮之功效。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淤止痛之功效。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祛痰之功效。车前子:味甘,性寒;归肾、膀胱、肝、肺经;具有清热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之功效。桃仁:味苦、甘,性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之功效。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功效。乳香: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没药:味苦,性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升麻:味甘、辛,微苦,性凉;归肺、脾、胃经;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之功效。透骨草:味甘、辛,性温;归肺、肝经;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解毒化疹之功效。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川乌: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脾、肾经;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温经止痛之功效。芥子: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具有散寒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具有活血散结,搜风通络,通经下乳,消肿排脓之功效。刘寄奴:味苦,性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之功效。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木通:味苦,性微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具有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之功效。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三七:味甘、味苦,性温;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依照上述比例称取各原料中药,按照传统的制备方法加水浸泡30—50分钟,煎煮10—15分钟,制成汤剂,每剂药煎三次,前两次煎汤合并内服,分2—3次服完,第三次煎汤用于擦洗患处,每天3—5次,7天为一个疗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组份中的各种原料药物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且具有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优点。下面结合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一、一般资料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从2014年1月—2016年1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24人,其中男69人,女55人,病程6个月—15年。二、治疗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所制备的汤剂,日服一剂,每剂药煎三次,前两次煎汤合并内服,分2—3次服完,第三次煎汤用于擦洗患处,每天3—5次,7天为一个疗程。三、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一年内未见复发。有效: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及伴随症状部分消失。无效:下肢静脉曲张症状无变化。四、治疗结果本专利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24例,经过2—5个疗程的治疗,治愈121例,占97.5%,有效2例,占1.6%,无效1例,占0.8%,总有效率为99.1%,未见任何副作用;治愈121例中,2个疗程治愈25例,3个疗程治愈45例,4个疗程治愈40例,5个疗程治愈11例;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愈后不易复发的优点。五、典型病例1、孙某,男,38岁,患者右下肢患有静脉曲张,静脉隆起明显,有的地方蜷曲成团,小腿酸胀、疼痛,肢体有沉重感,容易疲劳乏力,平卧或休息后可缓解症状,但站立走路时会反弹;采用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所制备的汤剂,日服一剂,每剂药煎三次,前两次煎汤合并内服,分2—3次服完,第三次煎汤用于擦洗患处,每天3—5次,用药1个疗程,小腿酸胀、疼痛症状明显好转,又继续用药3个疗程,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未见复发。2、胡某,女,58岁,患者自诉患有静曲张十余年,双下肢肿胀、疼痛、无力,双脚麻木、发凉,有的地方蜷曲成团;采用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所制备的汤剂,日服一剂,每剂药煎三次,前两次煎汤合并内服,分2—3次服完,第三次煎汤用于擦洗患处,每天3—5次,用药2个疗程,下肢肿胀、麻木症状得到好转,又继续用药4个疗程,下肢静脉曲张症状消失。3、肖某,男,47岁,患者自诉三年前自觉左下肢沉重、酸胀不适并伴水肿,同时出现左下肢浅表血管迂曲增粗呈蚯蚓状,后来左下肢酸胀不适、迂曲增粗的症状日益明显,经医院检查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采用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所制备的汤剂,日服一剂,每剂药煎三次,前两次煎汤合并内服,分2—3次服完,第三次煎汤用于擦洗患处,每天3—5次,连续用药4个疗程,静脉曲张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未见复发。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枳壳10—15份、苦参8‑‑14份、马齿苋6‑‑10份、络石藤6‑‑10份、党参8‑‑14份、黄芪8‑‑14份、赤芍8‑‑14份、川芎6‑‑10份、干姜6‑‑10份、车前子5‑‑8份、桃仁5‑‑8份、红花5‑‑8份、乳香4‑‑6份、没药4‑‑6份、升麻4‑‑6份、透骨草6‑‑10份、柴胡6‑‑10份、川乌6‑‑10份、芥子5‑‑8份、黄柏5‑‑8份、穿山甲2‑‑4份、刘寄奴6‑‑10份、金银花6‑‑10份、木通5‑‑8份、延胡索5‑‑8份、三七5‑‑8份、当归5‑‑8份、鸡血藤5‑‑8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枳壳10—15份、苦参8--14份、马齿苋6--10份、络石藤6--10份、党参8--14份、黄芪8--14份、赤芍8--14份、川芎6--10份、干姜6--10份、车前子5--8份、桃仁5--8份、红花5--8份、乳香4--6份、没药4--6份、升麻4--6份、透骨草6--10份、柴胡6--10份、川乌6--10份、芥子5--8份、黄柏5--8份、穿山甲2--4份、刘寄奴6--10份、金银花6--1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杰,
申请(专利权)人:王中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