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式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8821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8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端框以及底部框架;端框设置于罐体后端;底部框架设置于罐体后端的底部,底部框架包括立板以及两根加强梁;立板固定于罐体底部,立板所在平面与罐体纵向方向垂直;两根加强梁固定于罐体的底部,两根加强梁间隔设置,每根加强梁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固定于立板,第二端部沿纵向方向朝罐体的中部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罐式集装箱在承受冲击载荷时,通过加强梁与立板的设置,有效降低了罐式集装箱端框的受力,提高了罐式集装箱的结构强度与安全性,增大了罐式集装箱端部的操作空间,降低自重及制造成本,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运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
技术介绍
集装箱凭借其安全、快捷、联运等优势,在物流运输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对于移动容器,还需考虑框架所承受的冲击载荷、疲劳载荷以及罐内液体惯性力等载荷。以现有的40英尺低温罐式集装箱的框架结构为例,其主要包括端框以及支撑在罐体上的纵向大梁、加强筋组成,或设置例如A框的结构,用以满足冲击等工况下的强度要求。然而,上述结构导致罐式集装箱的自重过重,纵向大梁过长,制造成本较高。并且使罐式集装箱的框架结构在受力后的变形不协调,产生应力集中问题,甚至导致疲劳裂纹的产生。另外,由于纵梁与端框连接,会对管路布置产生不利影响,引发操作空间不足等问题。因此,提出一种罐式集装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罐式集装箱的框架结构尺寸过大且自重过重,应力集中现象频发而导致结构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内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罐式集装箱,以解决现有罐式集装箱框架结构笨重以及结构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罐式集装箱,其中,包括罐体、端框以及底部框架;所述端框设置于所述罐体后端;所述底部框架设置于所述罐体后端的底部,所述底部框架包括立板以及两根加强梁;所述立板固定于所述罐体底部,所述立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罐体纵向方向垂直;所述两根加强梁固定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两根加强梁间隔设置,每根所述加强梁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固定于所述立板,所述第二端部沿纵向方向朝所述罐体的中部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每根所述加强梁与所述罐体之间连接有多块筋板,所述筋板沿横向方向设置,且所述多块筋板沿纵向方向间隔分布。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底部框架还包括两根斜梁;其中一根所述斜梁的一端连接于一根所述加强梁与所述立板一侧边之间,另一根所述斜梁的一端连接于另一根所述加强梁与所述立板另一侧边之间;;每根所述加强梁与所述罐体之间的所述多块筋板,至少包括一块对应于所述斜梁与所述加强梁连接处的所述筋板。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加强梁的第二端部具有过渡结构,每根所述加强梁与所述罐体之间的所述多块筋板,至少包括一块对应于所述过渡结构起始处的所述筋板。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过渡结构为斜坡过渡结构;或者,所述过渡结构为圆弧过渡结构;或者,所述过渡结构为斜坡加圆弧过渡结构。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加强梁的截面呈L型,具有水平部以及竖直部,每个所述底部框架的所述两根加强梁的水平部相对设置。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立板的顶部具有弧型边,所述弧型边的形状与所述罐体后端的底部形状对应,且所述弧型边与所述罐体底部通过一弧形垫板贴合固定。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立板的底部具有直边,所述直边的高度与所述罐式集装箱端框的底梁高度相同,所述直边与所述底梁之间连接有平板。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底部框架还包括两根端梁;所述两根端梁分别固定于所述平板的两侧边上,每根所述端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板侧边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罐式集装箱的端框的底部角件。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底部框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于所述平板上,且连接于所述立板与所述底梁之间。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罐式集装箱在承受冲击载荷时,通过加强梁与立板的设置,有效降低了罐式集装箱端框的受力,提高了罐式集装箱的结构强度与安全性,增大了罐式集装箱端部的操作空间,降低自重及制造成本,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罐式集装箱一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沿图1中直线A-A所作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4是沿图1中直线B-B所作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罐体;2.端框;21.底梁;22.角柱;23.顶部角件;24.底部角件;3.底部框架;31.立板;311.直边;312.弧型边;313.斜边结构;32.加强梁;321.水平部;322.竖直部;323.斜坡加圆弧过渡结构;33.弧型垫板;34.平板;341.加强筋;35.端梁;36.筋板;37.斜梁。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罐式集装箱的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罐式集装箱主要包括罐体1、端框2以及底部框架3。该罐式集装箱的罐体1后端部设有端框2,该端框2的结构与现有罐式集装箱的端框2大致相同,其主要包括围合成端框2主体结构的顶梁、底梁21以及两根角柱22,且上述各框架结构的连接处设有角件(两根角柱22与顶梁的连接处分别设有顶部角件23,两根角柱22与底梁21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底部角件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描述中,为了便于理解,将罐体1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定义为纵向,将水平面上垂直于上述纵向的方向定义为横向,上述方向性说明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应用。另外,罐体1的前端在图中未予示出,其结构与现有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大致相同,即该罐体1前端的底部设有鹅颈槽结构以及与鹅颈槽结构配合的另一个端框,用以与牵引车的鹅颈式地盘配合使用,且能够降低整车高度。本实施方式中,“罐体后端”即对应设置有鹅颈槽结构的罐体前端进行的对应描述,特此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部框架3设置于罐体1后端的底部,且底部框架3连接于端框2的底梁2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部框架3亦可作为设置在罐体1底部的独立框架,不与底梁21连接,可根据罐式集装箱的使用需要以及结构强度要求灵活调整,并不以此为限。以下结合图1至图4对罐式集装箱的其中一端部进行说明,以体现底部框架3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其中,该底部框架3主要包括立板31、两根加强梁32、平板34、端梁35、多块筋板36以及两根斜梁37。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立板31固定于罐体1底部,且立板31所在平面垂直于纵向方向。其中该立板31具有底部的直边311以及顶部的弧型边312。该直边311可用于与运输车辆的承载平面连接固定。该弧型边312的形状与罐体1后端的底部形状对应,用于与罐体1后端的底部贴合固定。另外,底部框架3还包括一块弧型垫板33,该弧型垫板33固定于罐体1的底部与立板31对应的位置上,立板31的弧型边312固定于弧型垫板33。弧形垫板33的设计能够加强立板31与罐体1的连接结构强度,同时便于例如焊接的施工操作。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立板31的宽度与罐体1的直径大致相同,即立板31的直边311长度与罐体1的直径大致相同,以保证对罐体1的支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立板31的弧型边312的较高的两个端部(即立板31与罐体1连接处的末端)加工有斜边结构313,能够有效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产生。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立板31的宽度可以根据罐式集装箱的使用需要以及结构强度要求灵活调整,例如立板31的宽度可以大于罐体1直径,以进一步提升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又如立板31的宽度可以小于罐体1直径,以减小罐式集装箱的框架占用面积,降低自重。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罐式集装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端框(2),设置于所述罐体(1)后端;以及底部框架(3),设置于所述罐体(1)后端的底部,所述底部框架(3)包括:立板(31),固定于所述罐体(1)底部,所述立板(31)所在平面与所述罐体(1)纵向方向垂直;以及两根加强梁(32),固定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所述两根加强梁(32)间隔设置,每根所述加强梁(32)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固定于所述立板(31),所述第二端部沿纵向方向朝所述罐体(1)的中部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端框(2),设置于所述罐体(1)后端;以及底部框架(3),设置于所述罐体(1)后端的底部,所述底部框架(3)包括:立板(31),固定于所述罐体(1)底部,所述立板(31)所在平面与所述罐体(1)纵向方向垂直;以及两根加强梁(32),固定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所述两根加强梁(32)间隔设置,每根所述加强梁(32)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固定于所述立板(31),所述第二端部沿纵向方向朝所述罐体(1)的中部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加强梁(32)与所述罐体(1)之间连接有多块筋板(36),所述筋板(36)沿横向方向设置,且所述多块筋板(36)沿纵向方向间隔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3)还包括:两根斜梁(37),其中一根所述斜梁(37)的一端连接于一根所述加强梁(32)与所述立板(31)一侧边之间,另一根所述斜梁(37)的一端连接于另一根所述加强梁(32)与所述立板(31)另一侧边之间;每根所述加强梁(32)与所述罐体(1)之间的所述多块筋板(36),至少包括一块对应于所述斜梁(37)与所述加强梁(32)连接处的所述筋板(3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32)的第二端部具有过渡结构,每根所述加强梁(32)与所述罐体(1)之间的所述多块筋板(36),至少包括一块对应于所述过渡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国罗永欣李秀丽姚春荣顾俊进梁勋南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