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材的加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枳壳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枳壳是《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的中药,是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一般在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传统是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枳壳性苦、辛、酸、温,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等病症。枳壳富含挥发油和黄酮苷等物质,其入药多用麸炒,一般是取鲜枳壳,手工横切对开,晒干或者烘干,然后在炒之前再用水湿润闷透,切薄片,再干燥,然后再加小麦麸一起炒,这种加工方法有很多问题,如常规手工作坊式切鲜枳壳,费时费力,规格不好掌握,若通过再次湿润切片,再干燥,浪费能源,浪费人力,且第二次湿润过程中有效成分有较大损失,影响药品疗效,并且常规手工式加工方法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枳壳的加工方法,以解决常规枳壳的加工中费时费力,规格不好掌握,再次湿润切片再干燥,浪费能源,浪费人力,且有效成分有较大损失,影响药品疗效,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枳壳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新鲜枳壳,除去杂质,除去残次品,清洗干净,晾干表面的水分;(2)用药用切片机切厚片,厚度为3~7mm,放置至其表面流出的汁液自然干透;(3)切好的枳壳片置于旋转式杀青机中,装入量为杀青机满口容量的1/4~1/2,然后进行旋转干燥,干燥温度为260~300℃,干燥时间为3~5钟,取出,放冷;(4)取小麦麸,置旋转式炒药机中,于65℃炒制至小麦麸的温度达到60℃时,加入枳壳,按重量比计枳壳∶小麦麸=15∶1,保持65℃的温度,炒制至枳壳的水分含量为10~15%时,温度升至190~210℃,继续炒2~4分钟,取出,放冷,筛去小麦麸和枳核,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枳壳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新鲜枳壳,除去杂质,除去残次品,清洗干净,晾干表面的水分;(2)用药用切片机切厚片,厚度为3~7mm,放置至其表面流出的汁液自然干透;(3)切好的枳壳片置于旋转式杀青机中,装入量为杀青机满口容量的1/4~1/2,然后进行旋转干燥,干燥温度为260~300℃,干燥时间为3~5钟,取出,放冷;(4)取小麦麸,置旋转式炒药机中,于65℃炒制至小麦麸的温度达到60℃时,加入枳壳,按重量比计枳壳∶小麦麸=15∶1,保持65℃的温度,炒制至枳壳的水分含量为10~15%时,温度升至190~2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茂团,李明桂,梁国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涪丰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