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80373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4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接收输入电压;电压输出端,输出电压给后端电路;控制电路,接收电压并输出第一或第二控制信号;开关电路,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导通,接收第二控制信号截止;输出电路,当第一输入端连电源的正极且第二输入端连电源的负极时,开关电路导通,电源输出电压给后端电路;当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的负极且第二输入端连接电源的正极或者与第一及第二输入端连接的电源短路时,输出电路拉低控制电路的电压,开关电路截止,第二输入端的电压及反灌电流不会提供给后端电路,以满足大功率电源需求的同时降低成本且能及时关断电路,以防止电源接反或者电流反灌对电源及后端电路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
技术介绍
小功率直流电源一般都是用二极管作为防反接或电流反灌电路,来防止电源接反或电流反灌对电源及后端电路的损坏,但随着功率的增加,二极管的损耗会加大,严重影响电源的效率。大功率电源基本使用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MOSFET)或者集成芯片作为防反接电路,损耗较小,但集成芯片成本较高,MOSFET成本较低但这种电路在出现电流反灌时不能及时关断MOSFET,可能会导致电源工作异常,甚至有损坏的风险,这种电路的电流反灌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电源突然短路,输入电容会通过输入端进行快速放电,从而形成电流反灌,在桥式电流同步整流中,可能会造成同步整流MOSFET漏源极电压急剧增大,损坏MOSFET,也有可能损坏电源;另一个是负向浪涌(-48V对电压输入回路浪涌)时可能会出现电流反灌的情形,导致电源掉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以满足大功率电源需求的同时降低成本且能及时关断电路,以防止对电源及后端电路造成损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电压输出端,连接后端电路,用于输出电压给所述后端电路;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用于从所述电压输入端接收电压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开关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电压输出端及第二输入端,用于从所述控制电路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或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开关电路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导通,所述开关电路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截止;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所述电压输出端及所述第二输入端,当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且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时,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给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电源通过所述输出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输出电压给所述后端电路;当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的负极且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正极或者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端连接的电源短路时,所述输出电路拉低所述电压输入端提供给所述控制电路的电压使得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给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截止,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压及反灌电流不会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提供给所述后端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及第二电阻、第一及第二可控开关,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及所述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及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可控开关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对应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及发射极;所述第二可控开关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对应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及发射极。其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三可控开关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经所述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及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其中,所述第三可控开关为N型MOS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对应所述N型MOS场效应管的栅极、漏极及源极。其中,所述输出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四及第五可控开关、第二及第三二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一端且连接至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及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其中,所述第四可控开关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对应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及发射极;所述第五可控开关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对应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及发射极。其中,所述第四可控开关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对应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及发射极;所述第五可控开关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对应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及集电极。其中,所述输出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四及第五可控开关、第二及第三二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及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及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其中,所述第四可控开关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对应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及发射极;所述第五可控开关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对应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及发射极。其中,所述第四可控开关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对应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及发射极;所述第五可控开关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对应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及集电极。其中,所述输出电路还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其中,所述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其中,所述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还包括辅助源,所述辅助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辅助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其中,所述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还包括缓启动电路,所述缓启动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之间。其中,所述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还包括直流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直流电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缓启动电路。其中,所述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连接在所述缓启动电路与所述直流电压转换电路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所述防反接及电流反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电压输出端,连接后端电路,用于输出电压给所述后端电路;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用于从所述电压输入端接收电压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开关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电压输出端及第二输入端,用于从所述控制电路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或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开关电路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导通,所述开关电路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截止;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所述电压输出端及所述第二输入端,当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且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时,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给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电源通过所述输出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输出电压给所述后端电路;当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的负极且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正极或者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端连接的电源短路时,所述输出电路拉低所述电压输入端提供给所述控制电路的电压使得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给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截止,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压及反灌电流不会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提供给所述后端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输入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电压输出端,连接后端电路,用于输出电压给所述后端电路;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用于从所述电压输入端接收电压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开关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电压输出端及第二输入端,用于从所述控制电路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或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开关电路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导通,所述开关电路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截止;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所述电压输出端及所述第二输入端,当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且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时,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给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导通,所述电源通过所述输出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输出电压给所述后端电路;当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的负极且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正极或者与所述第一及第二输入端连接的电源短路时,所述输出电路拉低所述电压输入端提供给所述控制电路的电压使得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给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截止,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压及反灌电流不会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提供给所述后端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及第二电阻、第一及第二可控开关,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及所述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及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对应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及发射极;所述第二可控开关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对应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及发射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三可控开关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经所述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及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可控开关为N型MOS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对应所述N型MOS场效应管的栅极、漏极及源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反接及电流反灌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四及第五可控开关、第二及第三二极管,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五可控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开锋张生杨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