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7282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3 20:33
包括:插入部,其在顶端侧设有外壳部(34);超声波发送接收部,其设置在外壳部(34)内,并且用于相对于观察部位发送、接收超声波;线缆(41),其用于传送相对于超声波发送接收部输入、输出的电信号;贯穿部(36),其使线缆(41)从外壳部(34)内延伸出,在其外周侧部形成有沿着延伸方向E延伸的狭缝(36s);以及嵌合构件(37),其以覆盖贯穿部(36)的外周侧部的外表面(36g)的沿着延伸方向E延伸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嵌合于贯穿部(36)的外周侧部的外表面(36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从位于外壳部内的超声波发送接收部经由贯穿部向外壳部外延伸出的超声波内窥镜,该外壳部设于插入部的顶端侧。
技术介绍
通过相对于观察部位发送、接收超声波而得到超声波图像的超声波内窥镜具备超声波探头。超声波探头具备:超声波发送接收部,其位于设置在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延伸方向的顶端侧(以下简称作顶端侧)的绝缘性的外壳部内,用于发送、接收超声波;以及线缆,其从该超声波发送接收部延伸出。外壳部以超声波发送接收部的超声波发送接收面暴露在外壳部外的方式在其内部保持着超声波发送接收部。此外,为了确保线缆的电安全性,该线缆的外周被绝缘管等所覆盖,该线缆在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操作部、通用线缆、内窥镜连接器内贯穿,设置在线缆的延伸端侧的连接器在内窥镜连接器内电连接于与超声波观测装置相连接的连接基板。在此,在日本特开2014-1828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设有贯穿部的结构,该贯穿部从外壳部以圆筒状向该外壳部的延伸方向的后方(以下简称作后方)延伸出。贯穿部固定绝缘管的顶端侧,并且使线缆从外壳部内延伸出,通过覆盖外壳部外的线缆的顶端侧而防止贯穿于内部的、线缆的顶端侧弯折。在此,在组装超声波探头时,进行使线缆从外壳部侧、即延伸方向的前方(以下简称作前方)向后方贯穿贯穿部的作业,但在线缆的根数较多的情况下,若贯穿部的内径较小,则存在作业性较差这样的问题。另外,如果使贯穿部的内径大径化,则线缆与贯穿部的外周侧部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变大,因此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然而,若使贯穿部大径化,则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在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侧内高密度地设有各种各样的构件,因此,随着贯穿部的大径化甚至连设有贯穿部的、插入部的顶端侧也会大径化。另外,由于超声波内窥镜的插入部要被贯穿于观察部位内,因此插入部的顶端侧以0.1mm为单位追求小径化,因此,插入部的顶端侧的大径化并不优选。此外,通过使贯穿部的外周侧部的壁厚薄壁化,也能够增大线缆与贯穿部的外周侧部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但从确保线缆的耐电压的电安全规格的观点考虑,规定了覆盖线缆的构件的最小壁厚,因此,无法将贯穿部的外周侧部薄壁化到规定壁厚以下。并且,为了谋求超声波内窥镜的高画质化,增加构成超声波发送接收部的超声波振子数即可,但若超声波振子数增加,则与超声波振子电连接的线缆数也会增加,因此,也存在线缆与贯穿部的外周侧部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变得更小,使线缆贯穿贯穿部时的作业性变得更差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即是鉴于上述问题点和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内窥镜,该超声波内窥镜具有不损害使线缆贯穿贯穿部时的作业性且能够确保贯穿部处的线缆的电安全规格并实现插入部的顶端侧的小径化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超声波探头包括:插入部,其用于向观察部位插入,并且在延伸方向的顶端侧设有外壳部;超声波发送接收部,其设置在所述外壳部内,并且用于相对于所述观察部位发送、接收超声波;线缆,其从所述超声波发送接收部向所述延伸方向的后方延伸出,用于传送相对于所述超声波发送接收部输入、输出的电信号;贯穿部,其从所述外壳部起具有大致圆筒状地向所述延伸方向的后方延伸出,在该贯穿部的外周侧部形成有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狭缝,该贯穿部用于使所述线缆从所述外壳部内延伸出;以及嵌合构件,其以覆盖所述贯穿部的所述外周侧部的外表面的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嵌合于所述贯穿部的所述外周侧部的外表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第1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的超声波内窥镜装置的图。图2是表示图1的超声波探头的图。图3是除去绝缘管地表示图2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的局部立体图。图4是表示从图3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除去嵌合构件而进行表示的局部立体图。图5是仅抽出图3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的外壳部和贯穿部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6是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的沿着图3中的VI-VI线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表示在图6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的贯穿部的外周侧部的外表面覆盖嵌合构件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3的嵌合构件具有比图3短的形状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的变形例的局部立体图。图9是表示在图5的外壳部和贯穿部中改变狭缝形成位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在图5的外壳部和贯穿部中改变狭缝形成条数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3的嵌合构件由顶端硬质构件形成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的变形例的局部立体图。图12是除去绝缘管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的局部立体图。图13是从图12中的XIII方向观察图12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的图。图14是从图12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除去嵌合构件而进行表示的局部立体图。图15是从图14中的XV方向观察图14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的图。图16是仅抽出图12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的外壳部和贯穿部而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7是除去绝缘管地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的局部立体图。图18是表示在图17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从贯穿部的外周侧部的外表面拔出了嵌合构件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图19是仅抽出外壳部和贯穿部地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的局部立体图。图20是表示液密构件嵌合于图19的贯穿部的槽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图21是顶端硬质构件嵌合于图20的贯穿部的外周侧部的外表面时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的局部剖视图。图22是除去绝缘管地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的局部立体图。图23是从图22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除去嵌合构件地表示的局部立体图。图24是从图22的超声波探头的顶端侧仅抽出外壳部和贯穿部而进行表示的局部立体图。图25是表示使线缆和连接器从前方接近图9的外壳部和贯穿部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图26是表示使图25的线缆和连接器贯穿外壳部和贯穿部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图27是将外壳部和贯穿部的沿着图26中的IIXVII-IXVII线的截面与线缆和连接器一同表示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附图是示意性的,应留意各构件的厚度与宽度之间的关系、各个构件的厚度的比例等与现实的状况有所不同,当然地,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包含互相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内窥镜的超声波内窥镜装置的图。如图1所示,超声波内窥镜装置100利用超声波内窥镜1、光源装置11、视频处理器12、超声波观测装置14、吸引泵15以及送水容器16构成主要部分。超声波内窥镜1利用用于向观察部位插入并且在顶端侧设有外壳部34的细长的插入部2、设置在该插入部2的延伸方向E的基端(以下简称作基端)的操作部3、从操作部3延伸出的通用线缆4、以及设置在该通用线缆4的延伸端的内窥镜连接器5构成主要部分。在内窥镜连接器5设有光源连接器6、电连接器7、超声波连接器8、吸引管头9以及送气送水管头10。成为用于供给照明光的光源装置11相对于光源连接器6装拆自如的结构。此外,成为用于进行各种信号处理等的视频处理器12借助未图示的信号线缆相对于电连接器7装拆自如的结构。成为超声波观测装置14借助超声波线缆13相对于超声波连接器8装拆自如的结构。此外,成为吸引泵15借助未图示的吸引管相对于吸引管头9装拆自如的结构。并且,成为送水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超声波内窥镜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声波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超声波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其用于向观察部位插入,并且在延伸方向的顶端侧设有外壳部;超声波发送接收部,其设置在所述外壳部内,并且用于相对于所述观察部位发送、接收超声波;线缆,其从所述超声波发送接收部向所述延伸方向的后方延伸出,用于传送相对于所述超声波发送接收部输入、输出的电信号;贯穿部,其从所述外壳部起具有大致圆筒状地向所述延伸方向的后方延伸出,在该贯穿部的外周侧部形成有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狭缝,该贯穿部用于使所述线缆从所述外壳部内延伸出;以及嵌合构件,其以覆盖所述贯穿部的所述外周侧部的外表面的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嵌合于所述贯穿部的所述外周侧部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01 JP 2014-2434271.一种超声波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超声波内窥镜包括:插入部,其用于向观察部位插入,并且在延伸方向的顶端侧设有外壳部;超声波发送接收部,其设置在所述外壳部内,并且用于相对于所述观察部位发送、接收超声波;线缆,其从所述超声波发送接收部向所述延伸方向的后方延伸出,用于传送相对于所述超声波发送接收部输入、输出的电信号;贯穿部,其从所述外壳部起具有大致圆筒状地向所述延伸方向的后方延伸出,在该贯穿部的外周侧部形成有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狭缝,该贯穿部用于使所述线缆从所述外壳部内延伸出;以及嵌合构件,其以覆盖所述贯穿部的所述外周侧部的外表面的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嵌合于所述贯穿部的所述外周侧部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部从所述外壳部起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原俊弘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