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水工模袋混凝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6401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水工模袋混凝土,它是由粗集料、细集料、胶结料、增强纤维、水五部分经搅拌混合、注入模袋等工序制备而成,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及含量范围为:粗集料∶细集料∶胶结料=3~4∶0.5~2∶1,水∶胶结料=0.35~0.85,增强纤维为外加,加入量为胶结料总量的0.1~5%;所述的粗集料为钢渣或尾矿;所述的细集料为尾矿砂或粉煤灰粗渣或河砂组成;所述的胶结料是由钢渣、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熟料、矿渣、工业废石膏外加所述组分总量0.1~3%的碱性激发剂经混合磨细而成,或经胶结料的各组分原料分别磨细后再混合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强的可施工性能、机械强度、水下稳定性以及成本低廉的优点,可广泛用于江、河、湖、海的护岸固堤材料的加工、施工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袋混凝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护岸、以 工业固体废弃物——钢渣、尾矿为主要原料的模袋混凝土,可广泛用 于江、河、湖、海的护岸固堤材料的加工、施工等领域。
技术介绍
江河湖海的护岸、造堤和造田工程是人类防洪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通过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一些护岸和护 堤工程,有效地防止了江河改道、崩堤和河岸塌陷、河道被淤泥堵塞 等洪涝和航行隐患。在这些护岸和护堤工程中,抛石和模袋混凝土起 着关键的作用。 一方面,它们形成了岸堤和河床表面有结构强度的密 实保护层,有力地防止了因泥沙被流水淘空、冲走等会毁坏岸堤和河 床等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形成有上述作用的保护层需要抛石后的 石块层有足够的厚度,例如在一般崩岸应急处理工程设计中,要求抛 石后形成的石块坡面厚度约1米,所以护岸和造堤需要大量的模袋混 凝土和抛石,这些材料的来源和成本成为制约工程质量、数量和进度 的瓶颈。随着各地禁止矿山乱采乱伐政策的相继出台,天然抛石已经 无法保障正常的护岸工程供给。模袋混凝土技术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一项现浇 混凝土新技术,它采用织物模袋做软模具,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水工模袋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粗集料、细集料、胶结料、增强纤维、水五部分经过搅拌混合、注入模袋等工序制备而成,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及含量范围为:粗集料∶细集料∶胶结料=3~4∶0.5~2∶1,水∶胶结料=0.35~0.85,增强纤维为外加,加入量为胶结料总量的0.1~5%; 所述的粗集料为钢渣或尾矿,其粒度范围为5~15毫米占95%以上; 所述的细集料为尾矿砂或粉煤灰粗渣或河砂组成,细集料的粒度为5~0.16毫米占95%以上; 所述的 胶结料是由钢渣、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熟料、矿渣、工业废石膏外加所述组分总量0.1~3%的碱性激发剂经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廷桂方国标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国林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