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产品中外源DNA内标物的保护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4851921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8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态产品中外源DNA内标物的保护方法,具体如下:将聚阳离子化合物溶液与目的DNA溶液按照氨基磷酸比≥10:1的比例混合,混匀后2‑20℃放置0.5‑12小时,得到稳定的DNA复合物溶液,可直接添加至液态产品中;所述的氨基磷酸比为聚阳离子所携带的氨基摩尔数与DNA携带的磷酸基团摩尔数的比值。该方法中聚阳离子化合物可以提高外源DNA对核酸酶、酸和自由基等条件的耐受性,使其可作为溯源和防伪的内标物在液态产品或商品中长期稳定存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伪鉴定
,尤其涉及一种液态产品中外源DNA内标物的保护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商品掺假造假的现象层出不穷,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防伪和溯源尤为重视。尤其是对于食品类产品,由于其关乎国民的身体健康,更是消费者和国家监管部门的关注重点。目前商品的防伪和溯源措施主要是外包装防伪,即将各种特殊标识附于外包装上,或是利用特殊的外包装构造以便消费者和检验机构的识别。然而,由于外包装防伪的易破坏性和易仿造性,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随着食品产业溯源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在食品中加入外源核酸作为溯源标记物的新型技术逐渐被开发应用。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1665825A公开了一种利用核酸检测技术鉴别白酒真伪的方法,其将动物、植物、微生物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组DNA或基因片段加入到白酒内作为其内标物,再运用PCR技术检测内标物的有无来判断商品的真伪。然而,由于绝大多数的液态产品尤其是液态食品中存在诸多核酸破坏因子(如核酸酶、自由基和酸等),DNA在液态产品中经长时间存放后会发生脱嘌呤、氧化或断裂等损伤,造成序列信息的丢失,最终导致检测的假阴性,这将大大限制其作为标记物在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液态产品中外源DNA内标物的保护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态产品中外源DNA内标物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将聚阳离子化合物溶液与目的DNA溶液按照氨基磷酸比≥10:1的比例混合,混匀后2‑20℃放置0.5‑12小时,得到稳定的DNA复合物溶液,可直接添加至液态产品中;所述的氨基磷酸比为聚阳离子化合物所携带的氨基摩尔数与DNA携带的磷酸基团摩尔数的比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态产品中外源DNA内标物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将聚阳离子化合物溶液与目的DNA溶液按照氨基磷酸比≥10:1的比例混合,混匀后2-20℃放置0.5-12小时,得到稳定的DNA复合物溶液,可直接添加至液态产品中;所述的氨基磷酸比为聚阳离子化合物所携带的氨基摩尔数与DNA携带的磷酸基团摩尔数的比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产品中外源DNA内标物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阳离子化合物溶液与目的DNA溶液混匀后放置的温度为2-8℃,时间为6-12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产品中外源DNA内标物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阳离子化合物为一类可在溶液中聚集正电荷的化合物,包括壳寡糖、壳聚糖、精胺、腐胺、尸胺、亚精胺、多肽或碱性蛋白质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态产品中外源DNA内标物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聚糖的分子量在20-250kDa。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液态产品中外源DNA内标物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NA包括基因组DNA、线粒体DNA、叶绿体DNA、质粒DNA、PCR产物、DNA酶切片段或多聚寡核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态产品中外源DNA内标物的保护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然梁兴国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千卓分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