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45722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又称3D打印技术)的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输送鞘管、附带锥形头的导丝,所述导丝进入输送鞘管,使得锥形头有一部分在鞘管内。所述输送鞘管前段弧度依照术前根据病患心脏进行的3D打印鞘管,因人而异,个体化,立体化。设计巧妙、定位精准;所述导丝与以往的不同,导丝前端有一个小的锥体,使得鞘管进入缺损容易,这样既能够减少心肌损伤,又减少操作时间。该装置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巧妙,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使用的输送鞘管均是术前在根据患儿心脏进行的3D打印鞘管,因人而异,个体化,立体化,能与儿童的心内畸形相配,保证术中定位准确,操作顺利,手术时间短,减少心肌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封堵器输送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装置这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约60%在1岁死亡。我国每年出生婴儿患各种先天性心脏病估计有15万,其中30%左右可能在婴儿期死亡。在室间隔缺损中部分为肌部室间隔缺损,即位于小梁部、流入道、流出道肌部缺损。由于心脏是圆锥体型,几部缺损位于心尖部,形态各异,位置较深,空间狭小,不易被发现,难于直视下缝合修补。心脏手术时,出于对心脏保护的需要,需要尽量减少心脏切口的损伤及心脏的停跳时间。传统的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选择右房切口,可以完全暴露大多数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但是由于肌部室间隔缺损位置较深、缺损较小,不易暴露,难于修补。对于肌部室间隔缺损心脏外科医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最初选择左室表面切口,修补缺损。缺损可以修补完善,但是损伤到了左心室,术后出现心力衰竭的概率较高,死亡率较高。随后,心外科医师借助心血管介入技术,在心脏不停跳下,右心室表面穿刺,置入导丝、鞘管、封堵散。但是由于缺损的位置深入,切与穿刺点成角,很难成功,即便是封堵成功,也会因多次导丝进入缺损失败导致心内多个血肿。整个过程时间长,麻醉时间长,心肌损伤,故对于肌部缺损来说较难开展。大多数肌部缺损均并发膜周部缺损或其他复杂先心病,故目前通常采取体外循环下矫治复杂先心病的同时进行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的镶嵌手术,但对肌部室间隔缺损的封堵同样面临上述难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直角钳定位肌部缺损,鞘管、封堵器置入缺损,释放封堵器。该技术存在如下弊端:直角钳与患儿心脏大小不匹配,不好定位且直角钳质地坚硬易误伤室间隔,人为造成室间隔穿孔;鞘管置入时也不易定位;容易造成心肌损伤,特别是婴幼儿病人,损伤更大,因此,迫切的希望一种新的方案解决该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装置,该装置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巧妙,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使用的输送管道个体化,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患儿。由于该技术方案中“J型”输送鞘管,能与患儿的缺损所在处的角度相相配,更重要的是每套鞘管均是术前根据病患心脏3D打印三维建模图形事前测量好,然后再打印成型,因人而异,个体化,立体化。设计巧妙、定位精准。导丝与以往的不同,导丝前端有一个小的锥体,使得鞘管进入缺损容易,这样既能够减少心肌损伤,又减少操作时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鞘管、导丝以及锥形头,所述导丝设置在输送鞘管内,所述锥形头固定在输送鞘管顶端内部。所述输送鞘管为术前根据患儿心脏3D打印三维建模图形事前测量好肌部缺损的位置及距心表标志的距离后3D打印而成,每个患儿都不同;所述导丝头端带有锥体,与导丝一体化。整个技术方案设计紧凑巧妙,因人而异,个体性强,能够减少对患儿心肌损伤的机会,并且该结构更易于控制、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大大降低手术风险。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锥形头的一部分卡在输送鞘管内,另一部分伸出输送鞘管。所述导丝的长度为20cm,直径为1mm,所述输送鞘管的长度为15cm,直径为3mm,输送鞘管的材质为聚醚醚酮,所述输送鞘管前端的弧度是根据患儿肌部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影像学资料等3D打印出来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实用性强;2)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装置,由于输送鞘管均是术前在根据患儿心脏进行的3D打印鞘管,因人而异,个体化,立体化,能与儿童的心内畸形相配,并且该技术方案中输送管道的形状、弧度、距心表标志物的距离均可术前根据患儿心脏3D打印三维建模图形事前测量好,保证术中定位准确,操作顺利,手术时间短,减少心肌损伤;3)该技术方案中在导丝的前端设有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经鞘管穿入,在鞘管顶部卡位后可固定,保持锥体底部位于鞘管内,明显具有以下优点:减少对患儿心肌损伤的机会:定位准确,易于进入缺损,减少反复多次操作,减少对心肌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丝与锥形头结构示意图;图3为输送鞘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送鞘管,2、导丝,3、锥形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和介绍。实施例1:参见图1-图3,一种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输送鞘管1、导丝2、锥形头3,所述导丝2进入输送鞘管1,使得锥形头3底部卡位在鞘管内,所述锥形头3固定在输送鞘管顶端内部。该技术方案中在导丝的前端设有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经鞘管穿入,在鞘管顶部卡位后可固定,保持锥体底部位于鞘管内,减少对患儿心肌损伤的机会:定位准确,易于进入缺损,减少反复多次操作,减少对心肌的损伤。实施例2:参见图2,所述锥形头3和导丝2一体成型,锥形头和导丝为不锈钢材质,稳定性更好。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实施例3:参见图2,所述导丝2的长度为20cm,直径为1mm,所述输送鞘管的长度为15cm,直径为3mm,输送鞘管的材质为聚醚醚酮,所述输送鞘管前端的弧度是根据患儿肌部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影像学资料等3D打印出来的。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本技术还可以将实施例2、3所述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与实施例1组合形成新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没有用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装置

【技术保护点】
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鞘管、导丝以及锥形头,所述导丝设置在输送鞘管内,所述锥形头固定在输送鞘管顶端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鞘管、导丝以及锥形头,所述导丝设置在输送鞘管内,所述锥形头固定在输送鞘管顶端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头的一部分卡在输送鞘管内,另一部分伸出输送鞘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剑杨玉忠武开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孙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