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及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效脱氮除磷多级AO+SBR污水处理反应池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对出水水质要求的提高,污水处理已经由单独的去除SS、BOD、COD等污染物发展到脱氮除磷技术工艺。A2O工艺及其变种尤其是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通过厌氧、缺氧、好氧的交替及分点进水来实现脱氮除磷的功能。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由于能够合理利用碳源,较好的解决了脱氮除磷对碳源需求的矛盾,目前已经逐步发展成脱氮除磷的主流处理工艺。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是由多个串联的A/O组成,回流污泥从首段进入,而污水按照一定比例从每个缺氧段进入。从形式上看,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属于后置反硝化的范畴。在理想状态下,系统中每一段好氧区产生的硝化液直接进入下一段的缺氧区进行反硝化。因此,理论上不需要设置内回流设施。从脱氮方式上,除末端An段外,其他混合液均参与了反硝化过程。与传统A/O工艺相比,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在节省能耗的同时可获得更高的反硝化率。但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缺点:一、由于在厌氧段无进水碳源的补充,因此除磷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进水碳源不足时,最末端An段只有好氧段,可能造成出水TN超标,解决这一办法的主要途径是最末段好氧设置污泥内回流,通过回流去除硝态氮或减少最末端缺氧段的进水比例。三、生物反应段与沉淀段分开,占地较大。SBR工艺由于其固有的脱氮除磷效率较低下的原因,近年来通过研究已成功开发出MSBR工艺。MSBR的流程的实质与传统A2/O工艺一样,也是通过厌氧、缺氧、好氧的交替来实现脱氮除磷的功能。但由于MSBR工艺强化了各反应区的功 ...
【技术保护点】
高效脱氮除磷多级AO+SBR污水处理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综合管廊间(D)和泥水分离池(C1),所述综合管廊间(D)一侧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彼此间连通的第一好氧池(A3)、第一缺氧池(A4)、第二好氧池(A5)、第二缺氧池(A6)、第三好氧池(A7)、第三缺氧池(A8)和第一SBR池(A9),所述第一好氧池(A3)左侧设置有第一厌氧池(A1)和第一预缺氧池(A2),所述第一厌氧池(A1)分别连通第一预缺氧池(A2)和第一好氧池(A3),所述综合管廊间(D)另一侧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彼此间连通的第四好氧池(B3)、第四缺氧池(B4)、第五好氧池(B5)、第五缺氧池(B6)、第六好氧池(B7)、第六缺氧池(B8)和第二SBR池(B9),所述第四好氧池(B3)左侧设置有第二厌氧池(B1)和第二预缺氧池(B2),所述第二厌氧池(B1)分别连通第二预缺氧池(B2)和第四好氧池(B3),所述第一厌氧池(A1)、第一预缺氧池(A2)、第一缺氧池(A4)、第二缺氧池(A6)和第三缺氧池(A8)均连接有第一污水进水管(A11),所述第二厌氧池(B1)、第二预缺氧池(B2)、第四缺氧池(B4)、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脱氮除磷多级AO+SBR污水处理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综合管廊间(D)和泥水分离池(C1),所述综合管廊间(D)一侧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彼此间连通的第一好氧池(A3)、第一缺氧池(A4)、第二好氧池(A5)、第二缺氧池(A6)、第三好氧池(A7)、第三缺氧池(A8)和第一SBR池(A9),所述第一好氧池(A3)左侧设置有第一厌氧池(A1)和第一预缺氧池(A2),所述第一厌氧池(A1)分别连通第一预缺氧池(A2)和第一好氧池(A3),所述综合管廊间(D)另一侧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彼此间连通的第四好氧池(B3)、第四缺氧池(B4)、第五好氧池(B5)、第五缺氧池(B6)、第六好氧池(B7)、第六缺氧池(B8)和第二SBR池(B9),所述第四好氧池(B3)左侧设置有第二厌氧池(B1)和第二预缺氧池(B2),所述第二厌氧池(B1)分别连通第二预缺氧池(B2)和第四好氧池(B3),所述第一厌氧池(A1)、第一预缺氧池(A2)、第一缺氧池(A4)、第二缺氧池(A6)和第三缺氧池(A8)均连接有第一污水进水管(A11),所述第二厌氧池(B1)、第二预缺氧池(B2)、第四缺氧池(B4)、第五缺氧池(B6)和第六缺氧池(B8)均连接有第二污水进水管(B11),所述第一SBR池(A9)和第二SBR池(B9)分别连接有第一出水管(A10)和第二出水管(B10),所述第一SBR池(A9)和第二SBR池(B9)均与泥水分离池(C1)连通,所述泥水分离池(C1)通过上清液管(C2)分别连通第三缺氧池(A8)和第六缺氧池(B8),所述泥水分离池(C1)通过污泥管(C3)分别连通第一预缺氧池(A2)和第二预缺氧池(B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脱氮除磷多级AO+SBR污水处理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BR池(A9)和第二SBR池(B9)均通过回流泵与泥水分离池(C1)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脱氮除磷多级AO+SBR污水处理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好氧池(A3)、第二好氧池(A5)、第三好氧池(A7)、第四好氧池(B3)、第五好氧池(B5)、第六好氧池(B7)、第一缺氧池(A4)、第二缺氧池(A6)、第三缺氧池(A8)、第四缺氧池(B4)、第五缺氧池(B6)、第六缺氧池(B8)、第一SBR池(A9)、第二SBR池(B9)、第一厌氧池(A1)、第二厌氧池(B1)、第一预缺氧池(A2)和第二预缺氧池(B2)内均设置有与爆气系统联动的溶氧测定仪。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金,李霞,赵乐军,郭淑琴,李伟波,史志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