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形变型连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3050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6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形变型连接管,属于零配件技术领域。包括顺次连接的顶壁、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且顶壁与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首尾连接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的顶壁和底壁相互平行;所述的侧壁一与侧壁二结构对称,均包括上侧壁、抗力壁和下侧壁,上侧壁由顶壁向外延伸而成,抗力壁为V字型结构,连接于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下侧壁则自抗力壁下端向内延伸至与底壁连接。将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连接管件,具有安装便捷、使用灵活、形变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形变型连接管,属于零配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连接管通常为方管或者圆管,这种连接管的优势在于加工方便,然而缺陷也比较明显:安装过程中要求匹配性特别好,尤其是内外管径的配合,稍有不合,即无法实现密封连接,需要额外增加密封件进行密封,尤其是当受到外力冲击时,形变较为严重,这种密封性就更难保证。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连接管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安装便捷、使用方便、抗外力挤压的抗形变型连接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抗形变型连接管,包括顺次连接的顶壁、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且顶壁与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首尾连接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的顶壁和底壁相互平行;所述的侧壁一与侧壁二结构对称,均包括上侧壁、抗力壁和下侧壁,上侧壁由顶壁向外延伸而成,抗力壁为V字型结构,连接于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下侧壁则自抗力壁下端向内延伸至与底壁连接。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的上侧壁与顶壁之间通过上包边圆弧过渡连接。更优选的,所述的下侧壁与底壁之间通过下包边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上侧壁与抗力壁、抗力壁与下侧壁之间分别通过过渡包边连接。圆弧过渡的上包边、过渡包边和下包边连接既方便了整个连接管的光滑度,使整个连接管的线条更加流畅,又避免了因上侧壁与顶壁、上侧壁与抗力壁、抗力壁与下侧壁以及下侧壁与底壁连接部位线条过于生硬所引起的密封性不佳。所述的抗力壁底部设置有抗力底边,该抗力底边的设置,有助于保持整个管件光滑性的同时,也对抗力壁的V形结构形成缓冲,方便着力过程中形变的缓释。所述的底壁较顶壁宽,顶壁与底壁形成类似三角形的支撑结构,有助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申请的连接管以顶壁、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所形成的密封结构为主要构成,其中,顶壁和底壁为主要工作面,即连接过程中,本连接管以该两面与其他管件进行连接,而由上侧壁、下侧壁以及两者之间的抗力壁所形成的侧壁一、侧壁二则对拉伸、挤压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进行缓释,强化整个连接管与其他管件配合的同时,也避免了这种挤压作用对整个连接管造成显著形变。当作用力传递给顶壁、底壁时,向外伸出的上侧壁、下侧壁对该作用力进行分解,继而该作用力由上侧壁、下侧壁传递给抗力壁,V形结构的抗力壁整体呈锐角,使由顶壁、底壁传递给上侧壁、下侧壁的作用力进一步分解,作用在顶壁、底壁上的外力在整个连接管上得到分解和分散,避免了局部形变;设置于抗力壁最深处的抗力底边则为抗力壁的形变提供一个形变缓冲空间,从而最大避免因着力不佳所引起的管体形变严重,提高连接管整体的抗形变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的俯视图;图4为本申请的侧面图;图5为本申请的截面图。其中标号:a.上侧壁;b.抗力壁;c.下侧壁;d.抗力底边;1.顶壁;2.侧壁一;2a.上侧壁一;2b.抗力壁一;2c.下侧壁一;2d.抗力底边一;3.底壁;4.侧壁二;4a.上侧壁二;4b.抗力壁一;4c.下侧壁二;4d.抗力底边二;5.上包边;6.下包边;7.过渡包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抗形变型连接管,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包括顺次连接的顶壁1、侧壁一2、底壁3和侧壁二4,底壁3较顶壁1宽,顶壁1与底壁3形成类似三角形的支撑结构,有助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且顶壁1与侧壁一2、底壁3和侧壁二4首尾连接形成密封结构,即顶壁1两侧分别与侧壁一2、侧壁二4连接,侧壁一2与侧壁二4之间则由底壁3连接,顶壁1和底壁3相互平行;侧壁一2与侧壁二4结构对称,均包括上侧壁a、抗力壁b和下侧壁c,具体来讲,侧壁一2由上侧壁一2a、抗力壁一2b和下侧壁一2c构成,上侧壁一2a由顶壁1向外延伸而成,抗力壁一2b为V字型结构,连接于上侧壁一2a与下侧壁一2c之间,抗力壁一2b底部即最深处设置的抗力底边一2d,抗力底边一2d有助于保持整个管件光滑性,同时,也对抗力壁一2b的V形结构形成缓冲,方便着力过程中形变的缓释,下侧壁一2c则自抗力壁一2b下端向内延伸至与底壁3连接;侧壁二4由上侧壁二4a、抗力壁二4b和下侧壁二4c构成,抗力壁二4b为V字形结构,其底部即最深处设置有抗力底边二4d。本申请的连接管以顶壁1、侧壁一2、底壁3和侧壁二4所形成的密封结构为主要构成,其中,顶壁1和底壁3为主要工作面,即连接过程中,本连接管以该两面与其他管件进行连接,而由上侧壁a、下侧壁c以及两者之间的抗力壁b所形成的侧壁一2、侧壁二4则对拉伸、挤压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进行缓释,强化整个连接管与其他管件配合的同时,也避免了这种挤压作用对整个连接管造成显著形变。当作用力传递给顶壁1、底壁3时,向外伸出的上侧壁a、下侧壁c对该作用力进行分解,继而该作用力由上侧壁a、下侧壁c传递给抗力壁b,V形结构的抗力壁b整体呈锐角,使由顶壁1、底壁3传递给上侧壁a、下侧壁c的作用力进一步分解,作用在顶壁1、底壁3上的外力在整个连接管上得到分解和分散,避免了局部形变;设置于抗力壁b最深处的抗力底边d则为抗力壁b的形变提供一个形变缓冲空间,从而最大避免因着力不佳所引起的管体形变严重,提高连接管整体的抗形变性。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上侧壁a与顶壁1之间通过上包边5圆弧过渡连接,下侧壁c与底壁3之间通过下包边6圆弧过渡连接;上侧壁a与抗力壁b、抗力壁b与下侧壁c之间分别通过过渡包边7连接。圆弧过渡的上包边5、过渡包边7和下包边6连接既方便了整个连接管的光滑度,使整个连接管的线条更加流畅,又避免了因上侧壁a与顶壁1、上侧壁a与抗力壁b、抗力壁b与下侧壁c以及下侧壁c与底壁3连接部位线条过于生硬所引起的密封性不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抗形变型连接管

【技术保护点】
抗形变型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顶壁、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且顶壁与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首尾连接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的顶壁和底壁相互平行;所述的侧壁一与侧壁二结构对称,均包括上侧壁、抗力壁和下侧壁,上侧壁由顶壁向外延伸而成,抗力壁为V字型结构,连接于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下侧壁则自抗力壁下端向内延伸至与底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抗形变型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顶壁、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且顶壁与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首尾连接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的顶壁和底壁相互平行;所述的侧壁一与侧壁二结构对称,均包括上侧壁、抗力壁和下侧壁,上侧壁由顶壁向外延伸而成,抗力壁为V字型结构,连接于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下侧壁则自抗力壁下端向内延伸至与底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形变型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侧壁与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焕鑫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焕鑫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