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炳坤专利>正文

一种翻身床及凹形床体翻转或摇晃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9944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4 21:43
一种翻身床及凹形床体翻转或摇晃的方法。该翻身床包括凹形床体,凹形床体下方中轴线的一端设有床头轴座,床头轴座与床头轴承连接,床头轴承与床头支架连接,床头支架安装在基座的中轴线上;凹形床体下方中轴线的另一端设有床尾轴座,床尾轴座与床尾轴承连接,床尾轴承与床尾支架连接,床尾支架安装在基座另一端的基座中轴线上;凹形床体下方中轴线的一侧设有上驱动轴座,上驱动轴座与上驱动轴承连接,上驱动轴承与活塞杆连接,活塞杆与液压油缸配合,液压油缸与下驱动轴承连接,下驱动轴承与下驱动轴座连接并安装在基座的中轴线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凹形床体翻转或摇晃的方法。结构简单,床体翻转角度大,凹形床体既可以翻转又可以摇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身床及凹形床体翻转或摇晃的方法,属于医疗保健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的技术中没有凹形床体翻转或摇晃的翻身床。CN200810151121公开了一种翻身床,该翻身床由4个滚筒组成,虽然人体翻转角度可以超过180度,但由于其中两个滚筒在人体的正下方,人体感觉不舒适,且正下方无法增加便盆孔等设施,因此其用途受到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翻身床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翻身床及凹形床体翻转或摇晃的方法,增加翻身床用途,提高使用者舒适度,降低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身床,包括凹形床体,所述凹形床体下方中轴线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床头轴座,床头轴座与一个床头轴承连接,床头轴承与床头支架连接,床头支架安装在基座的基座中轴线上;凹形床体下方中轴线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床尾轴座,床尾轴座与一个床尾轴承连接,床尾轴承与床尾支架连接,床尾支架安装在基座另一端的基座中轴线上;凹形床体下方凹形床体中轴线的一侧还设置有一个上驱动轴座,上驱动轴座与上驱动轴承连接,上驱动轴承与活塞杆连接,活塞杆与液压油缸配合,液压油缸与下驱动轴承连接,下驱动轴承与下驱动轴座连接并安装在基座上的基座中轴线的一侧。进一步,所述的翻身床的液压油缸由气缸替代,活塞杆与气缸配合,气缸与下驱动轴承连接。进一步,所述翻身床的液压油缸由电动缸替代;活塞杆与电动缸配合,电动缸与下驱动轴承连接。进一步,所述翻身床的凹形床体下方凹形床体中轴线一侧设置的上驱动轴座、上驱动轴承、活塞杆、液压油缸、下驱动轴承、下驱动轴座由齿弧、齿轮、电动机和电动机座替代;凹形床体下方设置的齿弧与齿轮啮合,齿轮与电动机连接,电动机安装在电动机座上,电动机座安装在基座上。进一步,所述翻身床的凹形床体下方设置的齿弧和齿轮由扇形蜗轮和蜗杆替代;凹形床体与扇形蜗轮连接,扇形蜗轮与蜗杆啮合,蜗杆与电动机连接。使用如前所述翻身床凹形床体翻转或摇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由活塞杆驱动凹形床体:当活塞杆单向大幅移动时,凹形床体会翻转;当活塞杆小幅且往复移动时,凹形床体会摇晃。由齿轮驱动凹形床体:当电动机驱动齿轮旋转圈数较多且单向旋转时,凹形床体会翻转;当电动机驱动齿轮旋转圈数较少且频繁改变旋转方向时,凹形床体会摇晃。由蜗杆驱动凹形床体:当电动机驱动蜗杆旋转圈数较多且单向旋转时,凹形床体会翻转;当电动机驱动蜗杆旋转圈数较少且频繁改变旋转方向时,凹形床体会摇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五个实施例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规模生产成本低,用户舒适度高,床体翻转角度大,床体即可以翻转又可以摇晃,床体还可以开口子方便设置便盆等。附图说明图中:1——凹形床体,2——床头轴座,3——床头轴承,4——床头支架,5——凹形床体中轴线,6——上驱动轴座,7——上驱动轴承,8——活塞杆,9——液压油缸,10——下驱动轴座,11——下驱动轴承12——床尾支架,13——基座中轴线,14——基座,15——床尾轴座,16——床尾轴承,17——气缸,18——电动缸,19——齿弧,20——齿轮,21——电动机,22——电动机座,23——扇形蜗轮,24——蜗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翻身床,包括凹形床体1,所述凹形床体1下方凹形床体中轴线5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床头轴座2,床头轴座2与一个床头轴承3连接,床头轴承3与床头支架4连接,床头支架4安装在基座14一端的基座中轴线13上;凹形床体1下方凹形床体中轴线5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床尾轴座15,床尾轴座15与一个床尾轴承16连接,床尾轴承16与床尾支架12连接,床尾支架12安装在基座14另一端的基座中轴线13上;凹形床体1下方凹形床体中轴线5的一侧还设置有一个上驱动轴座6,上驱动轴座6与上驱动轴承7连接,上驱动轴承7与活塞杆8连接,活塞杆8与液压油缸9配合,液压油缸9与下驱动轴承11连接,下驱动轴承11与下驱动轴座10连接并安装在基座中轴线13一侧的基座14上。本实施例中,以翻身床的活塞杆8配合液压油缸9作为凹形床体1的驱动器件,以活塞杆8在液压油缸9内的上下移动来驱动上驱动轴承7、上驱动轴座6,实现凹形床体1的翻转或摇晃。使用本实施例所述凹形床体翻转或摇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活塞杆8在液压油缸9内单向大幅移动时,凹形床体1会翻转;当活塞杆8在液压油缸9内小幅并往复移动时,凹形床体1会摇晃。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翻身床内部构件之一的液压油缸由气缸替代,活塞杆与气缸配合,作为凹形床体翻转或摇晃的驱动器件。参照图2,一种翻身床,包括凹形床体1,所述凹形床体1下方凹形床体中轴线5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床头轴座2,床头轴座2与一个床头轴承3连接,床头轴承3与床头支架4连接,床头支架4安装在基座14一端的基座中轴线13上;凹形床体1下方凹形床体中轴线5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床尾轴座15,床尾轴座15与一个床尾轴承16连接,床尾轴承16与床尾支架12连接,床尾支架12安装在基座14另一端的基座中轴线13上;凹形床体1下方凹形床体中轴线5的一侧还设置有一个上驱动轴座6,上驱动轴座6与上驱动轴承7连接,上驱动轴承7与活塞杆8连接,活塞杆8与气缸17配合,气缸17与下驱动轴承11连接,下驱动轴承11与下驱动轴座10连接并安装在基座中轴线13一侧的基座14上。本实施例中,以活塞杆8在气缸17内的上下移动来驱动上驱动轴承7、上驱动轴座6,实现凹形床体1的翻转或摇晃。使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凹形床体翻转或摇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活塞杆8在气缸17内单向大幅移动时,凹形床体1会翻转;当活塞杆8在气缸17内小幅并往复移动时,凹形床体1会摇晃。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翻身床内部构件之一的液压油缸由电动缸替代,活塞杆与电动缸配合,作为凹形床体翻转或摇晃的驱动器件。参照图3,一种翻身床,包括凹形床体1,所述凹形床体1下方凹形床体中轴线5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床头轴座2,床头轴座2与一个床头轴承3连接,床头轴承3与床头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凹形床体,所述凹形床体下方凹形床体中轴线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床头轴座,床头轴座与一个床头轴承连接,床头轴承与床头支架连接,床头支架安装在基座一端的基座中轴线上;凹形床体下方凹形床体中轴线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床尾轴座,床尾轴座与一个床尾轴承连接,床尾轴承与床尾支架连接,床尾支架安装在基座另一端的基座中轴线上;凹形床体下方凹形床体中轴线的一侧还设置有一个上驱动轴座,上驱动轴座与上驱动轴承连接,上驱动轴承与活塞杆连接,活塞杆与液压油缸配合,液压油缸与下驱动轴承连接,下驱动轴承与下驱动轴座连接并安装在基座中轴线一侧的基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凹形床体,所述凹形床体下方凹形床体
中轴线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床头轴座,床头轴座与一个床头轴承连接,床头轴承
与床头支架连接,床头支架安装在基座一端的基座中轴线上;凹形床体下方凹
形床体中轴线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床尾轴座,床尾轴座与一个床尾轴承连接,
床尾轴承与床尾支架连接,床尾支架安装在基座另一端的基座中轴线上;凹形
床体下方凹形床体中轴线的一侧还设置有一个上驱动轴座,上驱动轴座与上驱
动轴承连接,上驱动轴承与活塞杆连接,活塞杆与液压油缸配合,液压油缸与
下驱动轴承连接,下驱动轴承与下驱动轴座连接并安装在基座中轴线一侧的基
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液压油缸由气缸替代,活
塞杆与气缸配合,气缸与下驱动轴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液压油缸由电动缸替代,
活塞杆与电动缸配合,电动缸与下驱动轴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床,其特征在于,凹形床体下方凹形床体中
轴线一侧设置的上驱动轴座、上驱动轴承、活塞杆、液压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胡炳坤郭照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