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迹照片的拍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7610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9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迹照片的拍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其中,该方法包括:在开启摄像头拍照后,拍摄第一张照片作为初始背景照片;根据预定方式确定运动主体,并通过追踪对焦算法追踪运动主体,以按照预定时间间隔拍摄多张运动照片;通过合成算法将第一张照片和多张运动照片合成为轨迹照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确定运动主体后,通过追踪对焦算法追踪运动主体,则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由于运动主体始终处于对焦状态,则拍摄到的照片中,运动主体不会存在模糊的情况,每张照片都很清晰,使用率高,用户体验较高,解决在使用现有轨迹拍照技术时,限制条件比较多,拍摄出来的效果较差,导致用户体验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迹照片的拍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拍照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展现出来很多特效拍照模式,其中轨迹拍照是一个趣味性较强的一种拍照方式,具体指拍摄一系列照片并将它们合并到一起以创建一幅主体运动轨迹的图像,形成了物体运动时候的轨迹。轨迹拍照实际操作方式就是使用摄像头拍摄同一运动物体画面,针对该运动物体连续拍摄多张照片,将多张照片存储在缓存中,后期使用算法再将其合成为一张极具动感的照片,这样就形成了一副画面中一个主体运动的图片。轨迹拍照属于众多特效拍照的一种,所以轨迹拍照最关心的就是如何取得最佳的拍照效果,提高拍摄图片的质量,主要从运动主体的清晰度、局部运动与未动处的合成衔接美观度,再者就是运动主体的合成数量,这三方面综合考量。目前,现有轨迹拍照技术都是采用连续拍照,再经过后期合成算法将多张图片合成为一张图片,核心在于合成算法的优化。然而,在使用现有轨迹拍照技术若想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限制条件比较多,例如,手握相机并在拍照时保持静止,不要晃动,拍摄主体最好朝一个方向移动等,用户体验感较差,常常不能成功拍摄轨迹照片,或者拍摄出来的效果极差,导致用户体验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迹照片的拍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以至少解决在使用现有轨迹拍照技术时,限制条件比较多,拍摄出来的效果较差,导致用户体验较低的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迹照片的拍摄方法,包括:在开启摄像头拍照后,拍摄第一张照片作为初始背景照片;根据预定方式确定运动主体,并通过追踪对焦算法追踪运动主体,以按照预定时间间隔拍摄多张运动照片;通过合成算法将所述第一张照片和所述多张运动照片合成为轨迹照片。进一步,通过合成算法将所述第一张照片和所述多张运动照片合成为轨迹照片包括:通过运动目标提取算法提取所述多张照片中的运动主体;通过合成算法将提取得到的多个所述运动主体合成到所述第一张照片中,以得到轨迹照片。进一步,拍摄第一张照片作为初始背景照片之后,还包括:在与所述第一张照片拍摄时间间隔第一预定时间后,拍摄第二张照片。进一步,根据预定方式确定运动主体包括:在所述摄像头开启后,判断是否接收过来自用户的手动对焦信号;如果是,则将手动对焦确定的对象作为运动主体;如果不是,则根据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对所述第一张照片和所述第二张照片进行处理,以确定运动主体。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迹照片的拍摄装置,包括:拍摄模块,用于在开启摄像头拍照后,拍摄第一张照片作为初始背景照片;执行模块,用于根据预定方式确定运动主体,并通过追踪对焦算法追踪运动主体,以触发所述拍摄模块按照预定时间间隔拍摄多张运动照片;合成模块,用于通过合成算法将所述第一张照片和所述多张运动照片合成为轨迹照片。进一步,所述合成模块包括:提取单元,用于通过运动目标提取算法提取所述多张照片中的运动主体;合成单元,用于通过合成算法将提取得到的多个所述运动主体合成到所述第一张照片中,以得到轨迹照片。进一步,所述拍摄模块,还用于在与所述第一张照片拍摄时间间隔第一预定时间后,拍摄第二张照片。进一步,所述执行模块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摄像头开启后,判断是否接收过来自用户的手动对焦信号;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在接收过来自用户的手动对焦信号的情况下,将手动对焦确定的对象作为运动主体;第二执行单元,用于在未接收过来自用户的手动对焦信号的情况下,根据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对所述第一张照片和所述第二张照片进行处理,以确定运动主体。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轨迹照片的拍摄装置。本专利技术在确定运动主体后,通过追踪对焦算法追踪运动主体,则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由于运动主体始终处于对焦状态,则拍摄到的照片中,运动主体不会存在模糊的情况,每张照片都很清晰,使用率高,用户体验较高,解决在使用现有轨迹拍照技术时,限制条件比较多,拍摄出来的效果较差,导致用户体验较低的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轨迹照片的拍摄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轨迹照片的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轨迹照片的拍摄装置合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轨迹照片的拍摄装置执行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一中采用双摄像头执行轨迹照片的拍摄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二中采用单摄像头执行轨迹照片的拍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为了解决在使用现有轨迹拍照技术时,限制条件比较多,拍摄出来的效果较差,导致用户体验较低的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迹照片的拍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迹照片的拍摄方法,该方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S102至S106:S102,在开启摄像头拍照后,拍摄第一张照片作为初始背景照片。S104,根据预定方式确定运动主体,并通过追踪对焦算法追踪运动主体,以按照预定时间间隔拍摄多张运动照片。在实现时,确定运动主体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手动对焦;在确定运动主体后,就可以通过追踪对焦算法跟踪运动主体了,使焦点始终对准运动主体,即使拍摄时存在一些抖动也可以拍摄出清晰的照片,不会存在模糊的情况,使用率较高。S106,通过合成算法将第一张照片和多张运动照片合成为轨迹照片。在合成过程中,第一张照片作为背景照片,该照片是运动主体刚开始运动或者说是刚处于要运动的状态时拍摄的,在合成时使用,能够完整的呈现真实运动轨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确定运动主体后,通过追踪对焦算法追踪运动主体,则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由于运动主体始终处于对焦状态,则拍摄到的照片中,运动主体不会存在模糊的情况,每张照片都很清晰,使用率高,用户体验较高,解决在使用现有轨迹拍照技术时,限制条件比较多,拍摄出来的效果较差,导致用户体验较低的的问题。在拍摄第一张照片作为初始背景照片之后,还可以在与第一张照片拍摄时间间隔第一预定时间后,拍摄第二张照片。此处拍摄的第二张照片可以用于后续在用户没有手动对焦的情况下,帮助计算自动对焦。由于运动主体运动的速度较快,因此第一预定时间需要设置的比正常拍摄照片的时间短一些,这样不会耽误正常拍摄照片。如果上述方法在实现时拍摄了第二张照片,则根据预定方式确定运动主体包括以下过程:在摄像头开启后,判断是否接收过来自用户的手动对焦信号;如果接收到过手动对焦信号,则将手动对焦确定的对象作为运动主体;如果没有接收到过手动对焦信号,则根据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对第一张照片和第二张照片进行处理,以确定运动主体。当然,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轨迹照片的拍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迹照片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开启摄像头拍照后,拍摄第一张照片作为初始背景照片;根据预定方式确定运动主体,并通过追踪对焦算法追踪运动主体,以按照预定时间间隔拍摄多张运动照片;通过合成算法将所述第一张照片和所述多张运动照片合成为轨迹照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迹照片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开启摄像头拍照后,拍摄第一张照片作为初始背景照片;根据预定方式确定运动主体,并通过追踪对焦算法追踪运动主体,以按照预定时间间隔拍摄多张运动照片;通过合成算法将所述第一张照片和所述多张运动照片合成为轨迹照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合成算法将所述第一张照片和所述多张运动照片合成为轨迹照片包括:通过运动目标提取算法提取所述多张照片中的运动主体;通过合成算法将提取得到的多个所述运动主体合成到所述第一张照片中,以得到轨迹照片。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拍摄第一张照片作为初始背景照片之后,还包括:在与所述第一张照片拍摄时间间隔第一预定时间后,拍摄第二张照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定方式确定运动主体包括:在所述摄像头开启后,判断是否接收过来自用户的手动对焦信号;如果是,则将手动对焦确定的对象作为运动主体;如果不是,则根据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对所述第一张照片和所述第二张照片进行处理,以确定运动主体。5.一种轨迹照片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拍摄模块,用于在开启摄像头拍照后,拍摄第一张照片作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吴超
申请(专利权)人: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