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6133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3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中药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芍20份~43份,大枣25份~40份,桂枝18份~38份,炙甘草25份~39份,生姜15份~31份、蔗糖20份~45份和糊精20份~37份。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可以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可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及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好,见效快且疗程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肝脾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两脏关系失调,功能紊乱所致的病症。又称肝脾不调。临床以胁腹胀痛为主要表现。常见于泄泻、腹痛、胁痛、鼓胀、月经不调,以及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多由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或饮食失调,劳倦伤脾等引起。两者可相互影响,如肝失疏泄导致脾失健运者,称木横侮土,若脾失健运,气滞湿阻,而影响肝气疏泄者,则称为土壅侮木。目前的很多补肝健脾的药物存在着疗效不佳,见效慢,疗程长等缺点,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芍20份~43份,大枣25份~40份,桂枝18份~38份,炙甘草25份~39份,生姜15份~31份、蔗糖20份~45份和糊精20份~37份。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可以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可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及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好,见效快且疗程短。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芍20份,大枣25份,桂枝18份,炙甘草25份,生姜15份、蔗糖20份和糊精20份。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芍43份,大枣40份,桂枝38份,炙甘草39份,生姜31份、蔗糖45份和糊精37份。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芍25份,大枣31份,桂枝24份,炙甘草29份,生姜19份、蔗糖28份和糊精28份。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芍37份,大枣38份,桂枝33份,炙甘草35份,生姜27份、蔗糖38份和糊精33份。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包括片剂、注射剂、丸剂和膏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15份~31份生姜和18份~38份桂枝在水中浸泡30min~60min后,蒸馏,过滤,以提取生姜和桂枝的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和滤渣;称取白芍20份~43份,大枣25份~40份和炙甘草25份~39份,与所述滤渣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h~2h,然后合并三次的煎煮液;将所述煎煮液与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混合,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2,然后加入1倍于所述混合液的乙醇,搅拌,然后静置6h~8h,过滤,浓缩成稠膏,然后加入20份~45份蔗糖和20份~37份糊精并干燥,喷涂所述生姜和桂枝的挥发油,搅拌,以制得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还包括乙醇回收的步骤。药理分析: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桂枝:味甜、微辛,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炙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生姜:味辛,性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根据本实施例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15份~31份生姜和18份~38份桂枝在水中浸泡30min~60min后,蒸馏,过滤,以提取生姜和桂枝的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和滤渣。(2)称取白芍20份~43份,大枣25份~40份和炙甘草25份~39份,与所述滤渣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h~2h,然后合并三次的煎煮液。(3)将所述煎煮液与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混合,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2,然后加入1倍于所述混合液的乙醇,搅拌,然后静置6h~8h,过滤,浓缩成稠膏,并回收过滤后的乙醇,然后加入20份~45份蔗糖和20份~37份糊精并干燥,喷涂所述生姜和桂枝的挥发油,搅拌,以制得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根据本实施例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可以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可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及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好,见效快且疗程短。实施例二根据本实施例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15份生姜和18份桂枝在水中浸泡30min后,蒸馏,过滤,以提取生姜和桂枝的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和滤渣。(2)称取白芍20份,大枣25份和炙甘草25份,与所述滤渣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h,然后合并三次的煎煮液。(3)将所述煎煮液与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混合,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然后加入1倍于所述混合液的乙醇,搅拌,然后静置6h,过滤,浓缩成稠膏,并回收过滤后的乙醇,然后加入20份蔗糖和20份糊精并干燥,喷涂所述生姜和桂枝的挥发油,搅拌,以制得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根据本实施例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可以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可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及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好,见效快且疗程短。实施例三根据本实施例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31份生姜和38份桂枝在水中浸泡60min后,蒸馏,过滤,以提取生姜和桂枝的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和滤渣。(2)称取白芍43份,大枣40份和炙甘草39份,与所述滤渣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h,然后合并三次的煎煮液。(3)将所述煎煮液与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混合,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然后加入1倍于所述混合液的乙醇,搅拌,然后静置8h,过滤,浓缩成稠膏,并回收过滤后的乙醇,然后加入45份蔗糖和37份糊精并干燥,喷涂所述生姜和桂枝的挥发油,搅拌,以制得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根据本实施例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可以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可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及腹泻与便秘交替症状的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好,见效快且疗程短。实施例四根据本实施例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19份生姜和24份桂枝在水中浸泡50min后,蒸馏,过滤,以提取生姜和桂枝的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和滤渣。(2)称取白芍25份,大枣31份和炙甘草29份,与所述滤渣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5h,然后合并三次的煎煮液。(3)将所述煎煮液与所述蒸馏后的水溶液混合,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芍20份~43份,大枣25份~40份,桂枝18份~38份,炙甘草25份~39份,生姜15份~31份、蔗糖20份~45份和糊精20份~37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芍20份~43份,大枣25份~40份,桂枝18份~38份,炙甘草25份~39份,生姜15份~31份、蔗糖20份~45份和糊精20份~37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芍20份,大枣25份,桂枝18份,炙甘草25份,生姜15份、蔗糖20份和糊精2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芍43份,大枣40份,桂枝38份,炙甘草39份,生姜31份、蔗糖45份和糊精37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芍25份,大枣31份,桂枝24份,炙甘草29份,生姜19份、蔗糖28份和糊精28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肝健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白芍37份,大枣38份,桂枝33份,炙甘草35份,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生武彭关富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康尔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