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先军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5847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3 0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乌梅10‑30份,细辛3‑9份,干姜10‑30份,黄连5‑15份,当归10‑30份,附子5‑15份,蜀椒5‑15份,桂枝5‑15份,人参5‑15份,黄柏10‑20份,槟榔10‑30份,使君子5‑15份,贯众10‑20份,川栋子5‑15份,马齿苋10‑30份,神曲5‑15份,雷公藤10‑30份,焦山楂5‑15份,仙鹤草10‑30份,甘草5‑15份,知母5‑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具有静蛔、伏蛔、下蛔的功效,其配伍科学,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蛔虫病是由于蛔虫寄生于肠道,以阵发脐腹疼痛,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病。国内流行广泛,儿童发病为多。临床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蛔虫进入胆管、胰腺,阑尾及肝脏等脏器,或蚴虫移行至肺部、眼,脑、甲状腺及脊髓等器官时,可导致相应的异位性病变,严重时可引起胆管炎、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并发症。目前,市面上治疗蛔虫病的西药通常以广谱驱线虫药为主。虽见效快,但易产生头昏、失眠、恶心、呕吐、口干、食欲下降及乏力等副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广谱驱线虫药物治疗蛔虫病存在副作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伍科学、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乌梅10-30份,细辛3-9份,干姜10-30份,黄连5-15份,当归10-30份,附子5-15份,蜀椒5-15份,桂枝5-15份,人参5-15份,黄柏10-20份,槟榔10-30份,使君子5-15份,贯众10-20份,川栋子5-15份,马齿苋10-30份,神曲5-15份,雷公藤10-30份,焦山楂5-15份,仙鹤草10-30份,甘草5-15份,知母5-15份。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乌梅20份,细辛6份,干姜20份,黄连10份,当归20份,附子10份,蜀椒10份,桂枝10份,人参10份,黄柏15份,槟榔20份,使君子10份,贯众15份,川栋子10份,马齿苋20份,神曲10份,雷公藤20份,焦山楂10份,仙鹤草20份,甘草10份,知母10份。蛔虫病又称蛔厥之证,是因患者素有蛔虫,复由肠道虚寒,蛔虫上扰所致。蛔虫喜温而恶寒,寄生于肠中,性喜钻窜上扰。若肠道虚寒,则不利于蛔虫生存而扰动不安,故脘腹阵痛、烦闷呕吐;由于蛔虫起伏无时,虫动则发,虫伏则止,腹痛与呕吐时发时止;痛甚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则四肢厥冷。本证既有虚寒的一面,又有虫扰气逆化热的一面,针对寒热错杂、蛔虫上扰的病机,治宜寒热并调、温脏安蛔。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中,重用味酸之乌梅,取其酸能安蛔,使蛔静则痛止,为君药。蛔动因于肠寒,蜀椒、细辛二药辛温,辛可伏蛔,温可祛寒,共为臣药。黄连、黄柏、知母三药性味苦寒,苦能下蛔,寒能清解因蛔虫上扰,气机逆乱所生之热;苦寒之药皆伤脾胃,故用神曲、焦山楂以健脾和胃;附子、干姜、桂枝三药皆为辛热之品,既可增强温脏祛寒之功,亦有辛可制蛔之力;当归、人参补气养血,与桂枝相合,以养血通脉,以解四肢厥冷;槟榔、使君子、川栋子下气行水、驱虫消积,贯众、马齿苋、雷公藤、仙鹤草清热解毒,以助黄连、黄柏清解气机逆乱所生之热。最后用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纵观全方,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寒热并用,邪正兼顾。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配伍科学,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2%,治愈率达8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乌梅20g,细辛6g,干姜20g,黄连10g,当归20g,附子10g,蜀椒10g,桂枝10g,人参10g,黄柏15g,槟榔20g,使君子10g,贯众15g,川栋子10g,马齿苋20g,神曲10g,雷公藤20g,焦山楂10g,仙鹤草20g,甘草10g,知母10g。实施例2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乌梅10g,细辛9g,干姜10g,黄连15g,当归10g,附子15g,蜀椒5g,桂枝15g,人参5g,黄柏20g,槟榔10g,使君子15g,贯众10g,川栋子15g,马齿苋10g,神曲15g,雷公藤10g,焦山楂15g,仙鹤草10g,甘草15g,知母5g。实施例3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乌梅30g,细辛3g,干姜30g,黄连5g,当归30g,附子5g,蜀椒15g,桂枝5g,人参15g,黄柏10g,槟榔30g,使君子5g,贯众20g,川栋子5g,马齿苋30g,神曲5g,雷公藤30g,焦山楂5g,仙鹤草30g,甘草5g,知母15g。实施例4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乌梅15g,细辛8g,干姜15g,黄连13g,当归15g,附子13g,蜀椒8g,桂枝13g,人参8g,黄柏18g,槟榔15g,使君子13g,贯众12g,川栋子13g,马齿苋15g,神曲13g,雷公藤15g,焦山楂13g,仙鹤草15g,甘草13g,知母8g。实施例5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乌梅25g,细辛4g,干姜25g,黄连8g,当归25g,附子8g,蜀椒13g,桂枝8g,人参13g,黄柏12g,槟榔25g,使君子8g,贯众18g,川栋子8g,马齿苋25g,神曲8g,雷公藤25g,焦山楂8g,仙鹤草25g,甘草8g,知母13g。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进行临床疗效实验如下:1、临床病例选择:挑选100例蛔虫病患者,年龄5-60岁。2、诊断标准:a)阵发性脐周腹痛,常骤然发作,痛无定处,可自行缓解;b)可有发热咳嗽或哮喘,痰中带血,皮肤出现风疹块团,寐中磨牙,流涎,鼻痒;病久面黄肌瘦,神情烦躁,呕出蛔虫或排出蛔虫;c)巩膜可见蓝斑,面部出现白色虫斑,唇内侧有白色粟粒状小点,指甲花斑;腹部可触及条索状蛔虫团,时聚时散;d)有饮食不洁及吐蛔、排蛔史;e)大便镜检可见蛔虫卵,嗜酸性细胞可增高;f)可出现蛔厥(胆道蛔虫)、肠结(蛔虫性肠梗阻)等并发症。3、实验方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及对照治疗组两组,每组50人,其中,中药治疗组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原料按照传统水煎法煎煮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温热服用,一天一剂,七天一疗程。对照治疗组采用:口服阿苯达唑400mg,顿服。4、疗效标准:a)治愈:症状消失,镜检虫卵多次阴性,血常规检查正常;b)好转:症状有改善,镜检虫卵未转阴;c)未愈:症状无变化,镜检虫卵阳性。5、实验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1-5个疗程,治愈41例,有效5例,无效4例。经不良反应(ADR)安全性评价,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等不良反应。对照治疗组:治疗一周至四周后,蛔虫病治愈44例,但有9例出现不同症状的不良反应,且治疗5-6个月后有6例又出现病情。通过上述统计比较可以看出,虽然采用西药的对照治疗组治疗蛔虫病见效快,治愈率高,但不良反应副作用大,病情易出现反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对蛔虫病的治疗疗效理想,效果更为彻底。6、典型病例:病例1:丁某,女,6岁。患者自述脐周腹痛,大便中检测出幼虫和虫卵,流涎。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1个疗程后,大量幼虫被排除体外;继续服用1个疗程,镜检虫卵多次阴性,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2:姚某,男,31岁。患者自述患虫病已久,经常腹痛,面黄肌瘦,巩膜、面颊有大量虫斑,纳食差。服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后,排出大量成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乌梅10‑30份,细辛3‑9份,干姜10‑30份,黄连5‑15份,当归10‑30份,附子5‑15份,蜀椒5‑15份,桂枝5‑15份,人参5‑15份,黄柏10‑20份,槟榔10‑30份,使君子5‑15份,贯众10‑20份,川栋子5‑15份,马齿苋10‑30份,神曲5‑15份,雷公藤10‑30份,焦山楂5‑15份,仙鹤草10‑30份,甘草5‑15份,知母5‑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乌梅10-30份,细辛3-9份,干姜10-30份,黄连5-15份,当归10-30份,附子5-15份,蜀椒5-15份,桂枝5-15份,人参5-15份,黄柏10-20份,槟榔10-30份,使君子5-15份,贯众10-20份,川栋子5-15份,马齿苋10-30份,神曲5-15份,雷公藤10-30份,焦山楂5-15份,仙鹤草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先军
申请(专利权)人:张先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