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调整摄影机的镜头角度的车牌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54328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2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能调整摄影机的镜头角度的车牌架结构,该车牌架能组装至一车体上,且与一车牌相衔接,其包括一主座体、一摄影机及一壳体,其中,主座体的前侧面设有至少一第一调整部,该第一调整部的表面凸设有多个第一齿部,该摄影机能枢接至主座体上,其前侧面设有一镜头,其后侧面则设有至少一第二调整部,该第二调整部的表面凸设有多个第二齿部,该壳体则能组装至主座体的前侧面,且使该摄影机的镜头外露出来,当该摄影机组装至主座体时,部分第二齿部会与部分第一齿部相啮合,以使该镜头能固定至预定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车牌架,尤指一种在车牌架上设有摄影机,且能利用齿部啮合方式,将摄影机固定至车牌架的主座体上,以使摄影机的镜头能保持在使用者预定的角度上,而不会因颠簸造成镜头偏离的情况。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对于驾驶者来说,由于其察看车辆后方的视野有限,因此,当驾驶者进行倒车时,往往会借由“倒车雷达(Parkingsensors)”的辅助,来确认车体后方是否有障碍物存在,及车体与障碍物间的距离,以提高倒车时的安全性。查,现有的“倒车雷达”大多是利用超声波测距原理来完成侦测障碍物,其主要是在车尾上设有多个超声波传感器,该等超声波传感器能用来发出超声波,该超声波在遇到障碍物后会产生反射波,当该等超声波传感器接收到该反射波后,其会传送一感测讯号至一控制器,以使该控制器能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与障碍物的位置,据以驱动蜂鸣器发出警示声音。由于超声波传感器只能接收一定角度范围的超声波,因此,前述角度范围被称为“探测角度”,一般而言,超声波传感器的“探测角度”通常为水平方向90度至120度,垂直方向60度至80度,故,为减少探测盲区,车辆上普遍会装设两个以上的超声波传感器,以提高使用上的安全性。然而,超声波传感器的效能优劣,除了取决于其自身的结构与材质外,尚取决于反射波的强度,其中,反射波的强度与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有关,例如:若障碍物反射面(即,朝向超声波传感器)的面积较小、障碍物的表面呈光滑平面、障碍物偏离超声波传感器的方向、障碍物的材质为疏松、多孔的物体…等,皆可能会使超声波传感器仅接收到少量的反射波,或甚至无法接收到超声波,造成了“倒车雷达”无法确实地判断出车辆后方的障碍物存在,此外,环境温度、空气湿度、气压等因素均会影响反射波的强度,降低了“倒车雷达”的探测效果。为避免前述情况发生,有业者在车辆后方加装一摄影机,当驾驶者在进行倒车上,除了原有的“倒车雷达”的警示效果以外,车辆上所安装的一显示屏尚会同步显示出该摄影机的画面,如此,驾驶者即能借由该摄影机与显示屏的辅助,直接察看到车后方的环境,以在超声波传感器出现误判的情况下,驾驶者仍能透过显示屏的画面避开障碍物。但是,申请人发现,由于摄影机多半仅是外壳锁定于车体上,但镜头本身没有任何的固定结构,虽然方便用户自行调整镜头角度,但是,在长时间使用下,受到路途颠簸影响,往往会造成该镜头偏离原先预定的角度,令使用者在倒车时,尚必须先行调整镜头角度,无疑提高使用上的不便性,亦丧失了摄影机之原先辅助美意。故,如何对习知摄影机的组装方式进行改良,以解决前述问题,即成为本技术在此亟欲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凭借着多年来的实务经验,并经过多次的实验及测试后,终于设计出本技术的一种能调整摄影机的镜头角度的车牌架结构,期能有效改善前述缺失,且提供驾驶者更为良好的使用经验。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调整摄影机的镜头角度的车牌架结构,该车牌架是组装至一车体上,包括一主座体、一摄影机及一壳体,其中,该主座体的后侧面能固定至车体上,且其至少一侧缘(如:顶缘或底缘)凹设有一第一嵌卡槽,以使一车牌的一侧缘能嵌入至该第一嵌卡槽中,该主座体的前侧面凸设有二枢接座,这些枢接座彼此相隔一间距,且在该间距中设有至少一第一调整部,该第一调整部的表面凸设有多个第一齿部,另,该壳体上设有一贯穿信道,该贯穿信道是连通该壳体的前侧面与后侧面,且该壳体能组装至该主座体的前侧面,再者,该摄影机是设在该主座体与壳体两者之间,其前侧面设有一镜头,该镜头能伸入至该贯穿通道,并外露至壳体的前侧面,该摄影机的后侧面则设有至少一第二调整部,该第二调整部的表面凸设有多个第二齿部,当该摄影机组装至该主座体的前侧面时,各该枢轴是分别枢接至对应的枢接座,且该第二调整部的部分第二齿部会与第一调整部的部分第一齿部相啮合,以使该镜头固定至一角度,如此,借由这些齿部的啮合方式,使用者不仅能快速地调整与定位镜头的位置,且在行驶过程中,亦不用担心镜头偏离原先角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该车牌架结构尚包括一辅座体,其中,该辅座体的一侧缘(如:顶缘或底缘)凹设有一第二嵌卡槽,以使该车牌的另一侧缘能嵌入至该第二嵌卡槽,令该车牌能固定于该主座体与辅座体两者间,以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该车牌脱离该车牌架的情况。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该车牌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倒车雷达,该倒车雷达的局部是外露于该壳体的前侧面,以能侦测是否具有障碍物的存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车牌架与车体的结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车牌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车牌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车牌架的主座体与摄影机的侧视爆炸图;及图5是本技术的车牌架的其它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车牌架……1、3主座体……11、31第一嵌卡槽……110第一凸条……1101枢接座……112第一调整部……114第一齿部……1140摄影机……13镜头……130枢轴……131第二调整部……133第二齿部……1331凸块……135壳体……15贯穿通道……150槽道……152凹槽……154倒车雷达……17辅座体……19第二嵌卡槽……190第二凸条……1901车牌……2车牌本体……2A车牌固定组件……2B、4B车体……H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是一种能调整摄影机的镜头角度的车牌架结构,请参阅图1及2所示,该车牌架1是组装至一车体H上,在一实施例中,是以该车牌架1装设于该车体H的后侧为例,但是,根据使用上的需求,该车牌架1亦能够设置于车体的前侧。该车牌架1包括一主座体11、一摄影机13及一壳体15,其中,请参阅图3所示,该主座体11是能板体状,其后侧面能固定至车体H上,其顶缘与底缘分别凹设有一第一嵌卡槽110,以使一车牌2的一侧缘能嵌入至其中一个第一嵌卡槽110中,令该车牌2能固定至该主座体11上,但是,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业者亦能够仅在其中一侧缘(如:顶缘或底缘)设有该第一嵌卡槽110,在此特别一提者,本技术所称的车牌2,除了能够单纯为车牌本体2A以外,亦包含了车牌本体2A与车牌固定组件2B的结合(如图2所示),其中,该车牌固定组件2B是使该车牌本体2A固定至其上,且固定方式包括锁合、嵌卡、黏着、焊接…等各种方式。请参阅图3及4所示,该主座体11的前侧面凸设有二枢接座112,这些枢接座112彼此相隔一间距,且在该间距中设有至少一第一调整部114,其中,该第一调整部114的表面凸设有多个第一齿部1140,在该实施例中,该枢接座112与第一调整部114是为独立组件,且固定至该主座体11的前侧面,但是,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业者亦能够根据生产制程,将该枢接座112与第一调整部114一体成形地制作于该主座体11,以缩短生产制程。另,该摄影机13的前侧面设有一镜头130,其相对应两侧缘分别设有一枢轴131,各该枢轴131能枢接至对应的枢接座112上,使得该摄影机13能借由这些枢轴131,转动调整该镜头130之拍摄方向与角度,又,该摄影机13的后侧面设有至少一第二调整部133,且该第二调整部133的表面凸设有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能调整摄影机的镜头角度的车牌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调整摄影机的镜头角度的车牌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是组装至一车体上,包括:一主座体,其后侧面是固定至该车体上,其至少一侧缘凹设有一第一嵌卡槽,以使一车牌的一侧缘能嵌入至该第一嵌卡槽,该主座体的前侧面凸设有二枢接座,这些枢接座彼此相隔一间距,且在该间距中设有至少一第一调整部,该第一调整部的表面凸设有多个第一齿部;一摄影机,其前侧面设有一镜头,其相对应两侧缘分别设有一枢轴,其后侧面则设有至少一第二调整部,该第二调整部的表面凸设有多个第二齿部,在该摄影机组装至该主座体的前侧面的状态下,各该枢轴是分别枢接至对应的枢接座,且该第二调整部的部分第二齿部会与第一调整部的部分第一齿部相啮合,以使该镜头固定至一角度;及一壳体,其设有一贯穿信道,该贯穿信道是连通该壳体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在该壳体组装至该主座体的前侧面的状态下,该摄影机会由该壳体的后侧面伸入该贯穿通道,且其镜头会外露出该壳体的前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调整摄影机的镜头角度的车牌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是组装至一车体上,包括:一主座体,其后侧面是固定至该车体上,其至少一侧缘凹设有一第一嵌卡槽,以使一车牌的一侧缘能嵌入至该第一嵌卡槽,该主座体的前侧面凸设有二枢接座,这些枢接座彼此相隔一间距,且在该间距中设有至少一第一调整部,该第一调整部的表面凸设有多个第一齿部;一摄影机,其前侧面设有一镜头,其相对应两侧缘分别设有一枢轴,其后侧面则设有至少一第二调整部,该第二调整部的表面凸设有多个第二齿部,在该摄影机组装至该主座体的前侧面的状态下,各该枢轴是分别枢接至对应的枢接座,且该第二调整部的部分第二齿部会与第一调整部的部分第一齿部相啮合,以使该镜头固定至一角度;及一壳体,其设有一贯穿信道,该贯穿信道是连通该壳体的前侧面与后侧面,在该壳体组装至该主座体的前侧面的状态下,该摄影机会由该壳体的后侧面伸入该贯穿通道,且其镜头会外露出该壳体的前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牌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贯穿通道相对应的两内壁分别设有一槽道,在该壳体组装至该主座体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逸凯
申请(专利权)人:捷新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