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及显示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2937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11:42
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激发光源、透镜组件、波长转换装置、联动装置,及后端光学元件,透镜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光路中,入射到第一透镜的光束截面形成第一光斑;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光束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第二光斑;入射到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光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表面形成第三光斑;联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当第一透镜相对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改变时,联动装置调节第二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进而使入射到后端光学元件的光束形成的第三光斑完全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入射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照明装置的显示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
,特别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及具该显示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透镜改变入射到荧光层上的光斑的大小,从而改变荧光层上各位置的激发光密度,从而改变出射光色坐标的技术方案。如图5所示,照明装置100包括激发光源101、透镜102和波长转换装置103,波长转换装置103上承载荧光材料。激发光源101发出的光经过透镜102入射于波长转换装置103。当透镜102位于A位置时,激发光在波长转换装置103上的光斑较小,光密度较高。当透镜102位于A’位置时,激发光在波长转换装置103上的光斑较大,光密度较小。在激光功率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所述荧光材料温度升高,使得所述荧光材料发光效率下降,出射光中的受激光比例下降,未被激发光的激发光的比例升高,使得出射光偏蓝。而当激光光路密度较小的情况下,所述荧光材料的发光效率相对前者较高,出射光中的受激光比例提高,使得出射光偏黄。通过调节透镜102的位置,可以改变波长转换装置103上光斑的大小,从而改变出射光的色坐标。但是,波长转换装置103以所述光斑为中心发出朗伯分布的光,光斑大小的改变将导致光在后续光路中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后续光路中光斑大小超过光学元件的面积,导致照明或显示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避免上述问题的照明装置及具该照明装置的显示系统。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激发光源、透镜组件、波长转换装置、联动装置、后端光学元件,所述透镜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所述激发光源、所述第一透镜、所述波长转换装置、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后端光学元件于光路中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光路中,入射到第一透镜的光束截面形成第一光斑;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光束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第二光斑;入射到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光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表面形成第三光斑;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以在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其中之一透镜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所述联动装置带动另一透镜移动,当所述第一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改变时,所述联动装置调节所述第二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进而使入射到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光束形成的第三光斑完全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入射面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当调节所述第一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时,所述联动装置调节所述第二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使所述第三光斑的尺寸大小保持不变。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光斑为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二光斑的光经所述第二透镜于所述后端光学元件上成的像。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设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之间的距离为d1,设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为d2,在联动装置的作用下,d1和d2满足如下关系:d2=C1-C2d1,其中C1和C2为大于零的常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透镜为第一凸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第二凸透镜,设所述第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设所述第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设所述第一光斑的截面直径为D1,设所述第三光斑的截面直径为D3,且满足如下关系:其中D3为预设值。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端光学元件为散射装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端光学元件为积分棒。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为荧光色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位置感测器、处理模组、第一驱动模组及第二驱动模组,所述位置感测器用于感测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位置,所述处理模组与所述位置感测器、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及所述第二驱动模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透镜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透镜移动,当所述位置感测器感测到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其中之一透镜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所述处理模组进行计算处理并控制相应驱动模组驱动另一透镜移动相同位移。一种显示系统,其包括上所述的照明装置及光调制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能够出射至少两种不同颜色的光,所述光调制装置在所述照明装置出射不同颜色光的时段内进行图像调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照明装置及具该照明装置的显示系统,通过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与所述激发光源之间设置第一透镜,及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与所述后端光学元件之间设置一第二透镜,由于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凸透镜的位置可调,当所述第一透镜的位置相对所述所述波长转换装置改变时,所述联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二凸透镜移动进而的位置,以使入射到后端光路元件表面形成的第三光斑完全在所述后端光路元件入射面上,提高了光利用率,避免了入射到后端光学元件的光束超出所述后端光学元件入射面范围,同时保证了后端光学元件中光传输路径的光路形态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波长转换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系统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显示系统200、300照明装置100、210、310激发光源211、311第一凸透镜212、312波长转换装置213、313第一基色区域2131、3131第二基色区域2133、3133第三基色区域2135、3135第二凸透镜214、314后端光学元件215、315联动装置216光调制装置230、330控制装置250、350位置感测器317处理模组318第一驱动模组319第二驱动模组32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组件“相连”时,它可以是与另一个组件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组件与另一个组件间接相连。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系统200,其包括照明装置210、光调制装置230及控制装置25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系统200为投影显示系统。当然,所述显示系统200还包括投影镜头、投影屏幕等必要或非必要的结构特征,为节省篇幅,在此不作详细赘述。照明装置210用以依时序输出至少第一基色光及第二基色光。光调制装置230,用于接收至少所述第一基色光、所述第二基色光进行图像调制。所述控制装置250用于控制所述照明装置210、所述光调制装置230等所述显示系统200其它功能模组的工作。当然,照明装置210也可以只输出单色光,然后由多个照明装置共同构成显示系统的彩色光源。请参阅图2,所述照明装置210包括激发光源211、第一凸透镜212、波长转换装置213、第二凸透镜214及后端光学元件215。所述激发光源211、所述第一凸透镜212、所述波长转换装置213、所述第二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201620852156.html" title="照明装置及显示系统原文来自X技术">照明装置及显示系统</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激发光源、透镜组件、波长转换装置、联动装置及后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所述激发光源、所述第一透镜、所述波长转换装置、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后端光学元件于光路中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光路中,入射到第一透镜的光束截面形成第一光斑;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光束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第二光斑;入射到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光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表面形成第三光斑;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以在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其中之一透镜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所述联动装置带动另一透镜移动;当所述第一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改变时,所述联动装置调节所述第二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进而使入射到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光束形成的第三光斑完全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入射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激发光源、透镜组件、波长转换装置、联动装置及后端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所述激发光源、所述第一透镜、所述波长转换装置、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后端光学元件于光路中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光路中,入射到第一透镜的光束截面形成第一光斑;入射到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光束在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上形成第二光斑;入射到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光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表面形成第三光斑;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以在所述第一透镜及所述第二透镜其中之一透镜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所述联动装置带动另一透镜移动;当所述第一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改变时,所述联动装置调节所述第二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进而使入射到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光束形成的第三光斑完全在所述后端光学元件的入射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调节所述第一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时,所述联动装置调节所述第二透镜相对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位置使所述第三光斑的尺寸大小保持不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斑为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第二光斑的光经所述第二透镜于所述后端光学元件上成的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之间的距离为d1,设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为d2,在所述联动装置的作用下,d1和d2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麟李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