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潮汐式灌溉系统,包括营养液箱,营养液箱通过管道与增压泵的入口相连通,增压泵的出口连接有主管道,营养液箱与增压泵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流量调节阀;主管道的中间和末端分别设有快速阀二和快速阀一,快速阀一和快速阀二的上方分别设有潮汐苗床一和潮汐苗床二;潮汐苗床一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其下方的废液箱一连通,潮汐苗床二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其下方的废液箱二连通;废液箱一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废液箱二的入口相连通,废液箱二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潜水泵的入口相连通,潜水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营养液箱的入口相连通,潜水泵与营养液箱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叠片过滤器和紫外线消毒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营养液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灌溉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潮汐式灌溉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农作物生产方式,大多是采用土耕方式进行种植,农业种植者会将种子或幼苗种植于土壤上,且定期地对土壤施予肥料与灌溉,以供农作物能由其深入土壤的根部吸收所需的养分、氧气与水分。随着有机健康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对于食材是否来自无污染的环境也越发地重视,加上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因为快速的进步而与科技息息相关,在农业的发展上更是影响巨大;其中,利用水耕种植的作法即为近年来广受欢迎的农作物生产方式之一。原则上,水耕种植只要能够让植物在水中(营养液)获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与元素,即可能够生产大量作物,由于可降低或避免采用大量的土壤与土地,且可于室内进行耕种,相对更容易控制其生长环境。由于水对于植物栽培生长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尽管水耕栽培的空间利用较传统土耕来得简便,但仍需特别注意植栽区的营养液水位控制管理,目前习用水耕栽培仅能够做到让水耕植物根部浸润得到养液为原则,其灌溉方式多系以补足营养液的水位高度,或是定时换新营养液为主。然而,类似公知的灌溉方式并无法提供潮汐般的灌溉效果,亦即水耕植物根部全时浸润在营养液中,将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量,不但可能因为根毛发育不良而影响水耕植物的栽种质量,更有可能因此导致水耕植物根部腐烂坏死;并且,现有潮汐式灌溉系统灌溉营养液回收率低或不回收,营养液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潮汐式灌溉系统,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潮汐式灌溉系统,包括营养液箱,所述的营养液箱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增压泵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营养液箱的出口与增压泵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的增压泵的出口连接有主管道;所述的主管道的中间和末端分别设有快速阀二和快速阀一,所述的快速阀一上方设有与快速阀一对应的潮汐苗床一,所述的快速阀二上方设有与快速阀二对应的潮汐苗床二;所述的潮汐苗床一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其下方的废液箱一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潮汐苗床二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其下方的废液箱二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废液箱一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废液箱二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废液箱二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潜水泵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潜水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营养液箱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潜水泵的出口与营养液箱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叠片过滤器和紫外线消毒器。进一步的,所述的快速阀一的上游靠近快速阀一的主管道通过管道与废液箱一的入口连接,所述的主管道与废液箱一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排水阀二。进一步的,所述的废液箱一的出口与废液箱二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排水阀一。进一步的,所述的废液箱二的侧壁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的液位传感器与潜水泵通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潮汐苗床一的下方设有回液口一,所述的回液口一通过管道与所述的废液箱一的入口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的潮汐苗床二的下方设有回液口二,所述的回液口二通过管道与所述的废液箱二的入口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的流量调节阀是球阀或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的增压泵的下游靠近增压泵处的主管道上设有网式过滤器。进一步的,所述的废液箱一、废液箱二和营养液箱的上方均设有盖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营养液回水环节增加过滤和消毒系统,对营养液进行过滤和消毒,过滤和消毒之后的营养液流会营养液箱进行重新利用,从而可以提高营养液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潮汐式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营养液箱;2、增压泵;3、主管道;4、快速阀二;5、快速阀一;6、潮汐苗床一;7、废液箱一;8、潮汐苗床二;9、废液箱二;10、潜水泵;11、叠片过滤器;12、紫外线消毒器;13、网式过滤器;14、回液口二;15、回液口一;16、排水阀一;17、排水阀二;18、流量调节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潮汐式灌溉系统,包括营养液箱1,所述的营养液箱1的入口通过管道与增压泵2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营养液箱1的出口与增压泵2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流量调节阀18,所述的增压泵2的出口连接有主管道3;所述的主管道3的中间和末端分别设有快速阀二4和快速阀一5,所述的快速阀一5上方设有与快速阀一5对应的潮汐苗床一6,所述的快速阀二4上方设有与快速阀二4对应的潮汐苗床二8;所述的潮汐苗床一6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其下方的废液箱一7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潮汐苗床二8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其下方的废液箱二9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废液箱一7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废液箱二9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废液箱二9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潜水泵10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潜水泵10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营养液箱1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潜水泵10的出口与营养液箱1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叠片过滤器11和紫外线消毒器12,其中,所述的快速阀一5的上游靠近快速阀一5的主管道3通过管道与废液箱一7连接,所述的主管道3与废液箱一7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排水阀二17,所述的废液箱一7的出口与废液箱二9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排水阀一16。其中潮汐苗床一6和潮汐苗床二8的长度和宽度相等,分别为4.5m和1.7m,且潮汐苗床一和潮汐苗床二均通过苗床腿固定在地面上,废液箱一和废液箱二的长、宽和高均相等,分别为600mm、500mm和500mm;营养液箱的长、宽、和高分别为800mm、700mm和800mm。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废液箱二9的侧壁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的液位传感器与潜水泵10通信连接。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潮汐苗床一6的下方设有回液口一15,所述的回液口一15通过管道与所述的废液箱一7的入口相连通。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潮汐苗床二8的下方设有回液口二14,所述的回液口二14通过管道与所述的废液箱二9的入口相连通。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流量调节阀18是球阀或电磁阀。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增压泵2的下游靠近增压泵2处的主管道3上设有网式过滤器1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废液箱一7、废液箱二9和营养液箱1的上方均设有盖板。在具体使用时,营养液箱1中的营养液的出口通过加压泵输送至主管道3,营养液箱的出口处设有流量调节阀18,用于调节通过营养液箱1输送至主管道3的营养液的流量,避免流量过大造成营养液的浪费,其中,主管道3明敷于潮汐苗床一6和潮汐苗床二8的下方,距离潮汐苗床一6和潮汐苗床二8床边100mm,主管道3的中间和末端分别设有快速阀二4和快速阀一5用于向潮汐苗床二8和潮汐苗床一6提供营养液,主管道中的多余营养液通过排水阀二17排至废液箱一7中,潮汐苗床一6和潮汐苗床二8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潮汐式灌溉系统,包括营养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液箱(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增压泵(2)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营养液箱(1)的出口与增压泵(2)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流量调节阀(18),所述的增压泵(2)的出口连接有主管道(3);所述的主管道(3)的中间和末端分别设有快速阀二(4)和快速阀一(5),所述的快速阀一(5)上方设有与快速阀一(5)对应的潮汐苗床一(6),所述的快速阀二(4)上方设有与快速阀二(4)对应的潮汐苗床二(8);所述的潮汐苗床一(6)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其下方的废液箱一(7)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潮汐苗床二(8)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其下方的废液箱二(9)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废液箱一(7)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废液箱二(9)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废液箱二(9)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潜水泵(10)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潜水泵(10)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营养液箱(1)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潜水泵(10)的出口与营养液箱(1)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叠片过滤器(11)和紫外线消毒器(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潮汐式灌溉系统,包括营养液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液箱(1)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增压泵(2)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营养液箱(1)的出口与增压泵(2)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流量调节阀(18),所述的增压泵(2)的出口连接有主管道(3);所述的主管道(3)的中间和末端分别设有快速阀二(4)和快速阀一(5),所述的快速阀一(5)上方设有与快速阀一(5)对应的潮汐苗床一(6),所述的快速阀二(4)上方设有与快速阀二(4)对应的潮汐苗床二(8);所述的潮汐苗床一(6)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其下方的废液箱一(7)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潮汐苗床二(8)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其下方的废液箱二(9)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废液箱一(7)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废液箱二(9)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废液箱二(9)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潜水泵(10)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潜水泵(10)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营养液箱(1)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的潜水泵(10)的出口与营养液箱(1)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叠片过滤器(11)和紫外线消毒器(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汐式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阀一(5)的上游靠近快速阀一(5)的主管道(3)通过管道与废液箱一(7)的入口相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科,朱永文,李迎忠,郭海强,李敏,龙智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润泰克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