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羽毛及其羽毛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2512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造羽毛,包括毛杆和成型于毛杆上端的毛叶,所述毛叶由一体成型的第一、第二羽片组成,所述第一羽片的形状、尺寸与第二羽片的形状、尺寸相同,所述第一、第二羽片均沿毛杆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第一、第二羽片的宽度从头部朝其尾端逐渐减小,并且所述第一、第二羽片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曲线圆滑过渡至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人造羽毛易于制造,其制得的羽毛球重量轻,耐打性强,打感与天然羽毛球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造羽毛及其羽毛球,属于羽毛球制造

技术介绍
据申请人了解,羽毛球分为天然羽毛球和非天然羽毛球两大类,其中非天然羽毛球有尼龙球和人造羽毛球两大类。尼龙球由一次成型的球裙和球头组成;人造羽毛球的羽毛主要以树脂材料或是纤维增强树脂材料作为毛杆,以轻质发泡材料作为毛叶,采用14至16根人造羽毛制成外观同天然羽毛球相近的人造羽毛球。由于天然羽毛资源紧缺,人造羽毛球的研究一直是羽毛球制造者们关注的焦点。为了适应羽毛球运动爱好者的球感,人造羽毛球始终追求与天然羽毛球一样的外观和打感,现有的人造羽毛在结构上与天然羽毛一致。然而,由于目前使用的人造毛叶材料均为不易透气且不易形变的材料,因此人造羽毛在飞行状态上与天然羽毛有一定的差别,尤其是在网前搓球时人造羽毛球飞行轨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人造羽毛及其羽毛球,该人造羽毛左右对称,质量轻便,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造羽毛球的飞行状态,使其打感与天然羽毛球一致。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人造羽毛,包括毛杆和成型于毛杆上端的毛叶,其改进之处在于,毛叶由一体成型的第一、第二羽片组成,第一羽片的形状、尺寸与第二羽片的形状、尺寸相同,第一、第二羽片均沿毛杆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第一、第二羽片的宽度从头部朝其尾端逐渐减小,并且第一、第二羽片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曲线圆滑过渡至上端。申请人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对天然羽毛,为了在加工小毛片时能够争取更多有用的小毛片,同时为了做球时相邻羽毛的毛叶能够较好重合,羽毛有正反面之分,且其毛叶左右不对称,使得天然羽毛飞行时转速控制较好。对于人造羽毛,本申请对其结构进行改进,使得人造羽毛没有正反面之分,且毛叶左右对称,毛叶的总宽度明显小于天然羽毛,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造羽毛球的飞行状态,使其打感与天然球一致。本技术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优选地,毛杆的长度为70~76mm;所述第一、第二羽片的长度为32~38mm,所述第一、第二羽片的最大宽度部分的宽度为11~17mm。采用上述尺寸制作人造羽毛,由于人造羽毛的毛叶形状固定,做球时羽毛的毛叶形状不会发生变化,这样在毛叶变窄后不仅使得羽毛球重量变轻,还使使用该人造羽毛制作的羽毛球飞行状态得到显著改善。然而,若使用该尺寸制造天然羽毛,由于天然羽毛的毛叶具有收缩变形的特性,在做球时相邻羽毛的毛叶无法重叠,进而影响了羽毛球的飞行状态。优选地,第一、第二羽片上制有一组透气孔。优选地,第一、第二羽片的上端具有乳状凸起。优选地,毛杆呈上小下大的梯台形,并且在毛杆的尾部设有若干倒刺,以防止羽毛从球头上脱落。优选地,毛杆的下端具有尖头。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羽毛球,由球头和上述人造羽毛构成。本技术的人造羽毛易于制造,其制得的羽毛球重量轻,耐打性强,打感与天然羽毛球一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人造羽毛,包括毛杆2和成型于毛杆2上端的毛叶1,毛叶1由一体成型的第一羽片和第二羽片组成,第一、第二羽片经特定工艺覆合在一起构成毛叶1,并将毛杆2的上部包覆在第一、第二羽片之间,第一、第二羽片的材质为轻质闭孔发泡棉,第一羽片的形状、尺寸与第二羽片的形状、尺寸相同,第一羽片沿毛杆2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第一羽片的的宽度从头部朝第一羽片尾端逐渐减小,第一羽片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曲线圆滑过渡至上端,使得第一羽片的上端具有乳状凸起;第二羽片沿毛杆2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第二羽片的的宽度从头部朝第二羽片尾端逐渐减小,第二羽片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曲线圆滑过渡至上端,使得第二羽片的上端具有乳状凸起。这样,第一、第二羽片覆合构成的毛叶1的宽度从头部朝毛叶1尾端逐渐减小,毛叶1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曲线圆滑过渡至上端,使得毛叶1的上端具有乳状凸起。此外,毛杆2材质为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轻质闭孔发泡棉、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为市售品,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优选碳纤维含量为35%~45%的产品,毛杆2的长度为73mm,毛杆2呈上小下大的梯台形,毛杆2的下端具有尖头21,便于毛杆2插入球头中并防止羽毛从球头上脱落。制造人造羽毛时,由于第一、第二羽片的长度为36mm,第一、第二羽片的最大宽度部分的宽度为14mm,导致覆合后毛叶1的长度为36mm,毛叶1的最大宽度部分的宽度为14mm。制造羽毛球时,将人造羽毛嵌入在球头的圆顶端面的外围边界处,形成一圆环形。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人造羽毛,包括毛杆2和成型于毛杆2上端的毛叶1,毛叶1由一体成型的第一羽片和第二羽片组成,第一、第二羽片经特定工艺覆合在一起,并将毛杆2的上部包覆在第一、第二羽片之间,第一、第二羽片的材质为复膜增强的轻质闭孔发泡棉,第一羽片的形状、尺寸与第二羽片的形状、尺寸相同,第一羽片沿毛杆2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第二羽片沿毛杆2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第一、第二羽片覆合构成的毛叶1的宽度从头部朝毛叶1尾端逐渐减小,毛叶1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曲线圆滑过渡至上端,使得毛叶1的上端具有乳状凸起,另外毛叶1的最小宽度处通过弧线圆滑过渡至毛杆2。第一羽片、第二羽片上均制有一组透气孔11,用于透气,避免出现在网前搓球时人造羽毛球飞行轨迹较差的现象,第一、第二羽片上的透气孔完全重合并且第一羽片上的透气孔11相对于毛杆2中心线对称布置,第二羽片上的透气孔11也相对于毛杆2中心线对称布置。毛叶1的长度为32mm,毛叶1的最大宽度部分的宽度为11mm。此外,毛杆2材质为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毛杆2的长度为70mm,毛杆2呈上小下大的梯台形,毛杆2的下端具有尖头21,在毛杆2的尾部设有若干个倒刺22,以防止羽毛从球头上脱落。制造羽毛球时,将人造羽毛嵌入在球头的圆顶端面的外围边界处,形成一圆环形。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人造羽毛,包括毛杆2和成型于毛杆2上端的毛叶1,毛叶1由一体成型的第一羽片和第二羽片组成,第一、第二羽片经特定工艺覆合在一起,并将毛杆2的上部包覆在第一、第二羽片之间,第一、第二羽片的材质为轻质闭孔发泡棉,第一羽片的形状、尺寸与第二羽片的形状、尺寸相同,第一羽片沿毛杆2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第二羽片沿毛杆2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第一、第二羽片覆合构成的毛叶1的宽度从头部朝毛叶1尾端逐渐减小,毛叶1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曲线圆滑过渡至上端,使得毛叶1的上端具有乳状凸起,另外毛叶1的最小宽度处通过弧线圆滑过渡至毛杆2。毛叶1的长度为38mm,毛叶1的最大宽度部分的宽度为17mm。此外,毛杆2材质为碳纤维增强树脂材料,毛杆2的长度为76mm,毛杆2呈上小下大的梯台形,毛杆2的下端具有尖头21,在毛杆2的尾部设有若干个倒刺22,以防止羽毛从球头上脱落。制造羽毛球时,将人造羽毛嵌入在球头的圆顶端面的外围边界处,形成一圆环形。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人造羽毛及其羽毛球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造羽毛,包括毛杆和成型于毛杆上端的毛叶,其特征是,所述毛叶由一体成型的第一、第二羽片组成,所述第一羽片的形状、尺寸与第二羽片的形状、尺寸相同,所述第一、第二羽片均沿毛杆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第一、第二羽片的宽度从头部朝其尾端逐渐减小,并且所述第一、第二羽片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曲线圆滑过渡至上端;所述毛杆的长度为70~76mm;所述第一、第二羽片的长度为32~38mm,所述第一、第二羽片的最大宽度部分的宽度为11~17mm;所述第一、第二羽片上制有一组透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造羽毛,包括毛杆和成型于毛杆上端的毛叶,其特征是,所述毛叶由一体成型的第一、第二羽片组成,所述第一羽片的形状、尺寸与第二羽片的形状、尺寸相同,所述第一、第二羽片均沿毛杆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第一、第二羽片的宽度从头部朝其尾端逐渐减小,并且所述第一、第二羽片的最大宽度处通过曲线圆滑过渡至上端;所述毛杆的长度为70~76mm;所述第一、第二羽片的长度为32~38mm,所述第一、第二羽片的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宁玲陈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胜利体育用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