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穿管辅助工具,具体为电缆穿管减摩擦圈。
技术介绍
电力电缆、信号电缆需要穿入穿管内加以保护。现行方法是电缆直接经齐棱齐角的穿管端头穿入管内,存在摩擦力大、磨蹭外皮,甚至剐伤外皮的问题。对于细电缆,有边穿边在表皮涂滑石粉减摩的,操作复杂且效果不佳。现有技术有多种减摩擦工具,但都由于结构不甚合理,要么使用不便,要么结构过于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现有产品使用不便或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缆穿管减摩擦圈。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电缆穿管减摩擦圈,由两个半瓦拼合而成;半瓦由平滑对接的圆柱管段和喇叭口构成;圆柱管段的外表面有一组环形尖齿,环形尖齿顶圆直径大于穿管内径。使用时,将两半瓦拼合并用细尼龙线缠成一体,将圆柱管段推入穿管端口,靠环形尖齿的弯曲变形使减摩擦圈塞固于穿管端口,喇叭口的轴向剖面呈弧形,即面向减摩擦圈中轴线的表面渐扩外翻成喇叭面,可使电缆沿其弧面顺利滑入穿管,达到减摩擦的目的。作业毕,撬起喇叭口拔出减摩擦圈,解开尼龙线便可将减摩擦圈方便地从电缆上卸下。本技术所述的电缆穿管减摩擦圈,大大减小了电缆穿管时受到的摩擦,减轻穿管入口阻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穿管减摩擦圈,其特征在于由两个半瓦拼合而成;半瓦由平滑对接的圆柱管段(1)和喇叭口(2)构成;圆柱管段(1)的外表面有一组环形尖齿(3),环形尖齿(3)顶圆直径大于穿管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穿管减摩擦圈,其特征在于由两个半瓦拼合而成;半瓦由平滑对接的圆柱管段(1)和喇叭口(2)构成;圆柱管段(1)的外表面有一组环形尖齿(3),环形尖齿(3)顶圆直径大于穿管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穿管减摩擦圈,其特征在于圆柱管段(1)的末端有外径小于穿管内径的导入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穿管减摩擦圈,其特征在于导入头长度6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穿管减摩擦圈,其特征在于圆柱管段(1)长30mm,壁厚2m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电缆穿管减摩擦圈,其特征在于环形尖齿(3)的轴向截面为等腰三角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岩,范春燕,尹昌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