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15135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7 0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包括用于施加应力的耳机架,所述耳机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发声装置,且所述耳机架两端的发声装置相对设置,所述发声装置于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出音孔,所述发声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将耳朵包围的耳罩,所述耳罩环绕所述出音孔设置,且所述耳罩的上部开设有前后贯穿所述耳罩的通槽,且所述通槽用于供眼镜框架穿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耳机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在确保佩戴眼镜的用户可以舒适使用耳机的情况下,还能通过耳罩对耳朵形成有效的环绕包围,使耳机更为稳固地夹设于用户的耳朵,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特别地,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帮助戴眼镜用户减轻耳罩与眼镜压迫作用(该压迫作用会给用户带来不适感)的头戴式耳机。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耳机的应用随之广泛。现有技术中,耳机一般包括用于施加应力的耳机架,耳机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发声装置,发声装置上设置有耳罩。使用时,耳机即可通过发声装置发出声音,以实现耳机的使用;并且,耳罩可以将用户的耳朵包围,使耳机更为稳固地夹设于用户的耳朵上。但上述结构的耳机,对于佩戴眼镜的用户而言,耳罩的存在会对眼镜框架形成挤压,给用户造成不适,降低了耳机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当佩戴眼镜的用户长时间使用上述的耳机时,耳罩的挤压会给用户带来严重的不适,甚至还会造成损伤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该耳机结构简单,便于佩戴眼镜的用户使用,有效地提升使用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机,包括用于施加应力的耳机架,所述耳机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发声装置,且所述耳机架两端的发声装置相对设置,所述发声装置于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出音孔,所述发声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将耳朵包围的耳罩,所述耳罩环绕所述出音孔设置,且所述耳罩的上部开设有前后贯穿所述耳罩的通槽,且所述通槽用于供眼镜框架穿过使用。所述耳罩的环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扣,相应地,所述发声装置的外围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卡进所述第一卡槽内,实现所述耳罩设置在所述发声装置上。所述第一卡扣呈环形状,相应地,所述第一卡槽呈环形状,使所述第一卡扣环绕所述第一卡槽设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发声单元,所述出音孔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发声单元朝向所述出音孔设置。所述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用于盖合所述壳体的盖体,所述出音孔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发声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盖体的外围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卡进所述第二卡槽内,实现所述盖体盖合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卡扣呈环形状,相应地,所述第二卡槽呈环形状,使所述第二卡扣环绕所述第二卡槽设置。所述发声装置上还设置有耳垫,且所述耳垫设置在所述耳罩内。所述耳垫上设置有眼镜框架的避空位。所述耳垫贴合于所述耳罩的内壁,且所述耳垫上开设有与所述出音孔配合的传音通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耳机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用时,将发声装置的出音孔对应于用户耳朵的位置,即可实现耳机的正常使用。并且,由于耳罩是环绕出音孔设置的,通过耳罩即可将耳朵包围,使耳罩具有限位的作用,确保耳机更为稳固地夹设于用户的耳朵上,便于使用。进一步地,即使用户佩戴有眼镜,眼镜框架可以从耳罩的通槽位置穿过,确保耳罩不会对眼镜框架形成挤压(即通槽对眼镜框架形成避空),利于佩戴眼镜的用户长时间使用耳机。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耳机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在确保佩戴眼镜的用户可以舒适使用耳机的情况下,还能通过耳罩对耳朵形成有效的环绕包围,使耳机更为稳固地夹设于用户的耳朵,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投影图;图3为本技术的发声装置(带耳罩、耳垫)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第一状态的拆分示意图;图5为图3的第二状态的拆分示意图;图6为图3的第三状态的拆分示意图;图7为图3的剖视图;图8为图7的A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耳机,包括用于施加应力的耳机架1,所述耳机架1的两端均设置有发声装置2,且所述耳机架1两端的发声装置2相对设置,所述发声装置2于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出音孔21,所述发声装置2上设置有用于将耳朵包围的耳罩3,所述耳罩3环绕所述出音孔21设置,且所述耳罩3的上部开设有前后贯穿所述耳罩3的通槽31,且所述通槽31用于供眼镜框架穿过使用。其中,耳机架可以是头戴式的耳机架,也可以是后挂式的耳机架。参照图5和图6,本技术的耳机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用时,将发声装置的出音孔对应于用户耳朵的位置,即可实现耳机的正常使用。并且,由于耳罩是环绕出音孔设置的,通过耳罩即可将耳朵包围,使耳罩具有限位的作用,确保耳机更为稳固地夹设于用户的耳朵上,便于使用。进一步地,即使用户佩戴有眼镜,眼镜框架可以从耳罩的通槽位置穿过,确保耳罩不会对眼镜框架形成挤压(即通槽对眼镜框架形成避空),利于佩戴眼镜的用户长时间使用耳机。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耳机在确保佩戴眼镜的用户可以舒适使用的情况下,还能通过耳罩对耳朵形成有效的环绕包围,使耳机更为稳固地夹设于用户的耳朵,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用性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参照图7和图8,所述耳罩3的环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扣32,相应地,所述发声装置2的外围设置有第一卡槽22,所述第一卡扣32卡进所述第一卡槽22内,实现所述耳罩3设置在所述发声装置2上,结构简单,便于发声装置与耳罩之间的组装。其中,第一卡槽可以设置在发声装置的盖体的外围。具体地,所述第一卡扣32呈环形状,相应地,所述第一卡槽22呈环形状,使所述第一卡扣32环绕所述第一卡槽22设置,则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的扣合更为稳固,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声装置2包括外壳23,所述外壳23内设置有发声单元24,所述出音孔21设置在所述外壳23上,所述发声单元24朝向所述出音孔21设置;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经出音孔即可向外界传递,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具体地,所述外壳23包括壳体231,所述壳体231具有开口232,所述开口232处设置有用于盖合所述壳体231的盖体233,所述出音孔21设置在所述盖体233上,所述发声单元24设置在所述壳体231内;通过盖体的盖合设置,便于发声单元安装在壳体内。进一步地,所述壳体231的开口232处设置有第二卡扣234,所述盖体233的外围设置有第二卡槽235,所述第二卡扣234卡进所述第二卡槽235内,实现所述盖体233盖合所述壳体231;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其中,在本技术中,第二卡槽与第一卡槽可以为同一卡槽,以利于产品的空间结构布置,即在盖体上无需过多地加工卡槽,减少加工的工序。当然,第二卡槽与第一卡槽还可以不是同一卡槽,只需满足上述的扣合要求即可。具体地,所述第二卡扣234呈环形状,相应地,所述第二卡槽235呈环形状,使所述第二卡扣234环绕所述第二卡槽235设置,则第二卡扣与第二卡槽的扣合更为稳固,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声装置2上还设置有耳垫4,且所述耳垫4设置在所述耳罩3内,避免耳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发声装置直接与用户的耳朵发生直接接触,有效地提升产品的舒适性。其中,所述耳垫4设置在所述盖体233上;具体地,耳垫是粘接在盖体上,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耳垫对眼镜框架造成挤压,对用户造成不适,所述耳垫4上设置有眼镜框架的避空位41。本实施例中,所述耳垫4贴合于所述耳罩3的内壁,使耳机的结构更为紧凑;且所述耳垫4上开设有与所述出音孔21配合的传音通道42,经出音孔传递出来的声音通过传音通道即可有效地将声音传递至用户的耳朵,提升了耳机的音质效果。进一步地,耳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耳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机,包括用于施加应力的耳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架(1)的两端均设置有发声装置(2),且所述耳机架(1)两端的发声装置(2)相对设置,所述发声装置(2)于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出音孔(21),所述发声装置(2)上设置有用于将耳朵包围的耳罩(3),所述耳罩(3)环绕所述出音孔(21)设置,且所述耳罩(3)的上部开设有前后贯穿所述耳罩(3)的通槽(31),且所述通槽(31)用于供眼镜框架穿过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包括用于施加应力的耳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架(1)的两端均设置有发声装置(2),且所述耳机架(1)两端的发声装置(2)相对设置,所述发声装置(2)于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出音孔(21),所述发声装置(2)上设置有用于将耳朵包围的耳罩(3),所述耳罩(3)环绕所述出音孔(21)设置,且所述耳罩(3)的上部开设有前后贯穿所述耳罩(3)的通槽(31),且所述通槽(31)用于供眼镜框架穿过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罩(3)的环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扣(32),相应地,所述发声装置(2)的外围设置有第一卡槽(22),所述第一卡扣(32)卡进所述第一卡槽(22)内,实现所述耳罩(3)设置在所述发声装置(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32)呈环形状,相应地,所述第一卡槽(22)呈环形状,使所述第一卡扣(32)环绕所述第一卡槽(22)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2)包括外壳(23),所述外壳(23)内设置有发声单元(24),所述出音孔(21)设置在所述外壳(23)上,所述发声单元(24)朝向所述出音孔(21)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红朱启慧王炯炯詹静媛余汝琦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