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岩渗流测试
,特别是涉及一种真三轴多物理场耦合的煤岩渗流测试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加快,煤矿生产逐渐由浅层开采转为深层开采,导致瓦斯突出灾害问题愈发突出,而渗透率作为评判煤岩体渗流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煤层气开发以及瓦斯抽采时的关键参数之一,因此进行煤岩体渗流特性研究,对于煤层气开发及瓦斯抽采中的瓦斯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煤岩渗流测试的装置多数仅满足准三轴应力加载,其难以反映煤层所处的真实应力环境。再有,现有的煤岩渗流测试装置在试验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温度因素,但是深部煤层与浅部煤层的环境温度会有较大差异,当忽悠温度因素后,试验后测得的渗透率数据往往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三轴多物理场耦合的煤岩渗流测试系统及方法,通过特殊设计的压头结构实现真三轴应力加载,通过发热电阻片模拟煤层真实环境温度,并在设定温度条件下,通过真三轴应力加载实现煤岩渗流测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三轴多物理场耦合的煤岩渗流测试系统,包括真三轴加载机构、氮气瓶、气体流量计、液压泵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三轴多物理场耦合的煤岩渗流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真三轴加载机构、氮气瓶、气体流量计、液压泵组及液压油箱;所述真三轴加载机构包括大主应力加载组件、中主应力加载组件、小主应力加载组件及煤岩试样加载箱体,所述大主应力加载组件包括大主应力液压缸、大主应力动压头及大主应力静压头,所述中主应力加载组件包括第一中主应力液压缸、第二中主应力液压缸、第一中主应力动压头及第二中主应力动压头,所述小主应力加载组件包括第一小主应力液压缸、第二小主应力液压缸、第一小主应力动压头及第二小主应力动压头;所述大主应力液压缸、第一中主应力液压缸、第二中主应力液压缸、第一小主应力液压缸及第二小主应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三轴多物理场耦合的煤岩渗流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真三轴加载机构、氮气瓶、气体流量计、液压泵组及液压油箱;所述真三轴加载机构包括大主应力加载组件、中主应力加载组件、小主应力加载组件及煤岩试样加载箱体,所述大主应力加载组件包括大主应力液压缸、大主应力动压头及大主应力静压头,所述中主应力加载组件包括第一中主应力液压缸、第二中主应力液压缸、第一中主应力动压头及第二中主应力动压头,所述小主应力加载组件包括第一小主应力液压缸、第二小主应力液压缸、第一小主应力动压头及第二小主应力动压头;所述大主应力液压缸、第一中主应力液压缸、第二中主应力液压缸、第一小主应力液压缸及第二小主应力液压缸通过液压泵组与液压油箱相连通;所述大主应力液压缸固定安装在煤岩试样加载箱体顶部箱壁上,且大主应力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所述大主应力动压头固定连接在大主应力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所述大主应力静压头固定安装在煤岩试样加载箱体底部箱壁上,且大主应力静压头位于大主应力动压头正下方;在所述大主应力液压缸的活塞杆中心以及大主应力动压头中心开设有进气通孔,进气通孔通过进气导管与氮气瓶相连通;在所述大主应力静压头中心开设有排气通孔,排气通孔通过排气导管与气体流量计相连通;所述第一中主应力液压缸固定安装在煤岩试样加载箱体侧面箱壁上,且第一中主应力液压缸的活塞杆朝内设置,所述第一中主应力动压头固定连接在第一中主应力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所述第二中主应力液压缸与第一中主应力液压缸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中主应力动压头固定连接在第二中主应力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所述第一小主应力液压缸与第一中主应力液压缸相邻设置,第一小主应力液压缸的活塞杆朝内设置,所述第一小主应力动压头固定连接在第一小主应力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所述第二小主应力液压缸与第一小主应力液压缸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小主应力动压头固定连接在第二小主应力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三轴多物理场耦合的煤岩渗流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主应力动压头与第二中主应力动压头结构相同,两者均包括中主应力刚性压板及中主应力刚柔组合压块,中主应力刚性压板呈L型结构,中主应力刚柔组合压块设置在中主应力刚性压板上;所述中主应力刚柔组合压块由若干刚性层和柔性层水平交替叠加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三轴多物理场耦合的煤岩渗流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主应力动压头与第二小主应力动压头结构相同,两者均包括小主应力刚性压板及小主应力刚柔组合压块,小主应力刚性压板呈L型结构,小主应力刚柔组合压块设置在小主应力刚性压板上;所述小主应力刚柔组合压块由若干柔性层和复合层竖直交替叠加构成,且复合层由若干刚性层和柔性层水平交替叠加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真三轴多物理场耦合的煤岩渗流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主应力刚柔组合压块上开设有导向滑槽,导向滑槽与中主应力加载方向相同;在所述小主应力刚柔组合压块开设有导向滑轨,导向滑轨与小主应力加载方向相同;所述导向滑轨与导向滑槽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杨振华,张浩浩,范超军,罗明坤,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