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圆形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的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0149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4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圆形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的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包括:介质基片以及设置在介质基片上下表面的金属贴片和金属通孔;金属贴片包括输入输出端口微带线和圆形第一、二、三、四谐振腔;第一、二谐振腔之间设有第一磁耦合,第二、三谐振腔设有第二磁耦合,第三、四谐振腔设有第三磁耦合,所述磁耦合通过感性窗口实现,并且在感性窗口处刻蚀П型槽线以增大感性耦合窗口处的耦合强度;在第一和第四谐振腔相邻处上下表面刻蚀反向S型槽线实现电耦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此带通滤波器具有结构紧凑,选择性强,性能稳定且易于系统集成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波毫米波滤波器领域,具体涉及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领域。
技术介绍
近些年提出多种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是由传统金属波导结构变形而来,在普通基片上开两排金属通孔,用来代替传统波导的窄边,基片集成波导在保留了传统波导的一系列优点的同时,还可以与广泛使用的微带电路实现无缝隙集成。基片集成波导结构具备了传输损耗小、辐射小、高Q值、易于加工维护和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适合微波毫米波电路的设计和大规模生产。刻蚀在基片集成波导上表面用于增强两个谐振腔之间磁场耦合系数的П型槽线已经在矩形基片集成波导中应用十分普遍,同样刻蚀在两个相邻谐振腔相邻处上下表面用来引入电耦合的对称S型槽线在矩形基片集成波导中应用十分普遍。但是在圆形基片集成波导基础上П型槽线和S型槽线还没有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圆形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的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兼具传统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各种优点,使结构更加新颖,选择性更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圆形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的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包括:介质基片以及设置在介质基片上下表面的金属贴片和金属通孔,所述金属贴片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圆形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的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圆形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的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以圆形基片集成波导作为基本谐振单元,刻蚀П型槽线(2)或S型槽线(12),该滤波器包括:输入端口(6)、输出端口(11)、第一谐振腔(7)、第二谐振腔(8)、第三谐振腔(9)、第四谐振腔(10);第一谐振腔(7)、第二谐振腔(8)之间设有第一磁耦合,第二谐振腔(8)、第三谐振腔(9)之间设有第二磁耦合,第三谐振腔(9)、第四谐振腔(10)之间设有第三磁耦合,所述磁耦合通过感性窗口实现,并且在感性窗口处刻蚀П型槽线(2)以增大感性耦合窗口处的耦合强度;第一谐振腔(7)和第四谐振腔(10)相邻处上表面金属贴片(1)和下表面金属贴片(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圆形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的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以圆形基片集成波导作为基本谐振单元,刻蚀П型槽线(2)或S型槽线(12),该滤波器包括:输入端口(6)、输出端口(11)、第一谐振腔(7)、第二谐振腔(8)、第三谐振腔(9)、第四谐振腔(10);第一谐振腔(7)、第二谐振腔(8)之间设有第一磁耦合,第二谐振腔(8)、第三谐振腔(9)之间设有第二磁耦合,第三谐振腔(9)、第四谐振腔(10)之间设有第三磁耦合,所述磁耦合通过感性窗口实现,并且在感性窗口处刻蚀П型槽线(2)以增大感性耦合窗口处的耦合强度;第一谐振腔(7)和第四谐振腔(10)相邻处上表面金属贴片(1)和下表面金属贴片(5)刻蚀反向S型槽线(12)引入电耦合;滤波器的输入端口(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付学东饶家宇汪海婷程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