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5683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上形成有送风口和两个进风口以及引风口,在壳体上和/或壳体内部形成有贯通风道,贯通风道的一端与送风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引风口相连通,贯通风道内形成有两个出风口,在每个出风口与一个进风口之间形成有风扇,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对应的出风口,空调器包括人体位置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人体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与空调器的距离信号,并将距离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风扇的转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空调器可以根据人体的位置调节风扇的转速,输出适宜的风速,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器室内风扇的转速一般只受遥控器的控制档位控制,例如,分为高中低三挡,在每个档位下,风扇的转速是固定的,因而,不管人体距离空调器的远近,风扇的转速均是固定的,因而,在人体靠近空调器时,会感觉风速较高,而在人体远离空调时,会感觉风速较低,给用户造成不舒适的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空调器,解决了现有空调器风速与人体距离空调器无关,造成用户感觉不舒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前部形成有送风口,至少在所述壳体的两侧部上形成两个进风口,在所述壳体的后部、两个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有引风口,在所述壳体上和/或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所述贯通风道的一端与所述送风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引风口相连通,所述贯通风道上形成有两个出风口,在每个所述出风口与一个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有风扇,所述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对应的所述出风口,在每个所述风扇与一个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有换热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人体位置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人体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与空调器的距离信号,并将所述距离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如上所述的智能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如上所述的智能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亮灭。如上所述的智能空调器,所述人体位置检测模块包括距离传感器。如上所述的智能空调器,所述人体位置检测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前部,位于所述贯通风道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智能空调器包括贯通风道,贯通风道的一端与引风口相连通,另一端与送风口相连通,贯通风道设置有出风口,因而,空调器可以实现换热风与非换热风的混合。空调器还包括人体位置检测模块,检测人体与空调器的距离信号,并将距离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风扇的转速,因而,空调器可以根据人体的位置调节风扇的转速,输出适宜的风速,提高用户的舒适度。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图1空调器的后视图;图3是图1空调器的侧视图;图4是图1的A-A向剖面图;图5是图1的空调器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首先,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术语作一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或后时,是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对于多个结构件的排列位置进行前或后的描述时,也是以多个结构件构成的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所做的定义。而且,需要说明的是,用前或后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下述的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内部、经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风;非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所处环境空间的风,是相对于热交换风而言、不是直接来自于热交换器的风;混合风是指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混合形成的风。请参见图1至图5示出的本技术智能空调器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有壳体,在壳体前部形成有送风口,至少在壳体的两侧部上形成两个进风口。具体而言,壳体包括板式前壳1和U型结构的后壳2,两者可拆卸式装配在一起。在前壳1上形成有送风口11,在后壳2上、具体来说是在后壳2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且第一进风口21还向后壳2的后部上延伸,第二进风口22也向后壳2的后部上延伸。在后壳2的后部、第一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口22之间形成有引风口23。而且,送风口11与引风口23均为长条状,且在位置与大小上均相适配。例如,送风口11与引风口23在前后方向上位置相对应,长度上相等或基本相等,宽度也相等或基本相等。当然,在长度或宽度上也可以不相等,例如,为实现大面积送风,送风口11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引风口23的长度和宽度。该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对于送风口11与引风口23的长度,综合考虑到柜机要求高度及室内人体一般活动区域,优选长度为1m左右,且下端距离地面一定距离,例如,下端距离地面50cm左右。在壳体上和/或壳体内部形成有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3,其中,贯通风道3的两端分别与送风口11和引风口23相连通。具体来说,贯通风道3的前端与送风口11相连通,贯通风道3的后端与引风口23相连通。而且,送风口11形成贯通风道3的前端开口,引风口23形成贯通风道3的后端开口。此处所限定的壳体上和/或壳体内部形成贯通风道3,是指形成贯通风道3的风道壁可以是与壳体形成为一体;可以是单独的、能够与壳体固定或不与壳体固定的风道壁;当然也可以是部分风道壁与壳体形成为一体,部分风道壁与壳体上形成的部分风道壁相固定。对于贯通风道3,其包括有间隔设置的引风部31和送风部32。具体而言,引风部31位于整个贯通风道3的后部,从引风口23开始、向着送风口11方向延伸;送风部32位于整个贯通风道3的前部,从送风口11开始,向着引风口23方向延伸。引风部31远离引风口23的一端、也即引风部31的前端为引风部31的末端,送风部32靠近引风口23的一端、也即送风部32的后端为送风部32的始端,在引风部31的末端与送风部32的始端之间形成有两个长条状出风口,分别为左侧的第一出风口41和右侧的第二出风口42。在每个出风口与一个进风口之间各形成有一个风扇,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对应的出风口,风扇长度与对应的出风口相适配,且风扇配置为将风从进风口引入、并经出风口送至贯通风道3内。具体来说,在位于左侧的第一出风口41和位于左侧的第一进风口21之间形成有第一风扇51,第一风扇51配置为将壳体外部的风从第一进风口21引入、并经第一出风口41送至贯通风道3内;在位于右侧的第二出风口42和位于右侧的第二进风口22之间形成有第二风扇52,第二风扇52配置为将壳体外部的风从第二进风口22引入、并经第二出风口42送至贯通风道3内。在每个风扇与一个进风口之间还形成有换热器。具体来说,在第一风扇51和第一进风口21之间形成有第一换热器81,在第二风扇52和第二进风口22之间形成有第二换热器82。而且,风扇的长度优选为大于对应的出风口的长度及换热器的长度。其中,第一换热器81和第二换热器82均为一体式弧形换热器,换热面积大,而相比于多段式结构形成的弧形结构,一体式弧形结构既便于在壳体内安装,又占据内部空间少。该实施例通过在室内机上形成长条状的送风口11和进风口、在贯通风道3上形成长条状出风口、在室内机中形成与长条状出风口适配的风扇,使得风扇与混风的贯通风道3距离较近,经换热器换热后的热交换风能够在风扇的作用下以较短的路径和较快的速度均匀地进入到贯通风道3内,在贯通风道3内向前运动的同时在贯通风道3内形成较大的负压,从引风口23引入外部较多的非热交换风与热交换风混合形成混合风,混合风能够从长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前部形成有送风口,至少在所述壳体的两侧部上形成两个进风口,在所述壳体的后部、两个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有引风口,在所述壳体上和/或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所述贯通风道的一端与所述送风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引风口相连通,所述贯通风道上形成有两个出风口,在每个所述出风口与一个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有风扇,所述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对应的所述出风口,在每个所述风扇与一个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有换热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人体位置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人体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与空调器的距离信号,并将所述距离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前部形成有送风口,至少在所述壳体的两侧部上形成两个进风口,在所述壳体的后部、两个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有引风口,在所述壳体上和/或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所述贯通风道的一端与所述送风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引风口相连通,所述贯通风道上形成有两个出风口,在每个所述出风口与一个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有风扇,所述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对应的所述出风口,在每个所述风扇与一个所述进风口之间形成有换热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人体位置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人体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与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万鹏吴洪金矫立涛陈健琪胡颉李大森江晨菊宋述生尹茜王伟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