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07748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针对现有水杯结构进行改进,引入全新电机驱动式电控检测机械结构,其中,引入压力传感器(8)设计,配合控制模块(5)的计时,实现针对水杯本体(1)抓握的实时智能检测,以此基础之上,在水杯本体(1)的底部引入吸盘(4)结构,并经具体设计的电机驱动电路(9),实现针对电控气泵(7)的智能控制,使得吸盘(4)与水杯放置位置之间形成牢固连接,再配合进一步所设计的底座套筒(3),实现水杯的稳固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属于智能家居物品

技术介绍
水杯是人们用于饮水的常用容器,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生产厂家和设计者也在不断针对水杯进行改进与设计,诸如专利申请号:200810302577.2,公开了一种水杯,其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内的发光组件、与底座相结合的杯体及安装于杯体顶端的盖体,所述底座上设有基部及自基部延伸而出的卡持部,所述杯体设有握持部及安装部,所述杯体握持部表面设有与所述底座卡持部相配合并将其收容在内的槽道,所述杯体安装部收容于所述底座并与其结合。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水杯,具有照明功能且易于使用者握持的特点。还有专利号:201310168515.8,公开了一种水杯,包括杯盖和用于容纳流体饮品的杯体,所述杯盖被可释放地连接到杯体并形成从其穿过的流体通道,同时,所述杯盖的上表面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盖,位于所述杯盖上;第一密封机构,位于所述杯盖内部并紧靠出水口设置,包括出水口旋转开关及出水口密封衬件;与防尘盖连接的旋转伸缩杆;第二密封机构,位于旋转伸缩杆的下部并与它固定连接,包括密封部件;杯盖内还设有能阻止出水口密封衬件水平转动的限位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水杯拥有两个容腔,即保温腔和冷却腔,既可以保温饮品,亦可以冷却饮品,甚至是对饮品进行冷热调和;同时,更易清洗,适用范围广。不仅如此,专利申请号:201510261946.8,公开了一种水杯架,涉及汽车部件
,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端与支撑固定杆的底端铰接,所述支撑固定杆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弹力移动托架;所述弹力移动托架两夹爪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力移动托架通过锁柄固定在所述支撑固定杆上;所述底座上设有旋转时可套进所述支撑固定杆的直槽;在所述底座中部开设有放置杯底的容纳槽;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水杯架,可以解决车上设置水杯架存在结构不稳定,不用时仍占用较大空间和缺乏通用性的问题。由上述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生产厂家和设计师针对水杯,及其周边提出了不少改进与创新,为人们的水杯使用提供了便捷,但是实际应用中,人们依旧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诸如水杯是否摆放稳固,对此,现有技术多没有进行考虑,这样放置好的水杯很有可能因为稍许的外力,就被碰倒,影响人们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水杯结构进行改进,引入全新电机驱动式电控检测机械结构,实时捕捉针对水杯本体的抓握动作,并结合设计吸盘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水杯放置稳固性的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包括水杯本体、杯身套筒、底座套筒、吸盘、电控气泵、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电机驱动电路和至少四个压力传感器;电控气泵经过电机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各个压力传感器进行供电,同时,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电机驱动电路后为电控气泵进行供电;控制模块、电源和电机驱动电路设置于水杯本体的外底面上;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控气泵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水杯本体的外底面的中央位置设置向内的凹口,且凹口的体积与电控气泵的体积相适应,电控气泵设置于该凹口内,且电控气泵的气嘴向下;吸盘的外径与水杯本体底面的外径相适应,吸盘的顶部设置通孔,且该通孔的口径与电控气泵气嘴的口径相适应,电控气泵的气嘴与吸盘顶部的通孔相连接,且吸盘的吸附面向下;底座套筒的外径与水杯本体底面的外径相等,底座套筒的其中一端边缘对接的方式连接在水杯本体的外底面,且吸盘的吸附面与底座套筒另一端的所在面彼此共面;各个压力传感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彼此相邻等间距的设置在水杯本体的外表面上,杯身套筒的尺寸与水杯本体杯身外径相适应,杯身套筒套设在水杯本体的杯身上,且各个压力传感器位于杯身套筒与水杯本体外表面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控气泵的电机为无刷电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本技术所述一种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设计的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针对现有水杯结构进行改进,引入全新电机驱动式电控检测机械结构,其中,引入压力传感器设计,配合控制模块的计时,实现针对水杯本体抓握的实时智能检测,以此基础之上,在水杯本体的底部引入吸盘结构,并经具体设计的电机驱动电路,实现针对电控气泵的智能控制,使得吸盘与水杯放置位置之间形成牢固连接,再配合进一步所设计的底座套筒,实现水杯的稳固放置;(2)本技术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中,针对电控气泵的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使得本技术所设计的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具有高效的稳定摆放效果,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3)本技术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4)本技术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中,针对电源,进一步设计采用纽扣电池,能充分利用纽扣电池的小巧型,保证所设计全新电机驱动式电控检测机械结构的体积,最大限度保证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具有与现有水杯一致的外观,保证人们的使用感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设计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中电机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其中,1.水杯本体,2.杯身套筒,3.底座套筒,4.吸盘,5.控制模块,6.电源,7.电控气泵,8.压力传感器,9.电机驱动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包括水杯本体1、杯身套筒2、底座套筒3、吸盘4、电控气泵7、控制模块5,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的电源6、电机驱动电路9和至少四个压力传感器8;电控气泵7经过电机驱动电路9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包括水杯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杯身套筒(2)、底座套筒(3)、吸盘(4)、电控气泵(7)、控制模块(5),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的电源(6)、电机驱动电路(9)和至少四个压力传感器(8);电控气泵(7)经过电机驱动电路(9)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电源(6)经过控制模块(5)分别为各个压力传感器(8)进行供电,同时,电源(6)依次经过控制模块(5)、电机驱动电路(9)后为电控气泵(7)进行供电;控制模块(5)、电源(6)和电机驱动电路(9)设置于水杯本体(1)的外底面上;电机驱动电路(9)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5)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控气泵(7)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水杯本体(1)的外底面的中央位置设置向内的凹口,且凹口的体积与电控气泵(7)的体积相适应,电控气泵(7)设置于该凹口内,且电控气泵(7)的气嘴向下;吸盘(4)的外径与水杯本体(1)底面的外径相适应,吸盘(4)的顶部设置通孔,且该通孔的口径与电控气泵(7)气嘴的口径相适应,电控气泵(7)的气嘴与吸盘(4)顶部的通孔相连接,且吸盘(4)的吸附面向下;底座套筒(3)的外径与水杯本体(1)底面的外径相等,底座套筒(3)的其中一端边缘对接的方式连接在水杯本体(1)的外底面,且吸盘(4)的吸附面与底座套筒(3)另一端的所在面彼此共面;各个压力传感器(8)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彼此相邻等间距的设置在水杯本体(1)的外表面上,杯身套筒(2)的尺寸与水杯本体(1)杯身外径相适应,杯身套筒(2)套设在水杯本体(1)的杯身上,且各个压力传感器(8)位于杯身套筒(2)与水杯本体(1)外表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机驱动式防倒水杯,包括水杯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杯身套筒(2)、底座套筒(3)、吸盘(4)、电控气泵(7)、控制模块(5),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的电源(6)、电机驱动电路(9)和至少四个压力传感器(8);电控气泵(7)经过电机驱动电路(9)与控制模块(5)相连接;电源(6)经过控制模块(5)分别为各个压力传感器(8)进行供电,同时,电源(6)依次经过控制模块(5)、电机驱动电路(9)后为电控气泵(7)进行供电;控制模块(5)、电源(6)和电机驱动电路(9)设置于水杯本体(1)的外底面上;电机驱动电路(9)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5)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控气泵(7)的两端上,同时,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