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01636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该结合结构中,卡座上设有插槽,卡托可滑动设置在插槽内;卡托的一侧设有第一卡口及第二卡口;卡座在对应第一卡口的部位上设有一推出装置,推出装置挤压并抵持第一卡口;其中,推出装置的行程方向与卡托在插槽内的滑动方向相同;该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还包括一个可滑动的释放装置,释放装置通过抵持第二卡口将卡托固定在插槽内;且释放装置的行程方向与卡托在插槽内的滑动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只需移走释放装置,卡托就可自行被该推出装置推出,使得用户无需借助卡针就可随时随地进行取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逐渐向大屏化、超薄化的方向发展。而伴随着手机屏幕的越来越大、厚度越来越薄,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体成型机。这种一体成型机采用不可拆卸的结构设计,使得数据卡(如SIM卡或T卡)的安装必须使用卡托,卡托的结构如图1所示。取卡时,用户需插入卡针方能将卡托推出。这种设计使得用户不得不随时携带卡针,否则就可能出现无法取卡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及移动终端,使得无需借助卡针或其它外物,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取卡,提升用户的体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卡座上设有插槽,卡托可滑动设置在插槽内;卡托的一侧设有第一卡口及第二卡口;卡座在对应第一卡口的部位上设有一推出装置,推出装置挤压并抵持第一卡口;其中,推出装置的行程方向与卡托在插槽内的滑动方向相同;该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还包括一个可滑动的释放装置,释放装置通过抵持第二卡口将卡托固定在插槽内;且释放装置的行程方向与卡托在插槽内的滑动方向垂直。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其中,释放装置包括第二弹簧及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上设有推手;壳体上设有滑动孔;推手穿过滑动孔位于壳体外侧;壳体的内壁上还设有定位柱;第二弹簧的第一端固定在定位柱上,第二弹簧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滑块的第一端;第二滑块的第二端抵持第二卡口。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卡托的一侧设置第一卡口及第二卡口,并在卡座与第一卡口之间设置了行程方向与卡托的滑动方向相同的推出装置,在第二卡口上卡设了一个行程方向与卡托的滑动方向垂直的释放装置,使得需要取卡时,只需移走卡设在第二卡口上的释放装置,卡托就可自行被该推出装置推出,从而达到了无需借助卡针等外物就可随时随地进行取卡的目的,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另外,推出装置包括第一弹簧及第一滑块;第一弹簧的第一端连接卡座;第一弹簧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滑块的第一端;第一滑块的第二端抵持第一卡口。另外,第一滑块的第二端的切面形状与第一卡口的形状相适配。有利于保证第一滑块与第一卡口更稳定地卡合。另外,释放装置包括第二弹簧及与第二弹簧连接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抵持第二卡口。另外,第二滑块的第二端的切面形状与第二卡口的形状相适配。有利于保证第二滑块与第二卡口更稳定地卡合。另外,滑动孔的宽度大于第二卡口的卡合量及推手的宽度之和。提供足够的推手移动空间,有利于保证通过推手移走释放装置后卡托可以顺利地弹出。另外,移动终端为手机。另外,壳体为手机前壳或手机后壳。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卡托与卡座在壳体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卡托滑出插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施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卡托滑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实施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卡托与卡座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座1上设有插槽11,卡托2可滑动设置在插槽11内。卡托2的一侧设有第一卡口21及第二卡口22。卡座1在对应该第一卡口21的部位上设有一推出装置3,该推出装置3挤压并抵持第一卡口21,推出装置3的行程方向与卡托2在插槽11内的滑动方向相同。该卡托2与卡座1的结合结构还包括一个可滑动的释放装置4,该释放装置4通过抵持该第二卡口22将卡托2固定在插槽11内,并将该推出装置3挤压固定在卡座1与第一卡口21之间。该释放装置4的行程方向与卡托2在插槽11内的滑动方向垂直,其可朝远离卡托2的方向移动。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推出装置3包括第一弹簧31及第一滑块32。其中,第一弹簧31的第一端连接卡座1;第一弹簧3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滑块32的第一端;第一滑块32的第二端抵持第一卡口22。为保证第一滑块与第一卡口更稳定的卡合,防止第一滑块在挤压第一卡口的过程中脱轨,在实际应用时,可设计第一滑块的第二端的切面形状与第一卡口的形状相适配,以使两者更稳地契合在一起。该释放装置4包括第二弹簧41及第二滑块42。其中,第二滑块4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弹簧41,第二滑块的42的第二端抵持第二卡口22。同样地,在实际应用中,可设计第二滑块的第二端的切面形状与第二卡口的形状相适配,以保证第二滑块与第二卡口更稳定地卡合在一起。不难发现,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卡托的一侧设置第一卡口及第二卡口,并在卡座与第一卡口之间设置了行程方向与卡托的滑动方向相同的推出装置,在第二卡口上卡设了一个行程方向与卡托的滑动方向垂直的释放装置,使得需要取卡时,只需移走卡设在第二卡口上的释放装置,卡托就可自行被该推出装置推出,从而达到了无需借助卡针等外物就可随时随地进行取卡的目的,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本实施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及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如图4所示,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释放装置的第二滑块42上设有推手421,壳体5上设有滑动孔51,推手421穿过滑动孔51位于壳体5的外侧。在实际设计该滑动孔51时,可设计该滑动孔51的宽度应大于第二卡口22的卡合量及推手421的宽度之和,以提供足够的推手移动空间,保证通过推手移走释放装置后卡托可以顺利地弹出。壳体5的内壁上还设有定位柱52。第二弹簧41的第一端固定在定位柱52上,第二弹簧4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滑块42的第一端,第二滑块42的第二端抵持第二卡口22。为保证第二滑块与第二卡口更稳定地卡合,可设计第二滑块的第二端的切面形状与第二卡口的形状相适配。需要取卡时,只需沿挤压第二弹簧41的方向(即远离卡托2的方向)推动推手421,推出装置中的第一弹簧31即可推动第一滑块32及卡托2朝壳体5外侧滑动,从而将卡托2推出壳体5(如图5、图6所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其它需要借助于卡托安装数据卡(如SIM卡或T卡)的智能终端。当该移动终端是手机时,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壳体可以是手机的前壳,也可以的手机的后壳,这取决于该手机具体的壳体设计结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所述卡座上设有插槽,所述卡托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插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的一侧设有第一卡口及第二卡口;所述卡座在对应所述第一卡口的部位上设有一推出装置,所述推出装置挤压并抵持所述第一卡口;其中,所述推出装置的行程方向与所述卡托在所述插槽内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还包括一个可滑动的释放装置,所述释放装置通过抵持所述第二卡口将所述卡托固定在所述插槽内;且所述释放装置的行程方向与所述卡托在所述插槽内的滑动方向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所述卡座上设有插槽,所述卡托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插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的一侧设有第一卡口及第二卡口;所述卡座在对应所述第一卡口的部位上设有一推出装置,所述推出装置挤压并抵持所述第一卡口;其中,所述推出装置的行程方向与所述卡托在所述插槽内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还包括一个可滑动的释放装置,所述释放装置通过抵持所述第二卡口将所述卡托固定在所述插槽内;且所述释放装置的行程方向与所述卡托在所述插槽内的滑动方向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装置包括第一弹簧及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卡座;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二端抵持所述第一卡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托与卡座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二端的切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卡口的形状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托与卡座的结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