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0139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9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包括:背板,与背板可拆卸连接的光源组件,及由扩散板、反射片、光学膜片及液晶显示屏组成并设置在光源组件上方的背光组件,其还包括:设置在背板上用于调节混光距离的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设置背板上并用于支撑背光组件的若干个支撑部,设置在支撑部上用于放置背光组件的凸起部,及用于在外力驱动下带动凸起部沿支撑部上下滑动的滑动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可以随时调节凸起部的高度,以改变凸起部与光源组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实现对背光组件安装高度的调节,以快速调节混光距离,满足实际生产需要,而无需重新打样,实现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的多次循环利用,减短设计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
技术介绍
直下式背光模组主要包含背板、光源组件、由扩散板、反射片、光学膜片及液晶显示屏组成的背光组件等。目前,在直下式背光模组设计开发过程中,背板、光源组件和背光组件都是各自设计及打样,再通过装配成样机来评估产品的光学指标和视效品位等,使用的光源组件大小、背光组件的安装位置光能量分布情况等都只能通过简单的推算或者经验来进行设计,无法在产品装配前整体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样机组装完成后,如果光源组件到背光组件的混光距离出现偏差造成灯影问题,则需要将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模具重新开模;且光源组件的安装区域大小固定,一个背板上只能安装一种型号大小的光源组件,而无法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光源组件尺寸,使得生产成本极高,且设计周期较长。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在直下式背光模组装配前整体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造成生产成本高,设计周期长的问题。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包括:背板,与所述背板可拆卸连接的光源组件,及由导光板、反射片及扩散板组成并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上方的背光组件,其中,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用于调节混光距离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设置所述背板上并用于支撑所述背光组件的若干个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用于放置所述背光组件的凸起部,及用于在外力驱动下带动所述凸起部沿所述支撑部上下滑动的滑动组件。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其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的若干个导轨槽,及并列设置在所述凸起部上的若干个滑头,所述滑头在所述导轨槽内来回滑动。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围成用于放置所述光源组件的容纳空间。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其中,所述容纳空间为矩形。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其中,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背光组件的边角的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与所述背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其中,其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容纳空间的大小的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上并位于所述支撑部下方的轨道,及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底面的若干个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在所述轨道上来回滑动。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其中,所述背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加强所述背板强度的加强筋。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其中,所述加强筋平行于所述轨道。有益效果:第一调节组件可以随时调节所述凸起部的高度,以改变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光源组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实现对所述背光组件安装高度的调节,以快速调节混光距离,满足实际生产需要,而无需重新打样,实现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的多次循环利用,提高开发速度,减短设计周期;通过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即可改变所述容纳空间的大小,进而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尺寸的光源组件,扩大了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的应用范围,可以多种光源组件尺寸公用,节约了开发成本,节省了人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所述背板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同时参阅图1-图3,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所述背板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背板1,与所述背板1可拆卸连接的光源组件2,及由扩散板、反射片、光学膜片及液晶显示屏组成并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2上方的背光组件,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1上用于调节混光距离的第一调节组件。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设置所述背板1上并用于支撑所述背光组件的若干个支撑部3,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上用于放置所述背光组件的凸起部30,及用于在外力驱动下带动所述凸起部30沿所述支撑部3上下滑动的滑动组件。所述凸起部30可以随着第一调节组件在外力作用下沿着所述支撑部3上下滑动,因此,第一调节组件可以随时调节所述凸起部30的高度,即所述凸起部30与所述光源组件2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实现对所述背光组件安装高度的调节,以快速调节混光距离,满足实际生产需要,而无需重新打样,实现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的多次循环利用,提高开发速度,减短设计周期。所述支撑部3围成用于放置所述光源组件2的容纳空间,较佳的,所述支撑部3为4个,4个所述支撑部3围成矩形的容纳空间,即所述支撑部3设置在所述背板1上且位于所述光源组件2的四周。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上的若干个导轨槽31,及并列设置在所述凸起部30上的若干个滑头,所述滑头在所述导轨槽31内来回滑动。较佳的,每个所述支撑部3上均设置有3个导轨槽31,且所述导轨槽31沿垂直方向设置,则相对应的,所述滑头为3个,分别与所述导轨槽31相配合,所述滑头在外力驱动下在所述导轨槽31内沿上下方向来回滑动,从而调节所述凸起部30与所述光源组件2之间的垂直距离。当确定了所述凸起部30的高度后,使用螺栓将所述凸起部30与所述支撑部3连接,需要调整混光距离时,将所述螺栓取下即可,大大的增加了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的开发应用范围。进一步的,所述滑头为弧球形;所述导轨槽31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的顶部用于安装所述滑头的安装部,及滑道;所述滑道具有开口,且自所述安装部向下延伸至所述支撑部3的底部。所述滑头可以自所述安装部安装和拆解,所述滑头的直径大于所述滑道开口向内壁的弧度直径,将所述滑头纳置在所述滑道的内腔之中,使得所述滑头在所述滑道内上下滑动时不会脱离出来。将所述滑头向上移动至所述安装部,即可将所述滑头自所述滑轨槽脱离,从而将所述凸起部30与所述支撑部3分离。如图1所示,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部3之间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背光组件的边角的转接部4,所述转接部4与所述背板1可拆卸连接。所述转接部4为L形,将所述容纳空间的边角封闭,从而承托所述背光组件边角,防止所述背光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塌陷和下凹。较佳的,所述转接部4与所述支撑部3的高度相同,所述转接部4上同样设置有凸起部及滑动组件。进一步的,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容纳空间的大小的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1上并位于所述支撑部3下方的轨道5(如图3所示),及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撑部3的底面的若干个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在所述轨道上来回滑动。每个所述支撑部3的下方均平行设置有两个轨道5,且所述轨道5垂直于所述支撑部3,使得所述支撑部3在所述连接头的带动下沿着所述轨道5滑动时,其滑动的方向为朝向所述背光组件及远离所述背光组件。当4个所述支撑部3均沿着所述轨道5朝向所述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包括:背板,与所述背板可拆卸连接的光源组件,及由扩散板、反射片、光学膜片及液晶显示屏组成并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上方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用于调节混光距离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设置所述背板上并用于支撑所述背光组件的若干个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用于放置所述背光组件的凸起部,及用于在外力驱动下带动所述凸起部沿所述支撑部上下滑动的滑动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包括:背板,与所述背板可拆卸连接的光源组件,及由扩散板、反射片、光学膜片及液晶显示屏组成并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上方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用于调节混光距离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设置所述背板上并用于支撑所述背光组件的若干个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用于放置所述背光组件的凸起部,及用于在外力驱动下带动所述凸起部沿所述支撑部上下滑动的滑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的若干个导轨槽,及并列设置在所述凸起部上的若干个滑头,所述滑头在所述导轨槽内来回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围成用于放置所述光源组件的容纳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航林敏宏沈思宽王玉年王博朋朝明朱杉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