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式机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87366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体式机房,包括:由框架件相互连接形成的至少两层框架层(12),每层框架层(12)中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单元(14);容纳在框架单元(14)中的至少一个机柜组(16);以及位于最底层框架层下方的设备室(18),其中,由设备室(18)输出的强弱电线缆(20)、用于每个机柜组(16)中服务器的冷却管路(201)、以及用于每个机柜组(16)中空调的冷媒管路(202)和冷凝水管路(203)均经由每层框架层由最底层框架层延伸至最顶层框架层,并在每层所述框架层中分支(22)且每个分支连接至对应框架层中的机柜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并进行合理布线的立体式机房。

Stereo roo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hree-dimensional room, including: formed by frame elements interconnected at least two layers framework layer (12), each layer of the framework layer (12) comprises at least one frame unit (14); received in the frame element (14) at least one group of (16); and at the bottom frame layer below the equipment room (18), among them, the equipment room (18) electrical cable output (20), for each group (16) in the cooling pipe server (201), and for each group (16) in the air conditioning refrigerant pipeline (202) and the condensed water pipe (203) by way of each layer from the bottom layer frame frame layer extends to the top frame layer, and each layer of the branch frame layer (22) and each branch connec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group in the framework layer.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room which can improve the space utilization rate and carry out reasonable wi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体式机房。
技术介绍
现有机房一般为平面设计,强弱电布线、各种冷媒管路以及风道均无特殊设计,每一层必须单独引线进行供电、供风和冷媒。由于目前数据中心机房建筑物的设计为单层数据中心,空间利用率低,无法实现空间利用最大化,同时,每层的配电线路都需要单独从设备室引线到每一层的配电箱、列头柜中,再进一步进行细化分配到每个机柜中。增加了供能的中间转接环节,成本较高,设计复杂,并且能量在传输管线上会造成自身的能耗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并进行合理布线的立体式机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式机房,包括:由框架件相互连接形成的至少两层框架层,每层框架层中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单元;容纳在框架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机柜组;以及位于最底层框架层下方的设备室,其中,由设备室输出的强弱电线缆、用于每个机柜组中服务器的冷却管路、以及用于每个机柜组中空调的冷媒管路和冷凝水管路均经由每层框架层由最底层框架层延伸至最顶层框架层,并在每层框架层中分支且每个分支连接至对应框架层中的机柜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强弱电主线槽,强弱电主线槽一端通至设备室,另一端经由每层框架层由最底层框架层延伸至最顶层框架层,强弱电线缆容纳在强弱电主线槽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层框架层中包括相邻且并置的第一组机柜组、以及相邻且间隔开的第二组机柜组,其中,第一组机柜组中的机柜组之间还设置有强弱电子线槽,并且第二组机柜组中的机柜组之间还设置有跨接子线槽,强弱电线缆还容纳在强弱电子线槽和跨接子线槽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层框架层中均包括彼此平行设置且相互间隔开的第一组和第二组机柜组,第一组和第二组机柜组之间形成风道,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机柜组中所有机柜组中的空调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别朝向于风道和背向于风道设置,第一组和第二组机柜组中所有机柜组中的服务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朝向于风道和背向于风道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有框架层中的所有第一组机柜组沿框架层的叠置方向彼此重叠,并且所有框架层中的所有第二组机柜组沿框架层的叠置方向彼此重叠。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立体式机房进一步包括三层框架层,其中,沿垂直于立体式机房其中一个侧壁的方向,三层框架层被划分成三列,并且第一组机柜组和第二组机柜组分别容纳在左右两列框架层中,且风道形成在中间列框架层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机柜组由三台或多台机柜并柜后组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强弱电线缆在每层框架层中的分支连接至机柜的配电单元以及通信设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冷却管路连通至用于对服务器进行冷却的液冷设备,并且冷媒管路和冷凝水管路与空调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在本技术的立体式机房中,将立体式机房的主框架设置成由框架件相互连接形成的至少两层框架层,并且每层框架层中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单元,从而使得机房由现有技术中的平面设计结构转化成立体结构,进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其次,由设备室输出的强弱电线缆、用于每个机柜组中服务器的冷却管路、以及用于每个机柜组中空调的冷媒管路和冷凝水管路均经由每层框架层由最底层框架层延伸至最顶层框架层,并在每层框架层中分支且每个分支连接至对应框架层中的机柜组,从而使得强弱电线缆和各种管路在立体式机房中形成具有分支的“树状”结构,进而实现了合理布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式机房的立体图;以及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风道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参见附图对本技术的立体式机房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立体式机房10的立体图,其包括:由框架件相互连接形成的至少两层框架层12,并且每层框架层12中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单元14。立体式机房10还包括容纳在框架单元14中的至少一个机柜组16。进一步,立体式机房10还包括位于最底层框架层下方的设备室18,其中,由设备室18输出的强弱电线缆20、用于每个机柜组16中服务器的冷却管路201、以及用于每个机柜组16中空调的冷媒管路202和冷凝水管路203均经由每层框架层由最底层框架层延伸至最顶层框架层,并在每层框架层中分支22且每个分支连接至对应框架层中的机柜组。因此,在本技术的立体式机房10中,将立体式机房10的主框架设置成由框架件相互连接形成的至少两层框架层12,并且每层框架层12中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单元14,从而使得机房由现有技术中的平面设计结构转化成立体结构,进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其次,由设备室18输出的强弱电线缆、用于每个机柜组中服务器的冷却管路201、以及用于每个机柜组中空调的冷媒管路202和冷凝水管路203均经由每层框架层12由最底层框架层延伸至最顶层框架层,并在每层框架层12中分支22且每个分支22连接至对应框架层中的机柜组,从而使得强弱电线缆和各种管路在立体式机房中形成具有分支的“树状”结构,进而实现了合理布线。此处应当理解的是,如上所述的强弱电线缆为用于对机房中服务器及各种设备进行供电的线缆;冷却管路201为用于向冷却设备供给冷媒的管路,该冷却设备用于对服务器进行冷却降温;冷媒管路202为用于向机柜组中空调供给冷媒(诸如氟利昂)的管路,冷凝水管路203为用于从空调引出冷凝水的管道。换句话说,冷却管路201连通至用于对服务器进行冷却的液冷设备,并且冷媒管路202和冷凝水管路203与空调连通。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图1仅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应当注意各个分支22会将强弱电线缆、冷却管路、冷媒管路和冷凝水管路连通至每层框架层中的每组机柜组中。进一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立体式机房10还可以包括强弱电主线槽。更具体地,强弱电主线槽一端通至设备室18,并且其另一端经由每层框架层12由最底层框架层延伸至最顶层框架层,其中强弱电线缆20容纳在强弱电主线槽中。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每层框架层12中包括相邻且并置的第一组机柜组161、以及相邻且间隔开的第二组机柜组162。进一步地,第一组机柜组161中的机柜组之间还设置有强弱电子线槽,并且第二组机柜组162中的机柜组之间还设置有跨接子线槽,强弱电线缆20还容纳在强弱电子线槽和跨接子线槽中。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每层框架层12中均包括彼此平行设置且相互间隔开的第一组和第二组机柜组,第一组和第二组机柜组之间形成风道,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机柜组中所有机柜组中的空调的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别朝向于风道和背向于风道设置,第一组和第二组机柜组中所有机柜组中的服务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朝向于风道和背向于风道设置。进一步地,所有框架层12中的所有第一组机柜组沿框架层的叠置方向彼此重叠,并且所有框架层12中的所有第二组机柜组沿框架层的叠置方向彼此重叠。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立体式机房进一步包括三层框架层12,其中,沿垂直于立体式机房其中一个侧壁的方向,三层框架层被划分成三列,并且第一组机柜组和第二组机柜组分别容纳在左右两列框架层121,122中,且风道形成在中间列框架层123中。现结合图2对本技术风道的形成及使用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示出的是第一组机柜组中的一组机柜组、以及与其对置的第二组机柜组中的一组机柜组。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式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框架件相互连接形成的至少两层框架层(12),每层所述框架层(12)中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单元(14);容纳在所述框架单元(14)中的至少一个机柜组(16);以及位于最底层所述框架层下方的设备室(18),其中,由所述设备室(18)输出的强弱电线缆(20)、用于每个机柜组(16)中服务器的冷却管路(201)、以及用于每个机柜组(16)中空调的冷媒管路(202)和冷凝水管路(203)均经由每层所述框架层由最底层框架层延伸至最顶层框架层,并在每层所述框架层中分支(22)且每个所述分支连接至对应框架层中的机柜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式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框架件相互连接形成的至少两层框架层(12),每层所述框架层(12)中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单元(14);容纳在所述框架单元(14)中的至少一个机柜组(16);以及位于最底层所述框架层下方的设备室(18),其中,由所述设备室(18)输出的强弱电线缆(20)、用于每个机柜组(16)中服务器的冷却管路(201)、以及用于每个机柜组(16)中空调的冷媒管路(202)和冷凝水管路(203)均经由每层所述框架层由最底层框架层延伸至最顶层框架层,并在每层所述框架层中分支(22)且每个所述分支连接至对应框架层中的机柜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机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强弱电主线槽,所述强弱电主线槽一端通至所述设备室(18),另一端经由每层所述框架层由最底层框架层延伸至最顶层框架层,所述强弱电线缆(20)容纳在所述强弱电主线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式机房,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框架层中包括相邻且并置的第一组所述机柜组(161)、以及相邻且间隔开的第二组所述机柜组(162),其中,所述第一组机柜组中的机柜组之间还设置有强弱电子线槽,并且所述第二组机柜组中的机柜组之间还设置有跨接子线槽,所述强弱电线缆还容纳在所述强弱电子线槽和所述跨接子线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机房,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框架层(12)中均包括彼此平行设置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