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线莲种子采收后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49215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4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线莲种子采收后的处理方法,包含采收后的保存及保存后的萌发两部分,所述采收后的保存是将成熟、未开裂的金线莲蒴果刮除表面微绒毛,经冲洗、消毒后,于装有变色硅胶的培养皿中脱水干燥,然后于灭菌离心管中收集金线莲种子,密封、低温保存;所述保存后的萌发是将密封保存的金线莲种子置于专用培养基中进行萌发。按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处理可有效保持种子活力,使金线莲种子得以长期保存,并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种子存储2年后萌芽率仍可达80%以上,为金线莲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也适用于兰科开唇兰属其他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科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线莲种子采收后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金线莲为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Blume)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珍贵药材,享有“药王”、“神草”、“鸟人参”等美称。金线莲以全草入药,味甘性平,具有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之功效,主治咯血、支气管炎、肾炎、膀胱炎、糖尿病、乳糜尿、血尿、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急惊风、毒蛇咬伤等。金线莲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金线莲种子在自然环境下萌芽率不及万分之一,只有在适宜真菌侵染后才能萌发,且种子不宜存放,若经长时间存放萌芽率几乎为零,再加上人为过度采挖,使其野生资源濒临灭绝。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金线莲野生资源严重匮乏的现状,对金线莲的组织培养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效。无性繁殖虽然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但是多代扩繁后容易出现种源退化现象,且与无性繁殖相比,利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利于基因交流,可使后代个体更富有活力和多样性,为金线莲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能,也为种质资源保存及物种延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线莲种子采收后的处理方法,其能突破现有金线莲种子繁殖周期短的局限性,克服金线莲种子保存技术的不足,以长期有效的保存金线莲种子,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线莲种子采收后的处理方法,包含采收后的保存及保存后的萌发两部分,其操作包括以下步骤:1)采收后的保存:a.消毒:于每年10-11月间采集成熟、未开裂的金线莲蒴果,刮除表面微绒毛,用清水冲洗30min,取出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质量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30s,再于质量浓度为0.1%的升汞中消毒20min,取出后用纯净水冲洗3-5遍;b.脱水干燥:用灭菌过的滤纸吸干金线莲蒴果表面水分,然后将金线莲蒴果置于无菌称量纸中,放入装有变色硅胶的培养皿中脱水干燥20-30d,至表皮开裂;干燥期间发现硅胶从深蓝色变成粉红色时要及时更换,以保证金线莲蒴果充分干燥;c.密封保存:将干燥至开裂的金线莲蒴果在无菌条件下,于灭菌离心管中收集其所含金线莲种子,密封后用蜡封口,并于4℃低温环境中保存;2)保存后的萌发:将密封保存的金线莲种子置于专用培养基中进行萌发。步骤1)所述装有变色硅胶的培养皿预先经120-130℃微波灭菌120s,然后取出,置于超净工作台中冷却;如此重复灭菌3-5次至变色硅胶呈深蓝色。所用变色硅胶与金线莲蒴果的重量比为80-100:1。步骤2)所述专用培养基为1/2MS+0.5mg/LNAA+0.7wt%琼脂+3wt%蔗糖+15wt%马铃薯提取液,调pH5.6-5.8。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可突破现有金线莲种子繁殖周期短的局限性,克服金线莲种子保存技术的不足,有效保持种子活力,以实现金线莲种子的长时间保存,并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保存2年后的金线莲种子在专用培养基下的萌芽率仍可达82.9%,为金线莲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也适用于兰科开唇兰属其他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此。步骤1)于10-11月间采集成熟、未开裂的金线莲蒴果(若采集时间过早种子未成熟,萌芽率降低,若采集时间过晚蒴果开裂,种子散落不易进行保存);刮除金线莲蒴果表面微绒毛,用清水冲洗30min,取出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质量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30s,再于质量浓度为0.1%的升汞中消毒20min,取出后用纯净水冲洗3遍;步骤2)将装有变色硅胶的培养皿经120℃微波灭菌120s,然后取出,置于超净工作台中冷却;如此重复灭菌3-5次至变色硅胶呈深蓝色;用灭菌过的滤纸吸干金线莲蒴果表面水分,然后将金线莲蒴果置于无菌称量纸中,放入装有金线莲蒴果重量80倍变色硅胶的培养皿中脱水干燥20d,至表皮开裂;干燥期间发现硅胶从深蓝色变成粉红色时要及时更换,以保证金线莲蒴果充分干燥;步骤3)将干燥至开裂的金线莲蒴果在无菌条件下,于灭菌离心管中收集其所含金线莲种子,密封后用蜡封口,并于4℃低温环境中保存。1.取上述处理后保存1年的金线莲种子于不同培养基中进行萌发试验,具体是分别以MS+0.5mg/LNAA+0.7wt%琼脂+3wt%蔗糖、1/2MS+0.5mg/LNAA+0.7wt%琼脂+3wt%蔗糖与1/2MS+0.5mg/LNAA+0.7wt%琼脂+3wt%蔗糖+15wt%马铃薯提取液为培养基,调节其pH值为5.6-5.8,高温灭菌后分别分装于兰花培养瓶中,每瓶分装培养基40-50mL,冷却后备用;在超净工作台上将金线莲种子分别均匀撒播于培养基表面,每瓶撒播100-150颗种子,于(25±2)℃进行暗室培养,结果见表1。所用马铃薯提取液是将马铃薯去皮后按200g/L加水煮30min,过滤,取滤液即得。表1不同培养基对金线莲种子萌发效果的影响由表1可见,采用1/2MS+0.5mg/LNAA+0.7wt%琼脂+3wt%蔗糖+15wt%马铃薯提取液为培养基时,金线莲种子萌发快,萌发情况较好。2.取上述处理后保存2年的金线莲种子分两份进行无菌播种,具体是将其中一份以1/2MS+0.5mg/LNAA+0.7wt%琼脂+3wt%蔗糖+15wt%马铃薯提取液为专用培养基,另一份以KnudsonC+20wt%马铃薯提取液为培养基,调节各培养基的pH值为5.6,然后将所用培养基经高温灭菌后分别分装于兰花培养瓶中,每瓶分装培养基40-50mL,冷却后备用;在超净工作台上将金线莲种子均匀撒播于各培养基表面,每瓶撒播100-150颗种子,于(25±2)℃进行暗室培养。结果显示,采用KnudsonC培养基培养60d后种子开始萌发,萌发率为58.7%;而采用本专利技术专用培养基处理的种子,培养40d后开始萌发,萌发率为82.9%,65d后萌发出较为整齐的绿色小苗。同期采集野外成熟、未开裂的金线莲蒴果进行无菌播种对比实验,具体是先刮除金线莲蒴果表面微绒毛,用清水冲洗30min,取出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质量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30s,再于质量浓度为0.1%的升汞中消毒20min,取出后用纯净水冲洗3-5遍,然后用2把镊子,其中一把夹住蒴果果柄,另一把将蒴果撑裂,将收集的细小种子分为两份,其中一份以1/2MS+0.5mg/LNAA+0.7wt%琼脂+3wt%蔗糖+15wt%马铃薯提取液为专用培养基,另一份以KnudsonC+20wt%马铃薯提取液为培养基,调节各培养基的pH值为5.6,然后将所用培养基经高温灭菌后分别分装于兰花培养瓶中,每瓶分装培养基40-50mL,冷却后备用;在超净工作台上将金线莲种子均匀撒播于各培养基表面,每瓶撒播100-150颗种子,于(25±2)℃进行暗室培养。结果显示,采用KnudsonC培养基培养60d后种子开始萌发,萌发率为60.4%;而采用本专利技术专用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线莲种子采收后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采收后的保存及保存后的萌发两部分,其操作包括以下步骤:1)采收后的保存:a. 消毒:于每年10‑11月间采集成熟、未开裂的金线莲蒴果,刮除表面微绒毛,用清水冲洗30min,取出后用质量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30s,再于质量浓度为0.1%的升汞中消毒20min,取出后用纯净水冲洗3‑5遍;b. 脱水干燥:将金线莲蒴果表面的水分用灭菌过的滤纸吸干,然后将其放入装有变色硅胶的培养皿中脱水干燥20‑30d,至表皮开裂;c. 密封保存:将干燥至开裂的金线莲蒴果在无菌条件下,于灭菌离心管中收集其所含金线莲种子,密封后用蜡封口,并于4℃低温环境中保存;2)保存后的萌发:将密封保存的金线莲种子置于专用培养基中进行萌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线莲种子采收后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采收后的保存及保存后的萌发两部分,其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采收后的保存:
a.消毒:于每年10-11月间采集成熟、未开裂的金线莲蒴果,刮除表面微绒毛,用清水冲洗30min,取出后用质量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30s,再于质量浓度为0.1%的升汞中消毒20min,取出后用纯净水冲洗3-5遍;
b.脱水干燥:将金线莲蒴果表面的水分用灭菌过的滤纸吸干,然后将其放入装有变色硅胶的培养皿中脱水干燥20-30d,至表皮开裂;
c.密封保存:将干燥至开裂的金线莲蒴果在无菌条件下,于灭菌离心管中收集其所含金线莲种子,密封后用蜡封口,并于4℃低温环境中保存;
2)保存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元斌林丛发郭慧慧尤云桂林鸾芳周丽英吴寿华董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