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峰专利>正文

折流填料化粪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4761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处理污水的折流填料化粪池。其主要特征是化粪池的一端有进水管2,另一端有出水管3,化粪池内部被隔墙4分隔为三部分,隔墙4的中部有过水洞口8,在第二道隔墙的进水管一侧,临隔墙设置填料单元体5,填料单元体5的下部由支座10和托件11支撑,在填料单元体的侧面与过水洞口8高度相当的部位开设凹形水槽9,每一格化粪池空间的上方有检查清掏口6,隔墙的上部两侧各设过气孔7,在化粪池的顶部设通气管12。该技术是从提高化粪池效率的角度设计,缩短了污水停留时间,提高了化粪池的容积利用率,并节约了建设材料。(*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把折流沉淀消化的 填料技术应用于化粪池的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背景本技术适用于污水预处理的沉淀消化处理,特别是作为提高工作效率 的技术措施应用于化粪池。在污水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是由预处理工艺和后续 工艺共同实现,化粪池就是属于生活污水的预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的不同阶 段,工作的目的不同,发挥主要作用的因素也不同,其中在预处理阶段主要作 用是通过沉淀实现预处理的目的,生物消化作用等等因素则主要反映在后续工 艺过程中。化粪池作为预处理工艺,作用之一就是沉积和腐化有机物,为后续 处理提供条件,传统化粪池就是依据平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设计。由于化粪 池在长、宽、高的比例等方面都不能满足理想的平流沉淀池的要求,同时受到 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沉淀效率低,污水停留时间长, 一般情况下化粪池的设计污水停留时间在12小时以上,污水处理的容积利用率低。根据浅层沉淀理 论,减小水力半径,提高沉淀效率,缩短沉淀时间,是提高沉淀池工作效率的 有效手段。由于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悬浮物,所以提高化粪池工作效率, 同时需要具有上浮、沉淀、平流等多方向的水力通道,采用多向折流填料可以 减小水力半径以及提供多方向通道,填料本身作为生物菌群的载体,具有接触 消化的功能,共同因素实现化粪池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具有浅层沉淀作用,安装具有折流斜板特点的化粪池工艺,达到沉淀效率提高、容积利用率提高的污水预处理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传统的两格或三格化粪池的基础上,在最后一 道有过水洞口隔墙的进水管一侧侧面部位安装斜向折流填料单元体,利用折流 填料来提高沉淀效率。该工艺采用砖砌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其他符合结构要 求的材料建造,建成横置的化粪池,化粪池的一端是进水端,另一端是出水端, 分别设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与出水管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不同方向,化粪 池的内部从进水端到出水端的过程中被两道隔墙分隔为三格或被一道隔墙分为 两格空间。隔墙的中间部位有过水洞口,污水从进水管端推流前进,通过过水 洞口流向下一空间。化粪池小规格可以采用两格化粪池,在污水处理规模大时, 可采取三格化粪池,沿水流方向,在两格化辨池的隔墙或者三格化粪池的第二 道隔墙过水洞口部位隔墙的来水一侧设置立体的斜向折流填料单元体。填料单 元体由单片的塑料制品填料黏结组成,载体填料呈通体分布过水截面,填料片 之间形成立体的多向通道空间,水流可以从不同通过,沉淀物可以下沉,气体 可以上浮,在填料体与过水洞口联系的部位,填料体开设凹形的横向水流分配 流槽对污水进行均衡分配。填料体呈立方体状,位于隔墙的给水管一侧,在水 力推力作用下,侧面受到隔墙的支撑,填料体的下部由支座和托件支撑固定, 托件可采用混凝土过梁托架或者其他符合强度要求的玻璃钢网架等,填料体由高强难降解的绳索或塑料管材在墙体上固定;进水管的管底标高高于排水管的 管底标高,每格空间的顶部设置清掏检查口。多向折流填料具有大面积的斜面 投影面积,能够加速沉淀,同时具有大量的比表面积,表面附着固定形成生物 膜,也对经过的污水进行吸附和接触消化,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化粪池下部 是沉泥区,在隔墙的上部设过气孔,化粪池顶部设通气管。本技术是污水的预处理工艺,适用于生活污水的化粪处理。本技术的工作机理上,主要针对生活污水对预处理的要求,根据预处理工艺水质要 求不髙的特点,以提髙效率为目的,通过浅层沉淀作用和吸附消化作用实现。 多向折流填料在水力流程中体现了斜板沉淀的作用,根据沉淀作用的方程式, 沉淀表面积与沉淀速率呈正比,与时间呈反比,所以在化粪池的水力流程中安 装折流填料可以提高沉淀速率,缩短污水停留时间。同时多向折流填料也具备 生物载体填料的作用,附着固定厌氧生物膜, 一方面能够对污水进行消化作用, 另一方面生物膜可以吸附污水中的颗粒物质,加速沉淀作用。本技术的有 益之处在于提高预处理的工艺效率,从而缩短污水停留时间,提高了化粪池的 容积利用率和污水处理规模,节约建设材料。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技术的结构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第一方案的水平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图1的B-B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方案的立剖面图。附图中,1、池体2、进水管;3、出水管;4、隔墙;5、填料单元体; 6、检査清掏口; 7、过气孔;8、过水洞口; 9、凹形流槽;10、支座;11、托 件;12、通气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 2、 3所示的第一方案化粪池采用三格空间, 一端有进水管2,另一 端有出水管3,化粪池内部被两道隔墙4分隔为三部分,隔墙4的中部有过水洞 P8,在第二道隔墙的迸水管一侧,临隔墙设置填料单元体5,填料单元体5的 下部由支座10和托件11支撑,在填料单元体的侧面与过水洞口 8高度相当的部位开设凹形水槽9,每一格化粪池空间的上方有检查清掏口6,隔墙的上部两 侧各设过气孔7,在化粪池的顶部设通气管12。进水管2和出水管3可以根据引入和排出方向的需要设在池体的三个方向任选。如图4,采用第二实施方案的两格化粪池,在化粪池的内部用一道隔墙分隔 为两部分空间,其他的设置与第一方案相同。本实施例中化粪池可根据需要选择采用砖砌、钢筋混凝土或其他符合结构 要求的材料生产,根据材料情况可现场施工或预制生产。依据有关的建筑技术 标准设计和施工。权利要求1、一种折流填料化粪池,其特征在于化粪池的一端是进水管,另一端是出水管,内部被隔墙分隔,隔墙的中部有过水洞口,沿水流方向,在后一道隔墙的进水管一侧设置折流填料单元体,填料单元体与隔墙相临的侧面中部开设凹形流槽,填料体的下方是支座和托件,每一格空间的上部有检查清掏口,化粪池顶部有通气管,隔墙的上部设过气孔。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流填料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流填料单 元体位于后一道隔墙的进水管方向一侧,填料体的侧面开设横向的凹形流槽, 凹形流槽的部位通向隔墙的过水洞口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流填料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流填料单 元体由单片的填料黏结组合,填料片上分布斜向的折流条。专利摘要本技术为污水处理装置
提供一种处理污水的折流填料化粪池。其主要特征是化粪池的一端有进水管2,另一端有出水管3,化粪池内部被隔墙4分隔为三部分,隔墙4的中部有过水洞口8,在第二道隔墙的进水管一侧,临隔墙设置填料单元体5,填料单元体5的下部由支座10和托件11支撑,在填料单元体的侧面与过水洞口8高度相当的部位开设凹形水槽9,每一格化粪池空间的上方有检查清掏口6,隔墙的上部两侧各设过气孔7,在化粪池的顶部设通气管12。该技术是从提高化粪池效率的角度设计,缩短了污水停留时间,提高了化粪池的容积利用率,并节约了建设材料。文档编号C02F11/04GK201161967SQ200720312148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5日专利技术者峰 赵 申请人:峰 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流填料化粪池,其特征在于化粪池的一端是进水管,另一端是出水管,内部被隔墙分隔,隔墙的中部有过水洞口,沿水流方向,在后一道隔墙的进水管一侧设置折流填料单元体,填料单元体与隔墙相临的侧面中部开设凹形流槽,填料体的下方是支座和托件,每一格空间的上部有检查清掏口,化粪池顶部有通气管,隔墙的上部设过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峰
申请(专利权)人:赵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