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杆式解锁机构和智能锁具,包括解锁头壳体、解锁杆、解锁头、闭锁轴、导电电极、无线传输通讯部件和螺线管,解锁杆包括解锁杆主体和伸出部;解锁杆主体具有内腔室,内腔室的上盖处设置通孔,通孔内设有顶销;解锁头和闭锁轴依次套设在伸出部,闭锁轴置于解锁头与解锁头壳体之间,闭锁轴能够在闭锁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来回转动,闭锁轴上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凹槽;导电电极设置在解锁头壳体,置于解锁头壳体的侧部;无线传输通讯部件设置在解锁头壳体内部;螺线管设置在解锁头壳体内,用于驱动顶销进入或脱离所述凹槽,从而实现闭锁轴锁定和解锁。其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操作可靠性,使得该解锁机构更好地应用于电力防误闭锁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单杆式解锁机构及智能锁具。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力系统变电站、火电厂等场合内的设备种类多,闭锁锁具种类也多,目前对于这些场合设备上锁具的管理通常采用一种单杆钥匙,该钥匙头部有一个解锁机构伸出来,该机构具有一个解锁头;操作者只需要一只手操作钥匙就可以打开相应设备,但该种方式防误操作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杆式解锁机构及智能锁具,解锁机构具有导电电极,通过导电电极可以给锁具进行供电操作;解锁机构具有无线传输通讯部件,可以与对应设备进行交互通讯和检测,其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操作可靠性,使得该解锁机构能更好地应用于电力防误闭锁领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杆式解锁机构,包括:解锁头壳体;解锁杆,所述解锁杆包括置于所述解锁头壳体内的解锁杆主体和延长至所述解锁头壳体外的伸出部;所述解锁杆主体具有内腔室,所述内腔室的上盖处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顶销;解锁头,套设在所述伸出部的远离所述解锁杆主体的端部;闭锁轴,套设在所述伸出部上,置于所述解锁头与解锁头壳体之间,所述闭锁轴能够在闭锁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来回转动,所述闭锁轴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凹槽;导电电极,设置在所述解锁头壳体,置于所述解锁头壳体的侧部,用于与锁具电连接;无线传输通讯部件,设置在所述解锁头壳体内部,用于与锁具进行通讯;以及螺线管,设置在解锁头壳体内,用于驱动所述顶销进入或脱离所述凹槽,从而实现所述闭锁轴的锁定和解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电极包括固定轴和电极簧片,所述电极簧片套装于所述固定轴内,所述电极簧片用于对锁具供电,所述导电电极通过轴销固定于所述解锁头壳体的侧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轴的下端面具有螺纹孔,适于采用螺钉固定导电片或者焊接线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传输通讯部件包括红外器件和环形PCB板,所述红外器件焊接于所述环形PCB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器件包含一个接收型红外二极管和一个发射型红外二极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电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电电极通过轴销分别固定于所述解锁头壳体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单杆式解锁机构还包括霍尔检测组件和与所述霍尔检测组件相配合的磁钢组件,所述霍尔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解锁头壳体上,所述磁钢组件设置在所述闭锁轴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解锁头内还设置有用于读取锁具锁芯码值的读码线圈。还涉及一种锁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单杆式解锁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单杆式解锁机构及智能锁具,解锁机构具有导电电极,通过导电电极可以给锁具进行供电操作;解锁机构具有无线传输通讯部件,可以与对应设备进行交互通讯和检测,其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操作可靠性,使得该解锁机构能更好地应用于电力防误闭锁领域。另外单杆式解锁机构为一种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任务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小型模块进行替换,而且解锁头单手操作与解锁头内部的解闭锁装置相结合,使得解锁钥匙不仅具备供电及无线检测传输功能,还能够满足需要依据严格的逻辑顺序进行解闭锁锁具的应用场合,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所以多任务间切换较为方便,便于维护和更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加深了解锁钥匙的技术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单杆式解锁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解锁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导电电极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无线传输通讯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解锁头壳体的剖视示意图;其中:1-解锁杆,2-解锁头,3-闭锁轴,4-顶销,5-解锁头盖板,6-无线传输通讯部件,61-红外器件,62-环形PCB板,7-导电电极,71-电极簧片,72-固定轴,73螺钉孔,74-轴销孔,8-解锁头壳体,81-安装孔,82-电极装配孔,9-螺线管,10-轴销,11-销钉,12-磁钢组件,13-解锁头轴销,14-伸出部,15-解锁杆主体,16-容置空间,17-通孔,18-销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单杆式解锁机构及智能锁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种单杆式解锁机构,包括解锁头壳体8、解锁杆1、解锁头2、闭锁轴3、导电电极7、无线传输通讯部件6和螺线管9。如图2所示,解锁杆1包括置于解锁头壳体8内的解锁杆主体15和延长至解锁头壳体8外的伸出部14。解锁杆主体15具有内腔室,所述内腔室的上盖处设置通孔17,所述通孔17内设有顶销4。解锁头2套设在伸出部14的远离解锁杆主体15的端部,图1中解锁头2置于伸出部14的上端部,采用解锁头轴销13将解锁头2固定在解锁杆1上,其中解锁头轴销13与销孔18相对应。闭锁轴3套设在伸出部14上,闭锁轴3置于解锁头2与解锁头壳体8之间,闭锁轴3能够在闭锁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来回转动,闭锁轴3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凹槽。导电电极7设置在解锁头壳体8,导电电极7置于解锁头壳体8的侧部,用于与锁具电连接。无线传输通讯部件6设置在解锁头壳体8内部,用于与锁具进行通讯。螺线管9设置在解锁头壳体8内,螺线管9的一端置于解锁杆主体15的容置空间16中,采用销钉11将螺线管9固定在解锁杆主体15上,螺线管9用于驱动顶销4进入或脱离所述凹槽,从而实现闭锁轴3锁定和解锁。其中,可通过安装孔81将解锁头壳体8固定于手持设备上,以便于维修、更换。优选地,解锁头壳体8上端部还设置有解锁头盖板5。解锁机构具有导电电极,通过导电电极可以给锁具进行供电操作;解锁机构具有无线传输通讯部件,可以与对应设备进行交互通讯和检测,其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操作可靠性,使得该解锁机构能更好地应用于电力防误闭锁领域。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导电电极7包括固定轴72和电极簧片71。电极簧片71套装于固定轴72内,电极簧片71在固定轴72上的轴向直线运动被限制,轴向旋转方向可自由运动,电极簧片71用于对锁具供电,导电电极7通过轴销10固定于解锁头壳体8的侧部,其中电极7置于电极装配孔82中。固定销72上的轴销孔74与解锁头壳体8两侧的轴销孔对直,固定销72下部分套装于解锁头壳体8内部,电极簧片71弹片部位装置于解锁头壳体8外部。优选地,固定轴72的下端面具有螺纹孔73,适于采用螺钉固定导电片或者焊接线缆。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无线传输通讯部件包括红外器件61和环形PCB板62。红外器件61焊接于环形PCB板62上。优选地,红外器件61包含一个接收型红外二极管和一个发射型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杆式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解锁头壳体(8);解锁杆(1),所述解锁杆(1)包括置于所述解锁头壳体(8)内的解锁杆主体(15)和延长至所述解锁头壳体(8)外的伸出部(14);所述解锁杆主体(15)具有内腔室,所述内腔室的上盖处设置通孔(17),所述通孔(17)内设有顶销(4);解锁头(2),套设在所述伸出部(14)的远离所述解锁杆主体(15)的端部;闭锁轴(3),套设在所述伸出部(14)上,置于所述解锁头(2)与解锁头壳体(8)之间,所述闭锁轴(3)能够在闭锁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来回转动,所述闭锁轴(3)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凹槽;导电电极(7),设置在所述解锁头壳体(8),置于所述解锁头壳体(8)的侧部,用于与锁具电连接;无线传输通讯部件(6),设置在所述解锁头壳体(8)内部,用于与锁具进行通讯;以及螺线管(9),设置在解锁头壳体(8)内,用于驱动所述顶销(4)进入或脱离所述凹槽,从而实现所述闭锁轴(3)锁定和解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杆式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解锁头壳体(8);
解锁杆(1),所述解锁杆(1)包括置于所述解锁头壳体(8)内的解锁杆主体(15)和延长至所述解锁头壳体(8)外的伸出部(14);所述解锁杆主体(15)具有内腔室,所述内腔室的上盖处设置通孔(17),所述通孔(17)内设有顶销(4);
解锁头(2),套设在所述伸出部(14)的远离所述解锁杆主体(15)的端部;
闭锁轴(3),套设在所述伸出部(14)上,置于所述解锁头(2)与解锁头壳体(8)之间,所述闭锁轴(3)能够在闭锁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来回转动,所述闭锁轴(3)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凹槽;
导电电极(7),设置在所述解锁头壳体(8),置于所述解锁头壳体(8)的侧部,用于与锁具电连接;
无线传输通讯部件(6),设置在所述解锁头壳体(8)内部,用于与锁具进行通讯;以及
螺线管(9),设置在解锁头壳体(8)内,用于驱动所述顶销(4)进入或脱离所述凹槽,从而实现所述闭锁轴(3)锁定和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杆式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极(7)包括固定轴(72)和电极簧片(71),所述电极簧片(71)套装于所述固定轴(72)内,所述电极簧片(71)用于对锁具供电,所述导电电极(7)通过轴销(10)固定于所述解锁头壳体(8)的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学文,李启平,陈鹏智,蒋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