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太阳能板,包括上下两侧对角分别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的陶瓷板基体,所述陶瓷板基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水通道和若干个平行排列的第四水通道,上下两侧还分别设有与各个第四水通道相互连通的第二水通道和第三水通道,所述第二水通道还与第一水通道相连通,第一水通道一端和位于陶瓷板基体最右侧的第四水通道一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通,第一水通道从进水口处至其末端其壁厚由大至小逐渐变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陶瓷太阳能板,增强了在换水过程中进水口附近的抗爆裂能力,同时由于进水口处壁厚更大,故进水口附近有更强的吸热能力,降低了水的温差对板体的温度载荷,进一步提高了板体防爆裂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陶瓷太阳能板。
技术介绍
板式陶瓷太阳能热水器发展的时间不长,由于其造价低廉、取材方便等诸多优点,在民生、光伏等产业方面都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就目前而言,陶瓷型太阳能板的应用尚不广泛,在应用中存在易爆裂等问题;爆裂的原因主要是由陶瓷材料脆硬的特点和现有陶瓷太阳能热水器结构不合理进而产生较大的热应力造成的。现有板式陶瓷太阳能板的换水过程中,由于冷水(15℃左右)被加压,急冲进板体内,造成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在进水口附近的温度(一般大于50℃)骤降,整个板体的陶瓷材料受冷热不均衡,产生热应力,造成板体的爆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缓解爆裂的陶瓷太阳能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陶瓷太阳能板,包括上下两侧对角分别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的陶瓷板基体,所述陶瓷板基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水通道和若干个平行排列的第四水通道,上下两侧还分别设有与各个第四水通道相互连通的第二水通道和第三水通道,所述第二水通道还与第一水通道相连通,第一水通道一端和靠近陶瓷板基体一侧的第四水通道一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通,第一水通道从进水口处至其末端其壁厚由大至小逐渐变化。优选地,所述第三水通道从进水口处至其末端,其壁厚由大至小逐渐变化。优选地,所述第二水通道和靠近陶瓷板基体一侧的第一水通道从出水口处至其各自末端,各自壁厚由大至小逐渐变化。优选地,所述第三水通道与第一水通道相连通。优选地,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口径尺寸一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陶瓷太阳能板,进水口处的水通道壁厚大于板体其他部分壁厚,抵抗水的冲击能力和抵抗由温度变化产生的热应力的能力较强,故增强了在换水过程中进水口附近的抗爆裂能力,同时由于进水口处壁厚更大,所以陶瓷材料较板体其他部位更多,故进水口附近有更强的吸热能力,使自来水或者地下水在经过进水口处的水通道时,水温更容易上升,降低了水的温差对板体的温度载荷,从而对陶瓷型太阳能板起到有效保护作用,降低其发生爆裂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陶瓷太阳能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陶瓷太阳能板沿图1中A-A方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陶瓷太阳能板沿图1中B-B方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陶瓷太阳能板沿图1中C-C方向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陶瓷太阳能板沿图1中D-D方向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陶瓷太阳能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陶瓷太阳能板沿图6中E-E方向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陶瓷太阳能板沿图6中F-F方向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陶瓷太阳能板沿图6中G-G方向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陶瓷太阳能板沿图6中H-H方向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水口;2、第一水通道;3、出水口;4、第二水通道;5、第三水通道;6、陶瓷板基体;7、第四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陶瓷太阳能板结构示意图,包括陶瓷板基体6,陶瓷板基体6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水通道2和若干个平行排列第四水通道7,陶瓷板基体6内上下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二水通道4和第三水通道5,第二水通道4和第三水通道5分别与各个第四水通道7均相互连通,同时第二水通道4和第三水通道5还和第一水通道2也相互连通。陶瓷板基体6上下两侧边对角分别设有出水口3和进水口1。进水口1与第一水通道2经由第三水通道5相连的一端相连通,出水口3与靠近陶瓷板基体6一侧的第四水通道7经由第二水通道4相连的一端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和出水口3的口径尺寸一致。如图2-3所示,第三水通道5和第一水通道2从进水口处至其各自末端,各自壁厚由大至小逐渐变化。如图4-5所示,第二水通道4和靠近陶瓷板基体6一侧的第四水通道7从出水口处至其各自末端,各自壁厚由大至小逐渐变化。在换水过程中,自来水或者地下水(15℃左右)通过进水口进入温度较高的板式陶瓷太阳能板内(一般大于50℃),进水口附近的壁厚较大,抵抗水的冲击能力和抵抗由温度变化产生的热应力的能力较强,故增强了在换水过程中进水口附近的抗爆裂能力,同时,进水口附近的陶瓷材料较板体的其他部位更多,水进入板体内,在水道内被加热;在出水口附近壁厚的设计同入水口附近的壁厚设计相同,可增强陶瓷太阳能板应用的广泛性,这种设计也可增强陶瓷太阳能板出水口附近水通道的强度。进水口1和出水口3的口径尺寸一致,便于规模化生产制造。本技术的陶瓷太阳能板的结构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将介绍本技术陶瓷太阳能板另一变化实施例,且为了便于比较实施例之间的相异处并简化说明,在下文的实施例中使用相同的符号标注相同的部件。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本技术的陶瓷太阳能板结构示意图,包括陶瓷板基体6,陶瓷板基体6内从左至右依次第一水通道2和若干个平行排列第四水通道7,陶瓷板基体内上下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二水通道4和第三水通道5,第二水通道4和第三水通道5与各个第四水通道7相互连通,第三水通道5与第一水通道2均不连通。陶瓷板基体6上下两侧对角分别设有出水口3和进水口1。进水口1与第一水通道2的一端相连通,不与第三水通道5连通。出水口3与靠近陶瓷板基体6一侧的第四水通道7经由第二水通道4相连的一端相连通。如图7-8所示,位于陶瓷板基体最左侧的第一水通道2为波浪形结构,其两侧设置有翼板,翼板可加强第一水通道2抗冲击能力。第一水通道2和第三水通道5从进水口处至各自其末端,各自壁厚由大至小逐渐变化。如图9-10所示,第二水通道4和靠近陶瓷板基体6一侧的第四水通道7从出水口处至其各自末端,各自壁厚由大至小逐渐变化。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技术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陶瓷太阳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侧对角分别设有出水口(3)和进水口(1)的陶瓷板基体(6),所述陶瓷板基体(6)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水通道(2)和若干个平行排列的第四水通道(7),上下两侧还分别设有与各个第四水通道(7)相互连通的第二水通道(4)和第三水通道(5),所述第二水通道(4)还与第一水通道(2)相连通,第一水通道(2)一端和靠近陶瓷板基体(6)一侧的第四水通道(7)一端分别与进水口(1)和出水口(3)相连通,第一水通道(2)从进水口(1)处至其末端其壁厚由大至小逐渐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太阳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侧对角分别设有出水口(3)和进水
口(1)的陶瓷板基体(6),所述陶瓷板基体(6)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水通道(2)和
若干个平行排列的第四水通道(7),上下两侧还分别设有与各个第四水通道(7)相互连通
的第二水通道(4)和第三水通道(5),所述第二水通道(4)还与第一水通道(2)相连通,
第一水通道(2)一端和靠近陶瓷板基体(6)一侧的第四水通道(7)一端分别与进水口(1)
和出水口(3)相连通,第一水通道(2)从进水口(1)处至其末端其壁厚由大至小逐渐变
化。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涛,宗治方,邓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