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数据传输转接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4154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3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性数据传输转接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和第二连接器本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胶芯上壳、胶芯下壳、IP6母座连接器、第一线路板、接触铜针、第一胶芯、第一磁铁组合;第一连接器外壳后端具有供IP6母座连接器露出的插接孔;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前端具有供接触铜针的端部露出的第一对接窗口;第二连接器本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胶芯后壳、胶芯前盖、第二磁铁组合、第二线路板、金属端子、压铸壳;第二连接器外壳的后端第二对接窗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第一连接器本体与第二连接器本体可以通过两组磁铁组合进行对接连接,利用铜针与金属端子实现电连接,实现数据转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指一种磁性数据传输转接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机、IPAD等数码产品用的数据线一般是线主体与两端接头本体连接成不可拆分的整体式结构,一旦拆分则整个数据线报废。这种结构方式,数据线在使用时会频繁与手机、IPAD等产品的接口反复拔插,虽然相关测试表面拔插使用寿命很长,但是实际使用时,往往很容易造成数据线甚至是手机等接口的松动、接触不良等情况,造成手机或数据线的损坏,而无论是手机或者数据线的损坏,一般而言都是难以修复的,只能更换手机和更换数据线,这样不但对消费者而言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费,对社会资源也是极大的浪费。另外,一般而言不同种类的数据线连接器之间不能转接使用,一定程度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现有产品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磁性数据传输转接连接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性数据传输转接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和第二连接器本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胶芯上壳、胶芯下壳、IP6母座连接器、第一线路板、接触铜针、第一胶芯、第一磁铁组合;其中,胶芯上壳、胶芯下壳上下对接组装形成第一连接器外壳,IP6母座连接器、第一线路板、接触铜针沿第一连接器外壳内部从后向前依次连接组装,第一连接器外壳后端具有供IP6母座连接器露出的插接孔;第一胶芯定位接触铜针,位于接触铜针外围;第一磁铁组合位于第一胶芯的两侧外围并位于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前端内部;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前端具有供接触铜针的端部露出的第一对接窗口;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胶芯后壳、胶芯前盖、第二磁铁组合、第二线路板、金属端子、压铸壳;其中,胶芯后壳、胶芯前盖前后对接组装形成第二连接器外壳,第二连接器外壳的后端形成与第一连接器本体前端的第一对接窗口相对应的第二对接窗口,第二线路板的后端部与金属端子连接且金属端子后端面由第二对接窗口露出并且可与第一连接器本体的接触铜针对接接触;第二磁铁组合位于第二线路板后端部的两侧外围;第二线路板的前端穿出第二连接器外壳的前端并且位于压铸壳内,金属端子沿第二线路板上下表面延伸至第二线路板的中前部,且压铸壳上下表面开设有供金属端子的中前端露出的窗口。所述第一磁铁组合、第二磁铁组合分别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卧式U形形状。所述第一胶芯呈十字形,第一胶芯的上下端面设有定位孔,对应地,所述胶芯上壳、胶芯下壳内部分别设有与定位孔相应的定位柱;胶芯上壳、胶芯下壳的内部还设有限位第一磁铁组合的限位肋。所述胶芯后壳与胶芯前盖通过设置在胶芯后壳上的卡扣和设置在胶芯前盖对应处的卡孔对接组装。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第一连接器本体与第二连接器本体可以通过两组磁铁组合进行对接连接,利用铜针与金属端子实现电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利用第一连接器本体后端的IP6母座连接器可以与其他数据线进行连接,再通过其内部的第一线路板转换成接触铜针的数据输出方式,由接触铜针与第二连接器本体中第二线路板上的金属端子对接,转换成金属端子的数据输出方式,从而实现数据转接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组合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连接器本体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二连接器本体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是一种磁性数据传输转接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1和第二连接器本体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1包括组装在一起的胶芯上壳11、胶芯下壳12、IP6母座连接器13、第一线路板14、接触铜针15、第一胶芯16、第一磁铁组合17;其中,胶芯上壳11、胶芯下壳12上下对接组装形成第一连接器外壳,IP6母座连接器13、第一线路板14、接触铜针15沿第一连接器外壳内部从后向前依次连接组装,第一连接器外壳后端具有供IP6母座连接器13露出的插接孔101;第一胶芯16定位接触铜针15,位于接触铜针15外围;第一磁铁组合17位于第一胶芯16的两侧外围并位于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前端内部;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前端具有供接触铜针15的端部露出的第一对接窗口102;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2包括组装在一起的胶芯后壳21、胶芯前盖22、第二磁铁组合23、第二线路板24、金属端子25、压铸壳26;其中,胶芯后壳21、胶芯前盖22前后对接组装形成第二连接器外壳,第二连接器外壳的后端形成与第一连接器本体1前端的第一对接窗口102相对应的第二对接窗口201,第二线路板24的后端部与金属端子25连接且金属端子25后端面由第二对接窗口201露出并且可与第一连接器本体1的接触铜针15外端部对接接触;第二磁铁组合23位于第二线路板24后端部的两侧外围;第二线路板24的前端穿出胶芯前盖22即第二连接器外壳的前端并且位于压铸壳26内,金属端子25沿第二线路板24上下表面延伸至第二线路板24的中前部,且压铸壳26上下表面开设有供金属端子25的中前端露出的窗口261。所述第一磁铁组合17、第二磁铁组合23分别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卧式U形形状,以便使得第一磁铁组合17之间形成避让第一胶芯16的空间,使得第二磁铁组合23之间形成避让第二线路板24的空间,使连接器本体的结构更为紧凑。所述第一胶芯16呈十字形,第一胶芯16的上下端面设有定位孔161,对应地,所述胶芯上壳11、胶芯下壳12内部分别设有与定位孔相应的定位柱121,便于第一胶芯16与胶芯上壳11、胶芯下壳12之间的定位组装;胶芯上壳11、胶芯下壳12的内部还设有限位第一磁铁组合17的限位肋121。所述胶芯后壳21与胶芯前盖22通过设置在胶芯后壳21上的卡扣211和设置在胶芯前盖22对应处的卡孔221对接组装。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第一连接器本体1与第二连接器本体2可以通过两组磁铁组合进行对接连接,利用接触铜针15与金属端子25实现电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利用第一连接器本体1后端的IP6母座连接器13可以与其他数据线进行连接,再通过其内部的第一线路板转换成接触铜针的数据输出方式,由接触铜针与第二连接器本体中第二线路板上的金属端子对接,转换成金属端子的数据输出方式,从而实现数据转接连接。此外,本技术采用这种方式,与手机、IPAD等连接的接头端可以始终与产品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性数据传输转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和第二连接器本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胶芯上壳、胶芯下壳、IP6母座连接器、第一线路板、接触铜针、第一胶芯、第一磁铁组合;其中,胶芯上壳、胶芯下壳上下对接组装形成第一连接器外壳,IP6母座连接器、第一线路板、接触铜针沿第一连接器外壳内部从后向前依次连接组装,第一连接器外壳后端具有供IP6母座连接器露出的插接孔;第一胶芯定位接触铜针,位于接触铜针外围;第一磁铁组合位于第一胶芯的两侧外围并位于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前端内部;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前端具有供接触铜针的端部露出的第一对接窗口;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胶芯后壳、胶芯前盖、第二磁铁组合、第二线路板、金属端子、压铸壳;其中,胶芯后壳、胶芯前盖前后对接组装形成第二连接器外壳,第二连接器外壳的后端形成与第一连接器本体前端的第一对接窗口相对应的第二对接窗口,第二线路板的后端部与金属端子连接且金属端子后端面由第二对接窗口露出并且可与第一连接器本体的接触铜针对接接触;第二磁铁组合位于第二线路板后端部的两侧外围;第二线路板的前端穿出第二连接器外壳的前端并且位于压铸壳内,金属端子沿第二线路板上下表面延伸至第二线路板的中前部,且压铸壳上下表面开设有供金属端子的中前端露出的窗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性数据传输转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和第二连接器本体,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胶芯上壳、胶芯下壳、IP6母座连接器、第一线路板、接触铜针、第一胶芯、第一磁铁组合;其中,胶芯上壳、胶芯下壳上下对接组装形成第一连接器外壳,IP6母座连接器、第一线路板、接触铜针沿第一连接器外壳内部从后向前依次连接组装,第一连接器外壳后端具有供IP6母座连接器露出的插接孔;第一胶芯定位接触铜针,位于接触铜针外围;第一磁铁组合位于第一胶芯的两侧外围并位于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前端内部;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前端具有供接触铜针的端部露出的第一对接窗口;
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包括组装在一起的胶芯后壳、胶芯前盖、第二磁铁组合、第二线路板、金属端子、压铸壳;其中,胶芯后壳、胶芯前盖前后对接组装形成第二连接器外壳,第二连接器外壳的后端形成与第一连接器本体前端的第一对接窗口相对应的第二对接窗口,第二线路板的后端部与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羲阳松张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益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