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蒲重良专利>正文

上流叠式污水处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361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流叠式污水处理机,包括壳体,进水管和出水口,其中壳体内部分为反应池和澄清池,澄清池环绕在反应池的上部外围,进水管位于反应池的底部,出水口位于澄清池的上部;进水管上间隔地设置有布水管和回流管,其中回流管的长度大于布水管;反应池的中部设置有一个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由板材和管道组成,上部均布有二次回流管和曝气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占地少,能节约投资、降低运行费、节约能源,处理效率高。(*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设备。在现有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处理中,所适用的技术主要是两大类(1)是已被广泛应用的生化法,包括有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生物吸附和氧化法等,它的主要特点是靠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水污染物,借此达到治理污水之目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成熟,BOD5去除率高;但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污泥量大,需回流,且易发生污泥膨胀,能耗较高,耐冲击负荷差,不易操作管理等;氧化沟法处理工艺成熟,BOD5去除率高,可实现脱氧反硝化,氮的去除率较高,耐冲击负荷较大,可实现无设施的污泥回流,不易发生污泥膨胀;但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能耗较高等;生物吸附和氧化法也存在类似的情况。(2)是已被一些国家和地区及行业推广应用的物化法,其主要处理机理是通过一定的物理条件,加入化学药品,使得废水变为洁水,其主要作用为化学物理作用。物化法处理工艺工程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混凝剂的用量较高且由于受到混凝剂性能的限制,CODcr和BOD5去除率仅60%左右,NH3去除率仅40%左右,出水往往达不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一级标准,处理污泥时需大量的药品费,运行费用高,且污泥难处理,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少,能节约投资、降低运行费、节约能源,处理效率高的上流叠式污水处理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上流叠式污水处理机,包括壳体,进水管和出水口,其中壳体内部分为反应池和澄清池,澄清池环绕在反应池的上部外围,进水管位于反应池的底部,出水口位于澄清池的上部;所述的进水管上间隔地设置有布水管和回流管,其中回流管的长度大于布水管,回流管和布水管均位于反应池的底部;反应池的中部设置有一个三相分离器,所述的三相分离器由板材和管道组成,其中每两块板材构成一个单元,每单元中的两板材之间形成“∧”型,形成“∧”型的两板材的顶部与管道连通,管道穿过壳体延至壳体外,又每单元之间留有一条供污水通过的缝隙;反应池的上部均布有二次回流管和曝气头,二次回流管的底部设置有回流导向环。本技术所述的澄清池与反应池之间设有污泥回流孔;反应池的底部设有污泥排放管,污泥排放管穿过壳体延至壳体外。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污水经粗格栅、水泵、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进入高位配水槽,然后进入本技术的进水管及布水管,再进入反应池的底部,在水力作用下以推流形式向上流升,在通过回流管后又回到布水管,使污水从反应池的底部到回流管的顶部反复循环,厌氧菌及载体在污水的上升速度的作用下,最广泛地与污水接触,达到迅速降解污染物之目的,使污染物被分解成CH4、CO2、H2S和沼气等。被处理过的污水经三相分离器溢水上升,沼气被三相分离器的管道收集引出利用,污泥菌体被三相分离器滞留在下水体中,当污泥由于沉降至回流管口时被吸力引导进入回流管,又与新的污水接触,如此反复。污泥超多时,通过污泥排放管适时排放。经三相分离器溢出的水,由于水力的上升作用,水逐步上升,进入缺氧处理层进一步处理。随着水流的上升,污水进入接触氧化层处理,接触氧化后经好氧处理的污水经二次回流管回流到缺氧处理区反复循环处理,达到进一步处理之目的,其中回流导向环用作回流导向,曝气头作曝气用。随着水流的上升,进行完全好氧曝气处理,进一步去除污染物,处理后的洁水经澄清池出水口排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处理效果好本技术是将厌氧、缺氧、好氧在一个设备内以重叠方式、同一时间完成,尤其是厌氧和好氧在一个水体内完成,现有工艺是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处理效率高,BOD可达2~30kg/m3.d,去除磷,脱氮的效果很好。但它不同于现有技术的A2/O和A/O法,A2/O法是靠在一个独立的厌氧设备里将污水厌氧处理后,流入第二个水池进行缺氧、好氧,靠运动力反复回流而达到处理的,而他们在厌氧池与好氧池均是分开的,且都是平行的横向流动,它们的处理效率低,一般BOD的去除率只有0.5~0.8kg/m3.d,而本技术厌氧到好氧是在一个容器内完成,且废水是向上流动在不增加动力的情况下达到两次回流,比现有技术节约能源,提高效率5~30倍,水处理效果好,效率高。2、节约投资本技术可节省一次性投资,现有技术每处理1立方米/日需投资600元~1500元,而本技术达到同样处理效果只需投入450元,节约投资25%~70%。3、节约土地资源现有技术处理1万吨/日污水,需占地为2~8亩,而本工艺只需土地1亩,节约用地50%以上。4、可模块化设计本技术日处理污水可从几十立方米到数十万立方米。5、水处理费用低每处理1吨水的人工费、电费等直接运行费在0.09元以内(即COD在350mg/L,电费按0.8元/KW.h计算)。而现有技术每处理1吨水的直接费用在0.2~0.5元,本技术可比现有技术节约55%以上。6、污泥少比SBR和氧化沟少65%以上的污泥,减轻了污泥的处理费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污水处理厂中应用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上流叠式污水处理机,包括壳体1,进水管2和出水口3,其中壳体1内部分为反应池4和澄清池5,澄清池5环绕在反应池4的上部外围,进水管2位于反应池4的底部,出水口3位于澄清池5的上部。进水管2上间隔地设置有布水管6和回流管7,其中回流管7的长度大于布水管6,回流管7和布水管6均位于反应池4的底部。反应池4的中部设置有一个三相分离器8,所述的三相分离器8由板材9和管道10组成,其中板材9可为钢板或石板,每两块板材9构成一个单元,每单元中的两板材9之间形成“∧”型,形成“∧”型的两板材9的顶部与管道10连通,管道10穿过壳体1延至壳体1外,又每单元之间留有一条供污水通过的缝隙11。反应池4的上部均布有二次回流管12和曝气头13,二次回流管12的底部设置有回流导向环14。本技术在澄清池5与反应池4之间设有污泥回流孔15;反应池4的底部设有污泥排放管16,污泥排放管16穿过壳体1延至壳体1外。权利要求1.一种上流叠式污水处理机,包括壳体(1),进水管(2)和出水口(3),其中壳体(1)内部分为反应池(4)和澄清池(5),澄清池(5)环绕在反应池(4)的上部外围,进水管(2)位于反应池(4)的底部,出水口(3)位于澄清池(5)的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2)上间隔地设置有布水管(6)和回流管(7),其中回流管(7)的长度大于布水管(6),回流管(7)和布水管(6)均位于反应池(4)的底部;反应池(4)的中部设置有一个三相分离器(8),所述的三相分离器(8)由板材(9)和管道(10)组成,其中每两块板材(9)构成一个单元,每单元中的两板材(9)之间形成“∧”型,形成“∧”型的两板材(9)的顶部与管道(10)连通,管道(10)穿过壳体(1)延至壳体(1)外,又每单元之间留有一条供污水通过的缝隙(11);反应池(4)的上部均布有二次回流管(12)和曝气头(13),二次回流管(12)的底部设置有回流导向环(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流叠式污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澄清池(5)与反应池(4)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流叠式污水处理机,包括壳体(1),进水管(2)和出水口(3),其中壳体(1)内部分为反应池(4)和澄清池(5),澄清池(5)环绕在反应池(4)的上部外围,进水管(2)位于反应池(4)的底部,出水口(3)位于澄清池(5)的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2)上间隔地设置有布水管(6)和回流管(7),其中回流管(7)的长度大于布水管(6),回流管(7)和布水管(6)均位于反应池(4)的底部;反应池(4)的中部设置有一个三相分离器(8),所述的三相分离器(8)由板材(9)和管道(10)组成,其中每两块板材(9)构成一个单元,每单元中的两板材(9)之间形成“∧”型,形成“∧”型的两板材(9)的顶部与管道(10)连通,管道(10)穿过壳体(1)延至壳体(1)外,又每单元之间留有一条供污水通过的缝隙(11);反应池(4)的上部均布有二次回流管(12)和曝气头(13),二次回流管(12)的底部设置有回流导向环(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重良
申请(专利权)人:蒲重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