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河蟹五期幼蟹成活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534201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品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河蟹五期幼蟹成活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培育池的建设及水草种植、饵料生物的培养、大眼幼体的选择和放养、五期幼蟹的培育、水质调控、敌害防治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五期幼蟹培育过程中,通过选择高质量大眼幼体、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改进的生物堆肥发酵方法,使用生物堆肥肥水培育天然生物饵料,并在不同阶段投喂不同蛋白比例的人工配合饲料及其辅料,为蟹种提供适口性好、营养均衡的饵料;在蟹种培育过程中确保水质、底质处于一个良性动态平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草、水、种、饵”四个大方面进行技术创新集成,以提高Ⅴ期幼蟹成活率。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五期幼蟹平均成活率达51.8%。

Method for improving survival rate of five stage crab larva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quatic product breeding,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young crab in the five stage of the crab. The method includes cultivating pool construction and planting of the plants, bait biological cultivation, megalopa selection and stocking, five juvenile crab cultivation, water quality contro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armful steps, the invention in the five period of juvenile crab breeding process,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high quality Megalopae and build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biological fermentation method, using biological compost fertilizer cultivation of natural food organisms, and artificial diets fed different protein ratio and its accessories in different stages, providing good palatability, nutrition balanced bait for crab species; to ensure water quality, the crab breeding process of sediment in a good dynamic balance. In the invention,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four aspects of \grass, water, seed and bait\ are adopted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juvenile crab.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the average survival rate of five stage juvenile crabs is up to 5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品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河蟹五期幼蟹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自然条件下,河蟹一般为2年生,每年秋季成蟹由淡水水域洄游到江河入海口的半咸水中交配、产卵,至第二年3~5月孵化出幼体经五次变态成大眼幼体(蟹苗)后,再溯江河进入淡水水域继续生长发育长大为成蟹。河蟹养殖一般为第一年将大眼幼体培育成蟹种,第二年再将蟹种养成商品蟹。目前大眼幼体培育蟹种成活率一般不到20%,饲料、环境、水质、敌害等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造成蟹种大小规格不整齐,生产上有懒蟹、小规格蟹种、大规格蟹种和性早熟蟹之分,而生产上大规格蟹种更易养成大规格成蟹,因此实际可用于成蟹生产的蟹种比例就更低。目前生产上五期幼蟹成活率不高、规格不整齐,是导致蟹种培育阶段成活率低、合格蟹种比例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改进五期幼蟹培育技术,对于提高蟹种培育成活率和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河蟹五期幼蟹的培育方法,能够大幅提高五期幼蟹的成活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河蟹五期幼蟹成活率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池的建设及水草种植:选择一口蓄水深度1.2m左右、面积3-10亩的池塘,以40目聚乙烯网布覆盖蟹种池池壁,网布深埋池底底泥中(防止幼蟹在池壁上打洞);在池壁顶端将网布竖立以镀锌管柱和铁丝固定,并在网布顶端塘内侧将宽20cm的钙塑板缝成倒檐;安装微孔增氧设施,配备功率大于0.3kW/亩。在放苗前25天,蟹种池加水注满,按150~200㎏/亩的生石灰全池均匀泼洒进行消毒。消毒15天后,蟹种池水位降至0.4m,根据蟹种池形状在池中每间隔3~4m种植4m宽的水花生带,水花生带间种植轮叶黑藻或伊乐藻。(2)、饵料生物的培养:放苗前7-10天,按150~250㎏/亩的量在水花生带均匀堆放(或全池泼洒)发酵好的生物肥(畜粪和池塘底泥按1:1混合后,再按1㎏/吨混入EM菌原液进行发酵45~90天)以培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枝角类等)、底栖动物(水蚯蚓、摇蚊幼虫等)、生物絮团等天然生物饵料。(3)、大眼幼体的选择和放养:大眼幼体要求来源于经过选择、母蟹规格125g以上、公蟹200g以上的长江水系河蟹所产后代,且要求体质健壮,体重大于15万只/㎏,培育期足量混合投喂轮虫和枝角类。每亩放养大眼幼体1.5-2.0㎏,下塘时须确保大眼幼体未脱水、气温较低、水体溶氧充足。放苗前3天,取水样检测池水氨氮、亚硝酸盐浓度,超标则添加新水、使用药物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浓度,放苗前1天,开启微孔增氧设施不间断增氧。(4)、Ⅴ期幼蟹的培育:大眼幼体下塘后至Ⅱ期幼蟹,投喂适量粒径0.3㎜人工配合饲料破碎料(蛋白质含量40%以上),加水混匀后全池泼洒,早晚各一次;Ⅱ期幼蟹至Ⅲ期幼蟹投喂适量0.3㎜破碎料和0.5㎜破碎料的混合料(蛋白质含量40%以上,比例1:1);Ⅲ期幼蟹至Ⅳ期幼蟹投喂适量0.5㎜破碎料(蛋白质含量40%以上);Ⅴ期幼蟹适量投喂1.2㎜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38%以上)。Ⅲ期幼蟹开始将EM菌液按25-50g/㎏饲料、复合维生素(每㎏复合维生素含:维生素A500-1000万IU,维生素B110000-14000mg,维生素B210000-14000mg,维生素B63000-5000mg,维生素B1220000-25000mg,维生素C30000-40000mg,维生素D400-500万IU,维生素E6-7万IU,维生素K34000-5000mg)按2g/㎏饲料拌匀后,再行投喂。(5)、水质调控:放苗前2天按1~1.5㎏/亩的用量,向蟹种池兑水泼洒红糖、维生素C,每次蜕壳按前量兑水泼洒。Ⅲ期幼蟹后每周加注新水一次,每次10㎝,用80目以上网袋过滤。根据水质情况,灵活泼洒EM菌、芽孢杆菌、底质改良剂(腐植酸钠、过硫酸氢钾(5%-20%)等复合制剂)等促进“菌、藻、草”的生长和平衡,改善蟹种池水质和底质。水位控制在30-50㎝、透明度25-40㎝,合理使用增氧设施,确保夜间底层溶氧在3㎎/L以上,促使水质、底质处于一个动态平衡。(6)、敌害防治:每次进水都用80目以上网袋过滤。在种草后如发现塘内有鱼和蝌蚪,按8㎏/亩用量的茶籽饼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杀灭野杂鱼和蝌蚪。本专利技术在五期幼蟹培育过程中,选择大眼幼体期用轮虫和枝角类混合投喂的高质量大眼幼体;通过栽种水生植物(水花生、轮叶黑藻、伊乐藻等)、安装微孔增氧设施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改进的生物堆肥发酵方法,使用生物堆肥肥水培育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枝角类等)、底栖动物(水蚯蚓、摇蚊幼虫等)、生物絮团等天然生物饵料,并在不同阶段投喂不同蛋白比例的人工配合饲料及其辅料(人工配合饲料,38-42%蛋白,并用复合维生素、以芽孢杆菌为主的EM菌拌饲投喂。)为蟹种提供适口性好、营养均衡的饵料;在蟹种培育过程中,通过泼洒EM菌、芽孢杆菌等分解水中有机物,施用生物肥、复合肥等培养藻类和水生植物调节水质,使用底质改良剂(腐植酸钠、过硫酸氢钾(5%-20%)等复合制剂)改善底质,控制水位30-50㎝、透明度25-40㎝,合理使用增氧设施,确保夜间底层溶氧在3㎎/L以上,确保水质、底质的处于一个良性动态平衡。本专利技术的重点在于“草、水、种、饵”四个大方面进行技术创新集成,以提高Ⅴ期幼蟹成活率。按本专利技术方法,五期幼蟹平均成活率达51.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培育池的建设及水草种植:选择一口蓄水深度1.2m、面积6亩的池塘,以40目聚乙烯网布覆盖蟹种池池壁,网布深埋池底底泥中(防止幼蟹在池壁上打洞);在池壁顶端将网布竖立以镀锌管柱和铁丝固定,并在网布顶端塘内侧将宽20cm的钙塑板缝成倒檐;安装微孔增氧设施,配备功率大于0.3kW/亩。在放苗前25天,蟹种池加水注满,按150㎏/亩的生石灰全池均匀泼洒进行消毒。消毒15天后,蟹种池水位降至0.4m,根据蟹种池形状在池中每间隔3~4m种植4m宽的水花生带,水花生带间种植轮叶黑藻或伊乐藻。(2)、饵料生物的培养:放苗前10天,按200㎏/亩的量在水花生带均匀堆放(或全池泼洒)发酵好的生物肥(畜粪和池塘底泥按1:1混合后,再按1㎏/吨混入EM菌原液进行发酵90天)以培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枝角类等)、底栖动物(水蚯蚓、摇蚊幼虫等)、生物絮团等天然生物饵料。(3)、大眼幼体的选择和放养:大眼幼体来源于经过选择、母蟹规格125g以上、公蟹200g以上的长江水系河蟹所产后代,体质健壮,体重大于15万只/㎏,培育期足量混合投喂轮虫和枝角类。每亩放养大眼幼体2.0㎏,下塘时大眼幼体未脱水、气温较低、水体溶氧充足。放苗前3天,取水样检测池水氨氮、亚硝酸盐浓度,超标则添加新水、使用药物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浓度,放苗前1天,开启微孔增氧设施不间断增氧。(4)、Ⅴ期幼蟹的培育:大眼幼体下塘后至Ⅱ期幼蟹,投喂适量粒径0.3㎜人工配合饲料破碎料(蛋白质含量42%),加水混匀后全池泼洒,早晚各一次;Ⅱ期幼蟹至Ⅲ期幼蟹投喂适量0.3㎜破碎料和0.5㎜破碎料的混合料(蛋白质含量42%,比例1:1);Ⅲ期幼蟹至Ⅳ期幼蟹投喂适量0.5㎜破碎料(蛋白质含量42%);Ⅴ期幼蟹适量投喂1.2㎜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河蟹五期幼蟹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池的建设及水草种植:选择合适的池塘,以40目聚乙烯网布覆盖蟹种池池壁,网布深埋池底底泥中;在池壁顶端将网布竖立以镀锌管柱和铁丝固定,并在网布顶端塘内侧将钙塑板缝成倒檐;安装微孔增氧设施,配备功率大于0.3kW/亩;在放苗前25天,蟹种池加水注满,按150~200㎏/亩的生石灰全池均匀泼洒进行消毒;消毒15天后,蟹种池水位降至0.4m,根据蟹种池形状在池中每间隔3~4m种植4m宽的水花生带,水花生带间种植轮叶黑藻或伊乐藻;(2)饵料生物的培养:放苗前7‑10天,按150~250㎏/亩的量在水花生带均匀堆放或全池泼洒发酵好的生物肥以培养天然生物饵料;(3)大眼幼体的选择和放养:大眼幼体要求来源于经过选择、母蟹规格125g以上、公蟹200g以上的长江水系河蟹所产后代,且要求体质健壮,体重大于15万只/㎏,培育期足量混合投喂轮虫和枝角类;每亩放养大眼幼体1.5‑2.0㎏,下塘时须确保大眼幼体未脱水、气温较低、水体溶氧充足;放苗前3天,取水样检测池水氨氮、亚硝酸盐浓度,超标则添加新水、使用药物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浓度,放苗前1天,开启微孔增氧设施不间断增氧;(4)Ⅴ期幼蟹的培育:大眼幼体下塘后至Ⅱ期幼蟹,投喂适量粒径0.3㎜人工配合饲料破碎料,蛋白质含量40%以上,加水混匀后全池泼洒,早晚各一次;Ⅱ期幼蟹至Ⅲ期幼蟹投喂适量0.3㎜破碎料和0.5㎜破碎料的混合料,蛋白质含量40%以上,比例1:1;Ⅲ期幼蟹至Ⅳ期幼蟹投喂适量0.5㎜破碎料,蛋白质含量40%以上;Ⅴ期幼蟹适量投喂1.2㎜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38%以上;Ⅲ期幼蟹开始将EM菌液按25‑50g/㎏饲料、复合维生素按2g/㎏饲料拌匀后,再行投喂;其中每㎏复合维生素含:维生素A 500‑1000万IU,维生素B1 10000‑14000mg,维生素B2 10000‑14000mg,维生素B6 3000‑5000mg,维生素B12 20000‑25000mg,维生素C 30000‑40000mg,维生素D 400‑500万IU,维生素E 6‑7万IU,维生素K3 4000‑5000mg;(5)水质调控:放苗前2天按1~1.5㎏/亩的用量,向蟹种池兑水泼洒红糖、维生素C,每次蜕壳按前量兑水泼洒;Ⅲ期幼蟹后每周加注新水一次,每次10㎝,用80目以上网袋过滤;根据水质情况,泼洒EM菌、芽孢杆菌或/和底质改良剂改善蟹种池水质和底质,水位控制在30‑50㎝、透明度25‑40㎝,合理使用增氧设施,确保夜间底层溶氧在3㎎/L以上,促使水质、底质处于一个动态平衡;(6)敌害防治:每次进水都用80目以上网袋过滤;在种草后如发现塘内有鱼和蝌蚪,按8㎏/亩用量的茶籽饼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杀灭野杂鱼和蝌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河蟹五期幼蟹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培育池的建设及水草种植:选择合适的池塘,以40目聚乙烯网布覆盖蟹种池池壁,网布深埋池底底泥中;在池壁顶端将网布竖立以镀锌管柱和铁丝固定,并在网布顶端塘内侧将钙塑板缝成倒檐;安装微孔增氧设施,配备功率大于0.3kW/亩;在放苗前25天,蟹种池加水注满,按150~200㎏/亩的生石灰全池均匀泼洒进行消毒;消毒15天后,蟹种池水位降至0.4m,根据蟹种池形状在池中每间隔3~4m种植4m宽的水花生带,水花生带间种植轮叶黑藻或伊乐藻;(2)饵料生物的培养:放苗前7-10天,按150~250㎏/亩的量在水花生带均匀堆放或全池泼洒发酵好的生物肥以培养天然生物饵料;(3)大眼幼体的选择和放养:大眼幼体要求来源于经过选择、母蟹规格125g以上、公蟹200g以上的长江水系河蟹所产后代,且要求体质健壮,体重大于15万只/㎏,培育期足量混合投喂轮虫和枝角类;每亩放养大眼幼体1.5-2.0㎏,下塘时须确保大眼幼体未脱水、气温较低、水体溶氧充足;放苗前3天,取水样检测池水氨氮、亚硝酸盐浓度,超标则添加新水、使用药物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浓度,放苗前1天,开启微孔增氧设施不间断增氧;(4)Ⅴ期幼蟹的培育:大眼幼体下塘后至Ⅱ期幼蟹,投喂适量粒径0.3㎜人工配合饲料破碎料,蛋白质含量40%以上,加水混匀后全池泼洒,早晚各一次;Ⅱ期幼蟹至Ⅲ期幼蟹投喂适量0.3㎜破碎料和0.5㎜破碎料的混合料,蛋白质含量40%以上,比例1:1;Ⅲ期幼蟹至Ⅳ期幼蟹投喂适量0.5㎜破碎料,蛋白质含量40%以上;Ⅴ期幼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燕飞葛家春许志强徐宇钱志强杨鸢劼柏如发潘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南京淳一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