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沙积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452970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沙积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所述收集雨水的方法包括铺设蓄水层步骤;所述蓄水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沙积石、蛭石、粘胶纤维、黄麻纤维、榆树皮粉、决明子粉、聚丙烯酸钠、细沙、腐殖酸。所述的粘胶纤维:切断长度为70~75mm,纤度为4.3~5.0dtex。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改良盐碱地后,土壤的0~30cm土层含盐量为0.3~0.5%,pH为7.1~7.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沙积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属于土壤改良

技术介绍
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盐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盐渍化土壤,土壤呈碱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碱土是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的土壤,pH值较高,土壤呈碱性,盐碱土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状差,对作物有害的阴、阳离子多,作物不易促苗。盐碱地的改良方法如下:洗盐。洗盐就是把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深耕深翻。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为地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扣到耕层下边,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翻耕能疏松耕作层,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弱土壤水分蒸发,有效地控制土壤返盐。盐碱地翻耕的时间最好是春季和秋季。春、秋是返盐较重的季节。通常情况下,土壤地下水与表层土壤水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地下水位恒定,表层土壤中的离子含量相对稳定。气候干旱时,土壤蒸发量增大,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下降,引起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移,土壤中的盐分也随着水分同时运动。水分蒸发以后,盐分则在土壤表层积累,盐分离子达到一定高的浓度时,就发生土壤盐碱化。所以,绝大部分盐碱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春冬季节降雨量小,降雨时间多集中在短暂的夏季。雨季发生洪涝时,水分很难迅速疏导,又不易储存,淡水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导致水土流失。现有盐碱地的改造技术中存在以下缺点:(1)盐碱地土壤含盐量和pH的改良效果不好;(2)盐碱地土壤含水率、孔隙度、容重改良效果差;(3)紫穗槐在盐碱地中的种植成活率低;(4)改良后并没有改善土壤的蓄水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沙积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以实现以下专利技术目的:1、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降低盐碱地土壤含盐量和pH;2、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提高盐碱地土壤含水率、土壤的总孔隙度,降低土壤的容重;3、提高紫穗槐在盐碱地中的种植成活率和生长品质;4、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改良盐碱地,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采用沙积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所述收集雨水的方法包括铺设蓄水层步骤。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水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沙积石、蛭石、粘胶纤维、黄麻纤维、榆树皮粉、决明子粉、聚丙烯酸钠、细沙、腐殖酸。所述蓄水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沙积石50~70份、蛭石30~40份、粘胶纤维3~5份、黄麻纤维2.5~4.5份、榆树皮粉5~8份、决明子粉2~3份、聚丙烯酸钠0.5~1份、细沙7~9份、腐殖酸2~4份。所述的粘胶纤维:切断长度为70~75mm,纤度为4.3~5.0dtex。所述的黄麻纤维:纤维长度为30~40cm,含水量为8~9%,含杂率低于2%。所述铺设蓄水层的厚度为70~90cm。所述收集雨水的方法还包括深挖种植畦步骤,所述的深挖种植畦:将种植畦内的原土挖出,挖土深度为120~140cm。一种采用沙积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包括选择苗木步骤,选择的苗木为紫穗槐,树龄为1年,株高1.3~1.6m,胸径0.4~0.6cm,主干高0.8~1.0m,土球直径10~12cm。所述的应用还包括移栽步骤,移栽时挖好种植穴,所述的种植穴口径为0.5m,深0.5m,种植穴间距2m。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改良盐碱地后,土壤的0~30cm土层含盐量为0.3~0.5%,pH为7.1~7.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改良盐碱地可明显降低土壤含盐量和pH;改良8个月后,盐碱地土壤的0~30cm土层含盐量为0.3~0.5%,pH为7.1~7.3;2、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改良盐碱地可明显提高土壤含水率、土壤的总孔隙度,降低土壤的容重;改良8个月后,盐碱地土壤含水率为26.2~27.5%,土壤的总孔隙度为50.6~52.5%,土壤的容重为1.25~1.31g/cm3;3、采用本专利技术改良盐碱地,种植的紫穗槐成活率高,生长良好,紫穗槐的移栽成活率为99.0%~99.5%,紫穗槐冠径年增长12cm~15cm,紫穗槐高度年增长15cm~20cm,紫穗槐胸径年增长0.6~0.7cm;4、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改良盐碱地,无需淡水灌溉,大大节省了淡水资源;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蓄水能力强,蓄存的雨水可满足植物全年的水分需求;同时,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改良盐碱地后,水土流失量减少了70~8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采用沙积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步骤1整地做畦在种植前10~15d开始整地做畦,做畦之前将地块深耕45~50cm,将土块敲碎,耙细耙平后做畦,畦宽2~3m,畦长80~100m,畦与畦之间距离1~1.4m。步骤2深挖种植畦将种植畦内的原土挖出,挖土深度为120cm,形成长方体性状的土槽,槽底部夯实。步骤3铺设蓄水层在土槽底部铺设细沙层,细沙层厚度为20cm,所述细沙粒径为2~2.5mm。在细沙层上面铺设蓄水层,蓄水层厚度为70cm,所述蓄水层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沙积石50份、蛭石30份、粘胶纤维3份、黄麻纤维2.5份、榆树皮粉5份、决明子粉2份、聚丙烯酸钠0.5份、细沙7份、腐殖酸2份;所述的沙积石:来源于山东,性状不规则,颜色为黄色或棕色;使用前粉碎为粒径2~3mm的颗粒;所述的粘胶纤维:切断长度为70~75mm,纤度为4.3~5.0dtex;所述的黄麻纤维:纤维长度为30~40cm,含水量为8~9%,含杂率低于2%;所述榆树皮粉:为80目粉末,颜色为棕色;所述决明子粉:为100目粉末,颜色为褐色;铺设蓄水层时,将蓄水层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步骤4原土回填将步骤2挖出的原土回填到种植畦内,回填至与种植畦壁相平;回填原土需注意:先回填一层厚度10~20cm的原土,均匀压平后,再回填剩下的部分,回填后再次压平,防止压平时机械力度过大造成蓄水层的破坏。下雨时,本实例所铺设的蓄水层可以很好的蓄存雨水,防止了水土流失,同时,给植物提供足够的水源,节省了灌溉水。实施例2一种采用沙积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步骤1整地做畦在种植前10~12d开始整地做畦,做畦之前将地块深耕45~47cm,将土块敲碎,耙细耙平后做畦,畦宽2~3m,畦长80~100m,畦与畦之间距离1~1.2m。步骤2深挖种植畦将种植畦内的原土挖出,挖土深度为125cm,形成长方体性状的土槽,槽底部夯实。步骤3铺设蓄水层在土槽底部铺设细沙层,细沙层厚度为25cm,所述细沙粒径为2~2.5mm。在细沙层上面铺设蓄水层,蓄水层厚度为80cm,所述蓄水层的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沙积石60份、蛭石36份、粘胶纤维4份、黄麻纤维3.5份、榆树皮粉7份、决明子粉2.4份、聚丙烯酸钠0.8份、细沙8份、腐殖酸3份;所述的沙积石:来源于山东,性状不规则,颜色为黄色或棕色;使用前粉碎为粒径2~3mm的颗粒;所述的粘胶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沙积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雨水的方法包括铺设蓄水层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沙积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雨水的方法包括铺设蓄水层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沙积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沙积石、蛭石、粘胶纤维、黄麻纤维、榆树皮粉、决明子粉、聚丙烯酸钠、细沙、腐殖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沙积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沙积石50~70份、蛭石30~40份、粘胶纤维3~5份、黄麻纤维2.5~4.5份、榆树皮粉5~8份、决明子粉2~3份、聚丙烯酸钠0.5~1份、细沙7~9份、腐殖酸2~4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沙积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胶纤维:切断长度为70~75mm,纤度为4.3~5.0dtex。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沙积石蓄水层收集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黄麻纤维:纤维长度为30~40cm,含水量为8~9%,含杂率低于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