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水池水质自动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2498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池水质自动净化装置,包括屋顶水池、滤罐、水泵和臭氧发生器。在屋顶水池和滤罐的上方设计有一个用水池,由自动控制电路进行操作控制。屋顶水池的自来水经过滤罐过滤、臭氧消毒后,净化水流进用水池,由用水池直接供给用户,避免了二次交叉污染。采用金属臭氧发生器,能提高臭氧发生量,并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本装置还能根据现场水质情况调节运行及反清洗时间,实现操作自动化,能节省能源,降低运行成本,而且工程安装方便。经过此装置净化的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池水质自动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二次供水的形式向用户供应自来水。自来水厂将自来水通过管网输送到生活小区或住宅楼的蓄水池,再由水池向住户供水。二次供水如果缺乏相应配套的水质净化措施,会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市政输水管网带来的水垢、沙石、铁锈等杂质;二是蓄水池存在“死水区”,一部分水在水池内停留较长时间,特别容易滋生微生物、藻类,会产生致病毒素,危害市民的身体健康。如果在我国南方,受南方潮热气候影响,一些蚊虫还会从水池的入水孔、溢流管进入水池内产卵、繁殖,产生大量的红虫,进一步恶化水质,因此,二次供水的水质净化问题十分重要。现有采用变频恒压集中供水和使用不锈钢蓄水池的方法来减少二次污染的程度,但也不能真正解决自来水在输送过程所产生的二次污染。最近,曾报道有一种阀门控制的水池水质自动净化装置,其方法是采用滤罐和陶瓷管臭氧发生器,进入屋顶水池的水经过滤罐的过滤和臭氧的杀菌消毒后重新回到屋顶水池,由屋顶水池供水给用户,此方法能进一步净化水质,减少二次污染。但是,经过过滤的水又回到原来水池中,会造成交叉污染,需要不断循环进行净化,大大增加运行成本,而且由于使用陶瓷片臭氧发生器及采用空气冷却的方法,一旦运行时间太长,会导致陶瓷片过热,影响臭氧产生量,甚至陶瓷片碎裂,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集成化生产的水池水质自动净化装置。自来水经过滤和消毒后直接提供给用户,避免了水质交叉污染,又实现了装置的操作自动化,并且能降低运行成本。本技术是一种水池水质自动净化装置,包括屋顶水池、滤罐、水泵和臭氧发生器,在屋顶水池和滤罐的上方设计有一个用水池,用水池设有水位控制装置,用水池上部有溢流管与屋顶水池相通,用水池下部有一进水管与滤罐下方出水管连接,有一出水管通向用户水管,用水池的底部还有一出水管通过电磁阀与屋顶水池连接;屋顶水池上部有自来水入水口,水池底部铺设有虹吸管,连接屋顶水池出水管即水泵入水管与水泵相连接,水泵出水管与滤罐上方进水管相连;水泵与滤罐进水管之间水流通道上连接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是金属臭氧发生器,其核心部件采用金属管,内加水冷却装置。臭氧发生器可通过一臭氧注加射流器把臭氧注入水流中。屋顶水池的下部还有一出水管直接与供给用户的水管连接,由一阀门控制;滤罐中铺设有滤料层和支持层,滤料层位于支持层上方,滤罐上方进水管还通过一电动阀门与排污管相连接。本装置的用水池和屋顶水池可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材料建成,滤罐可用食品级不饱和聚酯树脂加工而成。整个装置的运行由自动控制电路控制,进行水池水质自动净化、消毒、循环净化和自动反清洗。本技术使用方便,使用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当用水池的水位降低至设定位置,水位控制装置会发出信号启动水泵,把水从屋顶水池底部抽入滤罐,屋顶水池底部的虹吸管可吸净水池沉淀物,水流自上而下通过滤罐滤料层和支持层进行过滤。水泵的压力把滤后清水从滤罐底部出水管流入用水池,再由用水池下部出水管供给用户。水泵启动后,可控制臭氧发生器开启,产生臭氧经过臭氧注加射流器注入通向滤罐的水流中,与水混合后进入滤罐进一步扩散,在除去水中的臭味、颜色、铁锈和其他重金属及藻类的同时,杀灭细菌和病毒、氧化有机物。当用水池水位达到预定高度,水位控制器发出信号,水泵关闭,臭氧发生器也关闭,消毒过程结束。需要时还可定时定期对用水池和屋顶水池的水进行自动循环净化,在用水池装满水的情况下。由时间控制器控制水泵和臭氧发生器开启,屋顶水池的储水经过过滤和杀菌消毒处理后流进用水池,然后从用水池的溢流管流向屋顶水池,如此循环运转到设定时间之后,水泵和臭氧发生器停止运转,自动循环净化过程结束。本装置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滤罐过滤时不断截留水中的沉淀物和杂质,滤料层的阻力逐渐增加,滤料渐渐堵塞,这时必须进行反清洗,净化作用才能继续下去。反清洗是这样进行的水泵停止运转的情况下,开启滤罐上方通向污水管的电动阀门,用水池的净水由于重力作用,反方向从进水管流出,经过滤罐下方的滤罐出水管进入滤罐,对滤罐中的滤料进行反冲洗,反冲洗的污水经开启的电动阀门排入排污管。反清洗操作完成后,电动阀门自动关闭,可重新进行水质自动净化。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用水池底部有杂质产生,还可开启用水池底部电磁阀,把杂质排到下面的屋顶水池,进行循环净化。当设备发生故障或停电的时候,可开启屋顶水池下方的阀门,由屋顶水池直接供水给用户。屋顶水池的水由于定时的循环净化处理,基本上能达到净化水的要求。由于采用上述装置,经过滤罐过滤和臭氧消毒后的净化水直接提供给用户使用,避免了处理水与水池水之间的二次交叉污染,因此不需要长期循环净化,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采用金属臭氧发生器和水冷却装置,以金属管代替现有技术采用的陶瓷片发生臭氧,不但提高了臭氧的发生量,更解决了体系的散热问题,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自动控制系统可根据现场水质情况调节装置的运行及反冲洗时间,能节约能源,而且工程安装方便,经过此装置净化的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屋顶水池 2、用水池 3、臭氧发生器 4、臭氧注加射流器 5、滤罐 5-1、滤罐进水管 5-2、滤罐出水管 6、滤料层 7、滤料支持层 8、污水池 9、水泵 9-1、水泵入水管9-2、水泵出水管 10、电磁阀 11、阀门 12、电动阀门 12-1、排污管 13、阀门 14、水位控制器 14-1、溢流管 15、自来水进水口 16、屋顶水池排水口 17、虹吸管 18、用水池进水管 19、用水池出水管 20、用户用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具体描述如图中,本装置包括屋顶水池1、用水池2、滤罐5、水泵9和金属臭氧发生器3,自来水由屋顶水池1的上方进水口15进入,屋顶水池1底部铺有虹吸管17,与水泵9的入水管9-1连接,水泵出水管9-2连接滤罐5的进水管5-1,在其水流通道上连接有臭氧注加射流器4,臭氧注加射流器与金属臭氧发生器3连接。屋顶水池有一出水管通过阀门11与用户用水管20连接。滤罐5里有滤料层6和滤料支持层7。滤罐下方有出水管5-2和阀门13,出水管5-2与用水池进水管18相连。用水池2上装有水位控制器14,用水池2的上方有溢流管14-1通向下方的屋顶水池1中,用水池下部有出水管19通向用户的用水管20,用水池2的底部还有出水管通过电磁阀10与屋顶水池1连接。整个装置由自动控制电路控制。当用水池的水位降低至水池的1/3高处,水位控制器14发出信号,启动水泵9把水从屋顶水池1抽到滤罐5进行过滤净化,净化水从滤罐底部出水管5-2流经用水池进水管18进入用水池2,然后通过出水管19输送给用户。需要时可启动臭氧发生器3,通过臭氧注加射流器4向水流添加臭氧,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和微生物。当用水池的水位上升至预定高度,水位控制器14发出信号关闭水泵9和臭氧发生器3。还可定期定时进行水池水质自动循环净化和消毒。在用水池2装满水的情况下,由时间控制器控制水泵9和臭氧发生器3开启,屋顶水池1的储水经过过滤和杀菌消毒后流入用水池2,然后从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池水质自动净化装置,主要包括屋顶水池、滤罐、泵和臭氧发生器,其特征是在屋顶水池和滤罐的上方设计有一个用水池,用水池设有水位控制装置,用水池上部有溢流管与屋顶水池相通,用水池下部有一进水管与滤罐下方出水管连接,用水池下部还有一出水管通向用户用水管,屋顶水池上部有自来水入口,下部有出水管连接水泵,滤罐上方有进水管,并通过一电动阀门与排污管连接,下方有出水管与用水池进水管连接,滤罐内铺设有滤料层和滤料支持层,水泵出水管与滤罐上方进水管连接,水泵与滤罐进水管之间的水流通道上连接有臭氧发生器,整个装置由自动控制电路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艺符若文许家瑞蒋星顾钧扬黄凤来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