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结构和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52112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口结构和空调系统,风口结构用于空调侧出风结构,该风口结构包括导风组件,导风组件包括用于水平送风和向下送风的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具有弧形板段,弧形板段的内凹面为导风面;且弧形板段沿第一导风板的送风方向弯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风口结构,能够增大第一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即能够增大整个风口结构的扫风范围,则在制热过程中能够将较多的热风向下排,可有效降低由于热风密度小而在室内顶部形成的热聚集程度,加快室内温度的提升速度,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制热性能;也提高了制冷性能,减小了风量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口结构和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有两种侧出风和下出风两种结构,空调侧出风结构主要为空调内机或者空调末端。如图1-2所示,空调侧出风结构12的出口处设有风口结构11,以便于出风。风口结构11主要包括安装组件和导风组件,其中,导风组件安装于安装组件,导风组件多采用百叶窗结构进行水平送风和向下送风。但是,百叶窗结构的百叶为直板,受百叶结构的局限,扫风范围较小,通常扫风范围为0-60°(百叶窗结构的送风角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最小为0°、最大为60°),导致制热性能较差。另外,由于扫风范围较小,空气对流较弱,导致制冷性能也较差。另外,百叶为直板,风量损失也较大,特别是百叶窗结构的送风角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的送风情况下。综上所述,如何设计空调系统的风口结构,以增大风口结构的扫风范围,提高制热性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口结构,以增大风口结构的扫风范围,提高制热性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风口结构的空调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口结构,用于空调侧出风结构,包括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用于水平送风和向下送风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弧形板段,所述弧形板段的内凹面为导风面;且所述弧形板段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送风方向弯曲。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当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送风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当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送风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90°。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为弧形板。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为一个。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导风侧,且用于左右送风的第二导风板;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送风的第二驱动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通过第一驱动部件驱动送风。优选地,第二导风板为曲柄,所述第二驱动部件通过曲轴和连杆驱动所述曲柄送风;其中,所述曲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相连,所述曲轴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相连,且所述曲轴的轴线与所述连杆的轴线相交;所述第二驱动部件驱动所述曲轴转动,所述曲轴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曲轴的轴线以及所述连杆的轴线;所述连杆沿其轴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曲柄铰接于所述连杆。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层板,缓冲层和第二层板;其中,所述缓冲层和所述第二层板均位于所述第一层板的背风侧;所述连杆位于所述第一层板和所述缓冲层之间,所述第一层板具有供所述曲柄伸出和转动的通孔。优选地,所述风口结构的安装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空调侧出风结构相连的连接套;固定于所述连接套内的出风框;固定于所述出风框的出口端的第一出风面板,所述第一出风面板设有出风口;能够开闭所述出风口的第二出风面板;驱动所述第二出风面板开闭所述出风口的第三驱动部件;其中,所述导风组件设于所述出风框。优选地,第一出风面板与所述连接套的出口端贴合,且所述第一出风面板覆盖所述连接套的出口端。优选地,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当所述第二出风面板打开所述出风口时,能够被所述第二出风面板触碰打开的微动开关组件;当所述微动开关组件打开后,所述第三驱动部件停止驱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面板与所述出风框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出风框与连接套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面板通过卡接与所述出风框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出风框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套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风口结构中,第一导风板用于水平送风和向下送风,由于第一导风板具有弧形板段,该弧形板段的内凹面为导风面,且弧形板段沿第一导风板的送风方向弯曲,则较现有技术中直板型百叶相比,当第一导风板的送风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较大时,也能够保证较大的空间供风排出,很显然,能够增大第一导风板的送风角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即能够增大整个风口结构的扫风范围,则在制热过程中能够将较多的热风向下排,可有效降低由于热风密度小而在室内顶部形成的热聚集程度,加快室内温度的提升速度,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制热性能。同时,本技术提供的风口结构,能够增大扫风范围,则在制冷时能够加强空气对流强度,可加快室内温度的降低速度,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形,进而提高制冷性能。同时,本技术提供的风口结构中,由于第一导风板具有弧形板段,该弧形板段的内凹面为导风面,且弧形板段沿第一导风板的送风方向弯曲,则较现有技术中直板型百叶相比,第一导风板的风阻较小,减小了风量损失。基于上述提供的风口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侧出风结构,固定于所述空调侧出风结构的风口结构;其中,所述风口结构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风口结构。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制热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送风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90°。优选地,所述空调侧出风结构的出风口与所述风口结构的进口的距离不大于50mm。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中风口结构水平送风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中风口结构向下45°送风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结构在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结构的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结构中第一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结构中第一导风板的主视图;图8为图7的A-A向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结构中第一导风板的俯视图;图10为图9的B向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的部分放大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结构中第一导风板的侧视图的放大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结构中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结构中出风框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结构中第二出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结构水平送风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结构竖直向下送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口结构,该风口结构用于空调侧出风结构35,具体地,该风口结构包括导风组件,该导风组件包括用于水平送风和向下送风的第一导风板22,第一导风板22具有弧形板段,弧形板段的内凹面为导风面;且弧形板段沿第一导风板22的送风方向弯曲。需要说明的是,水平送风,即沿水平方向送风;向下送风,即风口结构安装后,向风口结构的下方送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结构中,第一导风板22用于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口结构,用于空调侧出风结构(35),包括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用于水平送风和向下送风的第一导风板(22),所述第一导风板(22)具有弧形板段,所述弧形板段的内凹面为导风面;且所述弧形板段沿所述第一导风板(22)的送风方向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口结构,用于空调侧出风结构(35),包括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用于水平送风和向下送风的第一导风板(22),所述第一导风板(22)具有弧形板段,所述弧形板段的内凹面为导风面;且所述弧形板段沿所述第一导风板(22)的送风方向弯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22)具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当所述第一导风板(22)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板(22)的送风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当所述第一导风板(22)位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导风板(22)的送风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22)为弧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22)为一个。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22)的导风侧,且用于左右送风的第二导风板;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送风的第二驱动部件(34);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22)通过第一驱动部件(23)驱动送风。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导风板为曲柄(25),所述第二驱动部件(34)通过曲轴(32)和连杆(31)驱动所述曲柄(25)送风;其中,所述曲轴(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34)相连,所述曲轴(3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31)相连,且所述曲轴(32)的轴线与所述连杆(31)的轴线相交;所述第二驱动部件(34)驱动所述曲轴(32)转动,所述曲轴(3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曲轴(32)的轴线以及所述连杆(31)的轴线;所述连杆(31)沿其轴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导风板(22);所述曲柄(25)铰接于所述连杆(3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2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层板(36),缓冲层(37)和第二层板(38);其中,所述缓冲层(37)和所述第二层板(38)均位于所述第一层板(36)的背风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玉海杜辉赵成龙池晓龙陈泽波潘亚前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