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保标专利>正文

一种有机废水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167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废水净化装置,包括均质槽,预氧化槽,生化处理槽、臭氧装置、水位开关、中央控制器等。均质槽与预氧化槽之间通过废水泵系统连通;预氧化槽内底部设置溢气管,溢气管与臭氧装置连通;预氧化槽内设置活性碳网板;预氧化槽与生化处理槽上部连通;生化处理槽下部设置出水阀。中央控制器与均质槽进水阀、水位开关、废水泵系统、臭氧装置、生化处理槽出水阀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废水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大大提高,保证处理的废水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处理过程实行一体化连续性自动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安全保障,设备体积小,能够广泛适用于医院、卫生防疫站、实验室、化工企业、食品行业等的有机废水处理。(*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净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有机废水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有机废水净化装置,如申请号为200410060774.X,申请日为2004年8月27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及其装置,它主要包括设置有多个或多组反应室,气体氧化剂在多个反应室内循环使用,用氧化剂氧化的方法降解有机物。也有文献如申请号为200410035820.0,申请日为2004年9月22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高浓度化工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文献披露采用的方法是在氧化塔中放置颗粒状的活性炭,用搅拌的方法将废水与活性炭混合,并将氧化剂置于氧化塔中,采用氧化剂与活性炭协同作用降解有机物,但该文献未披露实施该方法的具体结构。上述文献披露的方法或装置,净化率仍然较低,且由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具有危险性,很难保证将有机废水处理为符合环保要求的排放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率更高,处理结果符合有机废水排放标准,又可以自动控制净化过程,安全可靠,设备体积小,工作效率高的有机废水净化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有机废水净化装置,包括均质槽,预氧化槽,生化处理槽、臭氧装置、水位开关、废水泵系统及中央控制器,其中均质槽为箱形或其它形状的容器,主要作用在于将收集的废水充分混合均匀,方便废水在预氧化槽内被氧化降解。均质槽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质槽进水口通过阀门与其它外部废水收集装置连通。如果本技术装置用于医院手术室、实验室等一次性废水量较小的场合,可以不用在均质槽上设置进水阀门,而可以将废水直接倒入均质槽内,当然,当均质槽的进水口直接与洗涤池出水口连通,并且废水可以靠自流的方式进入均质槽时,也不一定必须设置进水泵系统。如此皆是等同之应用结构。均质槽出水口与第一废水泵系统连通;第一废水泵系统包括有电机、废水泵、管道、废水泵前或废水泵后的阀门等。如果本技术装置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即单元控制方式),阀门可以采用机械式或电动式阀门;如果本技术装置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实现自动控制,则阀门采用电动式阀门。电动式阀门包括电磁阀门、电动阀门等。上述器件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在均质槽内还设置第一水位开关,用于控制第一废水泵系统等器件的工作。第一水位开关可以固定在均质槽的顶盖、底壁或侧壁。第一水位开关设置有高、低水位控制点,当均质槽的水位处于低位时,第一水位开关控制第一废水泵停止工作;当均质槽内的水位处于高水位时,第一水位开关控制第一废水泵系统开始工作,将废水泵入预氧化槽内。第一水位开关可以与第一废水泵系统等电器件直接电连接并实现单元控制功能,也可以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实现对整个净化系统的自动控制。第一水位开关可以是干簧管、浮球类的水位开关,也可以是电子式非接触类的液体探测开关。预氧化槽为箱形或其它形状的容器,上部设置进水口,并通过第一废水泵系统与均质槽连通,并将废水从均质槽泵入预氧化槽,以保证水流与臭氧气流始终呈逆流接触。预氧化槽出水口与生化处理槽进水口连通。预氧化槽内底部设置有曝气管道,曝气管通过过渡管与臭氧装置连通。为了加强臭氧与废水的结合溶解,曝气管表面有多个小孔,方便臭氧从曝气气管中溢出,同时曝气管在预氧化槽内底面,可以呈环形、蛇形,也可以是螺旋盘状等。另外,也可以用箱体形状的曝气箱替代曝气管。在预氧化槽的进水与出水口之间,设置活性炭网板。活性炭网板是将活性炭装载在活性炭网板容腔内而形成的板状体。在预氧化槽内水流方向,横向设置活性炭网板,将槽内空间予以相对分隔。当然,也可以顺着水流方向设置活性炭网板,只是处理效果没有横向设置方案好。根据被处理废水的有机物含量大小,可以在槽内并列设置多个(组)活性炭网板。采用活性炭网板结构,废水透过活性炭网板流向出水口,可以在不用外力搅拌废水的情况下使废水与活性炭充分接触,而且也方便于维修、更换老化的活性炭。废水进入预氧化槽时,同时使臭氧装置向槽内底部的曝气气管内通入臭氧,臭氧溢出并溶解在废水中,与活性炭网板上的活性炭协同作用,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向预氧化槽内通入的臭氧,可以采用专门臭氧发生装置供应臭氧,还可以是采用制氧机产生氧气后,连通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经过预氧化槽处理后的废水,通过自行溢流的方式,流入生化处理槽内。为了保证废水在预氧化槽内停留一定的时间而被充分地氧化,预氧化槽出水口(溢流口)位置设置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A)将预氧化槽出水口设置在底部,并与生化处理槽底部进水口连通时,在管路中加装一个阀门及水泵来控制排放时间和排放量,如此方案,则下面将要提及的第二废水泵系统可以省略,或者说与该第二废水泵系统合并为一套系统;或者,(B)预氧化槽出水口设置在底部,通过管道连通到生化处理槽的上部进水口,从而可以相对形成一定的废水自溢高度。第二种方案是将预氧化槽出水口设置在离底部一定的高度,废水水位在未达到出水口前,可以有一定的氧化时间。但由此而来就有可能导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在预氧化槽内的水位较高时废水发生短流,即废水水位达到或超过出水口时,废水未经过充分氧化处理,或者说氧化时间过少,就直接从废水上层被溢流排出。为了克服此问题,可以将预氧化槽的出水口与一管道连通,而管道沿预氧化槽内壁向下伸入预氧化槽内的底部,从而可以使从预氧化槽上部进入的废水,从预氧化槽的底部,先流经管道,再经过预氧化槽出水口溢出。如此,则与第一种方案中的(B)方式是异曲同工。其次,还可以在预氧化槽与生化处理槽之间增加设置第二废水泵系统,用于当需要对预氧化槽中残留在出水口(溢流口)之下的废水全部处理时(如计划长时间停用),将预氧化槽中残留的废水强制泵入生化处理槽予以生化处理、排出。第二废水泵系统包括有电机、废水泵、管道、废水泵前或废水泵后的阀门等。如果本技术装置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即单元控制方式),阀门采用机械式或电动式阀门;如果本技术装置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实现自动控制,则阀门也采用上面已经陈述的电动式阀门。在预氧化槽中,还可以设置第二水位开关。第二水位开关设置有高、低水位控制点。第二水位开关与第一废水泵系统和第二废水泵系统电连接,当预氧化槽的水位处于低位时,第二水位开关控制第二废水泵停止工作;当预氧化槽内的水位处于高水位时,第二水位开关控制第一废水泵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免预氧化槽及生化处理槽的的水位太高而溢出到外面。第二水位开关可以与第一废水泵系统、第二废水泵系统等电器件直接电连接并实现单元控制功能,也可以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实现对整个净化系统的自动控制。第二水位开关以及在后面还要述及的第三水位开关,可以设置的方式,开关的类型等与第一水位开关的相同。预氧化槽可以是封闭式,也可以是敞开式的结构。在预氧化槽顶部盖板上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阀门及引出气管。为了防止废水处理时从预氧化槽中泄露的臭氧污染室内环境,可以打开阀门,将预氧化槽中存在的多余臭氧排出到室外,将预氧化槽与室外空气连通。根据实际被处理废水的有机物特点,可以串联或并联设置一组或多组预氧化槽。生化处理槽为箱形或其它形状的容器。根据被处理的有机废水状况,在生化处理槽内水流动方向,可以竖向设置一个或多个活性炭网板,将生化处理槽内空间予以相对分隔。当然,也可以顺着水流方向设置活性炭网板,只是处理效果没有横向设置方案好。在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废水净化装置,包括均质槽,预氧化槽,生化处理槽、臭氧装置及第一废水泵系统,其特征是:    均质槽设置进水口及出水口,均质槽内还设置第一水位开关;    均质槽下部出水口与预氧化槽上部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一废水泵系统连通;第一废水泵系统与第一水位开关电连接;    预氧化槽内设置活性炭网板;预氧化槽内底部设置曝气管,曝气管与臭氧装置连通;预氧化槽与生化处理槽连通;    生化处理槽下部设置出水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雨荃陈绍枢李保标
申请(专利权)人:李保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