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河流滨水带生态砼净化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1600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截流并净化河流水体和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质的河流滨水带生态砼净化槽。采用在桩上端连接生态砼槽,生态砼槽内下铺土工布,土工布上有碎石垫层,形成植物种植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生态砼槽种植挺水植物,使挺水植物限制在槽内生长,不会蔓延侵占河道;当污水进入河道滨水带时,径流中的SS(固体悬浮物)被填料及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有机质通过生物膜的吸附及同化、异化作用而得以清除;种植的芦苇、茭草或菖蒲等挺水植物,在河道滨水带形成了绿色植物景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产业上进行大批量生产,形成预制件,基本避免现场施工的诸多不便和带来的不良影响,只要在现场河道岸坡上安装即可。(*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化污染水质的河道护岸设施,特别涉及截流并净化河流水体和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质的河流滨水带生态砼净化槽
技术介绍
在本技术专利技术之前,现有的河道护岸技术方法和设施大致有自然式护岸、硬质护岸和生态型护岸等。自然式护岸方法就是将根系发达的植物种植在河岸上,使之固土防沙、防止水土流失,满足生态环境需要,同时保持自然景观效果;但这种方法却存在着因长期浸泡在水下或河道流速过大造成其稳定性差的缺陷,极易被雨水冲刷形成深沟,破坏护坡,对以面源形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质的清除作用非常有限,且占地面积大。硬质护岸方法通常是指在河岸上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体等结构,尤其是在城市河道护岸工程中大都采用这种直立式混凝土挡土墙。这些结构占地较少,对于保持河岸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及防洪安全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对河岸的景观环境和生态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甚至是破坏作用;其所用材料(包括碱化骨料)的水化反应、炭化反应及各种添加剂(如早强剂、抗冻剂、膨胀剂等)在水中发生的反应影响了水体质量;其对河岸采取的封闭形式使得植物和微生物难以在此生存繁衍,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造成水体与陆地生态环境恶化,对以面源形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质难以清除,施工量也较大,成本相当高。目前普遍采用的生态护岸技术方法有多种方式,如采用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铁丝网与碎石复合种植基、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以及土壤固化剂等对河岸进行保护,对稳定岸坡结构有较好效果,并且对岸坡景观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对截留面源入河污染物的作用非常有限,且有机胶结材料成本实在太高,须当场进行施工且施工量也很大,因此推广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另外,也有直接在河岸直接种植挺水植物的,但挺水植物容易蔓延,侵占河道,影响河道的正常行洪和航运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各种河道护岸技术方法的各自缺陷,研制一种综合性效果佳的河道护岸技术方法及设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河流滨水带生态砼净化槽,其主要特征在于桩上端连接生态砼槽,生态砼槽内下铺土工布,土工布上有碎石垫层,形成植物种植区。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河流滨水带生态砼净化槽,其技术特征在于在植物种植区内设置填料,填料是土壤、砂石。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在于能够起到挡土作用,保护河岸稳定,防止河岸侵蚀和水土流失,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处理污水的性能。当河道内的水或降雨径流污染水进入河道滨水带,以渗流的方式,经过系统的净化处理后进入河道。生态砼本身具有大量的连通孔,容易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土壤、砂石等填料和植物根系表面也生长了大量微生物并形成生物膜,当污水进入河道滨水带时,径流中的SS(固体悬浮物)被填料及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有机质通过生物膜的吸附及同化、异化作用而得以清除;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微环境中依次出现好氧、缺氧和厌氧现象和交替环境,因而保证了污水中的氮、磷不仅能被植物及微生物作为营养成份直接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从径流中去除,达到截留污染物进入河道的目的和效果;通过对填料进行定期更换和收割植物,最终把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中彻底清除掉。本技术利用生态砼槽种植挺水植物,使挺水植物限制在槽内生长,不会蔓延侵占河道,影响河道的正常行洪和航运功能。种植的芦苇、茭草或菖蒲等挺水植物,在河道滨水带形成了绿色植物景观。本技术可以在产业上进行大批量生产,形成预制件,基本避免现场施工的诸多不便和带来的不良影响,只要在现场河道岸坡上安装即可。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河流滨水带生态砼净化槽断面示意图。图2——生态砼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在河道的河流滨水带岸坡坡角1上按一定间隔打入两排桩2,两排桩2连接在一起,在其上部覆盖土工布3,土工布3上面铺垫碎石垫层4,之上放置生态砼槽5;生态砼槽5的一侧较高的高端8面向岸坡一侧以挡土,较低的低端9面向河道一侧,生态砼槽5内装土壤、砂石等填料6,并在其中种植芦苇、茭草或菖蒲等挺水植物7,形成了河流滨水带生态砼净化槽。当河道内的水或者降雨径流污染水流经本技术时,由于生态砼槽5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污水进入生态砼槽5内,水中部分悬浮固体物SS被填料6和挺水植物7根系截留,槽内种植的挺水植物7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成份,挺水植物7根茎表面、生态砼5表面和填料6表面生成生物膜吸附降解水中污染物,最后污水经过较大程度的截留净化后流入河道。由于挺水植物被限制在生态砼槽中生长,不会蔓延到河道中去,因此不会侵占河道,影响河道行洪和航运功能。种植的挺水植物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如芦苇、茭草或菖蒲等,并不仅局限于本技术的描述。通过及时、定期更换填料和收割植物,可以最终把污染物从河道中去除。本技术的生态砼槽5可以在工厂里预制生产,然后在现场安装即可,非常简单、方便,采用生态砼制成,既坚固又具有透水性。权利要求1.河流滨水带生态砼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桩上端连接生态砼槽,生态砼槽内下铺土工布,土工布上有碎石垫层,形成植物种植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滨水带生态砼净化槽,其特征在于在植物种植区内设置填料,填料是土壤、砂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滨水带生态砼净化槽,其特征在于生态砼槽一侧高,另一侧低。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截流并净化河流水体和降雨径流中的污染物质的河流滨水带生态砼净化槽。采用在桩上端连接生态砼槽,生态砼槽内下铺土工布,土工布上有碎石垫层,形成植物种植区。本技术利用生态砼槽种植挺水植物,使挺水植物限制在槽内生长,不会蔓延侵占河道;当污水进入河道滨水带时,径流中的SS(固体悬浮物)被填料及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有机质通过生物膜的吸附及同化、异化作用而得以清除;种植的芦苇、茭草或菖蒲等挺水植物,在河道滨水带形成了绿色植物景观。本技术可以在产业上进行大批量生产,形成预制件,基本避免现场施工的诸多不便和带来的不良影响,只要在现场河道岸坡上安装即可。文档编号C02F3/32GK2767433SQ20052006827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4日专利技术者王沛芳, 王超, 侯俊 申请人:河海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河流滨水带生态砼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桩上端连接生态砼槽,生态砼槽内下铺土工布,土工布上有碎石垫层,形成植物种植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沛芳王超侯俊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