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除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145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电化学除氧方法的锅炉给水装置,以铝为阳极,通以直流电,反应生成Al(OH)-[3]达到除去给水中的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在电解槽的进、出水口之间并联了一套由水泵和水管组成的循环系统,由泵将除过氧的一部分水从电解槽的出水口再次打入电解槽的进水口或供水箱,使出水口水的含氧量达到小于0.1毫克/升的要求。本除氧器投资少,占地小,除氧效果好,维护和操作方便。(*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锅炉给水处理装置。目前锅炉给水除氧方法有热力除氧、钢屑除氧、真空除氧、解析除氧、化学药剂除氧等,这些方法有的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锅炉;但在小型锅炉的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推广。1965年苏联《动力工作者》第12期登载过《供热水系统的电化学除氧》的文章,其除氧原理如下水中溶解的氧进入电化学除氧器后,在直流电势的作用下,非极性的氧分子(O2)被极化,当被极化的氧分子运动到阴极附近时,得到电子(e)与水(H2O)反应生成氢氧根(OH-)负离子2H2O+O2+4e→4OH-在阳极,金属铝失去电子(e)而生成离子AL3+,与运动到阳极附近的氢氧根(OH-)负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AL(OH)3AL3++3OH-→AL(OH)3↓从而达到除氧的目的。电化学除氧器由以铝板为阳极的电解槽(2)及直流电源组成,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电化学除氧器直接串联在供热系统中,水由供水箱来,通过进水管(1)进入电解槽(2)除氧,除氧后的水通过出水管(3)及给水泵输送到用户。但当进口水中溶解氧较高时(一般常温下水的含氧量达到饱和,可以高达7~9毫克/升),一次除氧量达不到给水含氧量小于0.1毫克/升的要求。上述文件还指出“当需要进一步降低含氧量时,可以把几个反应器(指电解槽)串联工作。”这样做势必增加投资和占地面积。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使用一个电化学除氧器,使经过电化学除氧器除氧后给水含氧量达到国家标准。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电解槽进出水口之间增加一套并联的循环系统,使通过电解槽的一部分除过氧的水再由进水口进入电解槽除氧。设置这样一个循环系统,可以提高除氧效果,使出口水的含氧量达到国家标准,即给水含氧量小于0.1毫克/升。由于本技术只使用一套电解槽及电源装置,故可节约投资,节省占地面积,便于维护和操作。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2、3为本技术所述的电化学除氧器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如图2所示,进水管(1)一端与电解槽(2)相联,另一端与水箱(6)相联;水泵(4)通过水管(5)分别与进水管(1)和出水管(3)相联。水泵(4)把一部分经过电解槽(2)除氧的水再次送到进水口,并由电解槽再次除氧,从而使出水口水的含氧量达到国家标准。实施例2如图3所示,进水管(1)一端与电解槽(2)相联,另一端与水箱(6)相联;水泵(4)通过水管(5)分别与水箱(6)和出水管(3)相联。水泵(4)把一部分经过电解槽(2)除氧的水打入密封的、不与空气接触的供水箱(6),由供水箱按需要向电化学除氧器供水,从而使出水口水的含氧量达到国家标准。权利要求1.一种电化学除氧器主要由以铝板为阳极的电解槽(2)、直流电源、供水箱(6)、进水管(1)和出水管(3)组成,其特征是在电解槽(2)的进、出水口之间并联了一套由水泵(4)和水管(5)组成的循环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除氧器,其特征是通过水管(5)水泵(4)的一端与进水管(1)相联,另一端与出水管(3)相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除氧器,其特征是通过水管(5)水泵(4)的一端与供水箱(6)相联,另一端与出水管(3)相联专利摘要一种用电化学除氧方法的锅炉给水装置,以铝为阳极,通以直流电,反应生成Al(OH)文档编号C02F1/46GK2038494SQ8821552公开日1989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88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1988年10月28日专利技术者杜世春 申请人:国家机械委第七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化学除氧器主要由以铝板为阳极的电解槽(2)、直流电源、供水箱(6)、进水管(1)和出水管(3)组成,其特征是在电解槽(2)的进、出水口之间并联了一套由水泵(4)和水管(5)组成的循环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世春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机械委第七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