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0316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31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上述显示基板包括:基底;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之上,根据感应到的触控操作发生形变;中框,设置在所述基底之下;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中框与所述基底之间,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电容,所述电容的电容值根据所述第一电极的形变而改变;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电容的电容值变化生成触控信号。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中框上设置第二电极,能够与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形成作为压力传感器的电容,从而实现了将压力传感器整合至显示基板中,便于缩小显示基板中压力传感器所占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是当今平板显示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与液晶显示器相比,OLED具有低能耗、生产成本低、自发光、宽视角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在手机、PDA、数码相机等显示领域OLED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LCD显示屏。像素驱动电路设计是OLED显示器核心
技术实现思路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压力感应技术是指对外部受力能够实施探测的技术,这项技术很久前就运用在工控,医疗等领域。在苹果公司的带动下,许多厂商正在寻求合适的方案来实现在显示领域尤其是手机或平板领域实现压力感应,这可以使客户得到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但目前,更多的是在背光部分或者中框部分增加额外的机构来实现,这种设计,需要显示基板的结构设计做出改动,而且由于装配公差较大,这种设计的探测准确性也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将压力感应功能整合入OLED模组内部,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探测精度,以及更优的成本。为此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之上,根据感应到的触控操作发生形变;中框,设置在所述基底之下;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中框与所述基底之间,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电容,所述电容的电容值根据所述第一电极的形变而改变;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电容的电容值变化生成触控信号。优选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之上的有机发光器件和用于驱动有机发光器件的薄膜晶体管,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底电极层和顶电极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源极和漏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源极和漏极层以及底电极层中的任一层同层形成。优选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之上的液晶层和用于控制液晶层的薄膜晶体管以及像素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层、源极和漏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栅极层、源极和漏极层以及像素电极层中的任一层同层形成。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栅极层同层形成。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子单元,每个第一电极子单元为网格状。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子单元,每个第二电极子单元与对应的第一电极子单元的面积相等,形状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与多个第一电极子单元一一对应相连的多条信号传输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与所述第一电极位于同一层,沿第一方向延伸,则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子单元沿第一方向面积逐渐减小,以为所述信号传输线提供布设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与多个第一电极子单元一一对应相连的多条信号传输线,其中,所述信号传输线与所述第一电极位于不同层,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子单元的面积相等且形状相同。优选地,所述信号传输线与所述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源极和漏极层以及底电极层中与所述第一电极子单元不在同一层的任一层同层形成。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中框上设置第二电极,能够与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形成作为压力传感器的电容,从而实现了将压力传感器整合至显示基板中,便于缩小显示基板中压力传感器所占的空间。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容充电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制作方法的示意流程图。附图标号说明:1-基底;2-第一电极;21-第一电极子单元;22-信号传输线;3-中框;4-第二电极;5-有机发光器件;51-底电极层;52-顶电极层;6-薄膜晶体管;61-第一栅极层;62-源极和漏极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包括:基底1;第一电极2,设置在基底1之上,根据感应到的触控操作发生形变;中框3,设置在基底1之下;第二电极4,设置在中框3与基底1之间,与第一电极2形成电容,电容的电容值根据第一电极2的形变而改变;处理单元,根据电容的电容值变化生成触控信号。本实施例通过在中框上设置第二电极,能够与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形成作为压力传感器的电容,从而实现了将压力传感器整合至显示基板中,便于缩小显示基板中压力传感器所占的空间。根据本实施例感应触控压力的一种方式如下:当手指接触到显示基板表面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为C1,当触控产生的方波信号输入到C1时,由于C1本身存在的电阻电容负载(RCLoading),此时C1充电时间为T1,当手指按压显示基板时,由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距离变小,使得C1增加,其充电时间发生变化,充电时间变为T2(如图2所示),然后由处理单元根据充电时间的变化计算触控压力的大小。当然,除了上述方式,也可以直接根据电容C1的变化来计算触控压力。其中,对于LCD显示基板而言,中框可以是用于固定背光源中导光板的框架,对于OLED显示基板而言,中框可以是用于固定基底的框架。例如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应用于手机中,中框可以用于固定基底,还可以用于容纳及固定像素单元的驱动电路、图形处理器(CPU)等元件。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的结构仅是一种示例,其中并未示出各层之间的绝缘层和钝化层等,例如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底电极实际上只与薄膜晶体管中的漏极相接触,并且在底电极和顶电极之间还设置有有机发光层等结构。如图3所示,优选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基底1之上的有机发光器件5和用于驱动有机发光器件的薄膜晶体管6,有机发光器件5包括底电极层51和顶电极层52,薄膜晶体管6包括第一栅极层61、第二栅极层(图中未示出)、源极和漏极层62,其中,第一电极2与第一栅极层61、第二栅极层、源极和漏极层62以及底电极层51中的任一层同层形成。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基板,其中的第一电极可以与多层结构中的任一层同层形成,从而无需单独形成第一电极,简化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之上,根据感应到的触控操作发生形变;中框,设置在所述基底之下;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中框与所述基底之间,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电容,所述电容的电容值根据所述第一电极的形变而改变;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电容的电容值变化生成触控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基底之上,根据感应到的触控操作发生形变;
中框,设置在所述基底之下;
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中框与所述基底之间,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电容,所述电容的电容值根据所述第一电极的形变而改变;
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电容的电容值变化生成触控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基底之上的有机发光器件和用于驱动有机发光器件的薄膜晶体管,
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底电极层和顶电极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源极和漏极层,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栅极层、第二栅极层、源极和漏极层以及底电极层中的任一层同层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基底之上的液晶层和用于控制液晶层的薄膜晶体管以及像素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层、源极和漏极层,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栅极层、源极和漏极层以及像素电极层中的任一层同层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栅极层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盛际董学薛海林陈小川王海生刘英明丁小梁赵卫杰刘红娟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